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最新3篇)

时间:2013-02-08 01:46: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篇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勇敢的小英雄为了保卫家园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他们或是年幼稚嫩,或是聪明机智,但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一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十二岁男孩。小明是个机灵聪明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护士,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小明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有爱国心、有责任感,他非常崇拜父母,也立志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一天,小明在村里的小溪边捉鱼,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日军飞机来袭。小明立刻意识到村庄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他赶紧跑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得知消息后,立刻带领村民们躲进了山洞。小明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他感到自己太年幼无助了,他想要做点什么。

于是,小明决定去通知附近的抗日游击队。他知道游击队是抗日的主力军,他们有经验,有武器,有能力保护村庄。小明背起父亲的步枪,踏上了通向游击队的道路。这条路很长,小明没有吃过苦,但是他一直坚持着。他走过山,过河,穿过了一个个村庄,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都克服了。

终于,小明找到了游击队的驻地。他向队长汇报了村庄的情况,并请求游击队前去救援。队长听后,非常感动,他夸奖小明是个勇敢的小英雄,并立即组织队员们赶回小明的村庄。

游击队的到来让日军感到意外,他们没想到这个小村庄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经过一番激战,日军最终被击退,村庄得以保全。小明成为了全村人的英雄,大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给予了他最高的赞扬。

小明在这次经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自己年纪小,但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他决心要继续努力学习,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篇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勇敢的小英雄为了保卫家园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他们或是年幼稚嫩,或是聪明机智,但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另一个真实的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小红的十岁女孩成为了小镇上的英雄。小红的父亲是一名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母亲是一名护士。小红从小喜欢读书,她渴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别人,特别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

一天,小红无意间听到日军在计划一次袭击。她决定要告诉村庄的人们,但她知道日军对她们非常警惕,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小红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式,她写了一封匿名信,告诉村庄的人们要提前做好防备,以免受到伤害。

小红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快递员,请求他把这封信送到村庄的首领手上。快递员经过考虑,同意了小红的请求,他们约定了一个时间和地点。当天晚上,小红等待在约定的地点,看到快递员拿着一封信来了。小红松了一口气,感谢快递员的帮助。

第二天,村庄的人们收到了小红的匿名信,他们纷纷开始准备应对日军的袭击。他们清理了村庄的防线,组织了村民们进行防守训练。大家都对小红暗中的贡献感到非常感激,她成为了村庄的英雄。

日军最终发起了袭击,但他们没有想到村庄的人们已经有了准备。经过一番激战,村庄的人们成功地击退了日军,捍卫了家园的安全。小红的勇敢行为在全村人中传为佳话,大家都对她充满敬意。

小红在这次经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利用,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她决心要继续努力学习,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有用的人,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篇三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