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原文及赏析【最新3篇】

时间:2015-08-02 04:44: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陈子昂《感遇》原文及赏析 篇一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他的《感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悲愤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下面是《感遇》的原文及赏析。

《感遇》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这首诗共有四个意象:鸿雁、泥土、塔、路。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先是鸿雁的意象。鸿雁是一种高飞在天空的鸟类,象征着自由和追求。诗中的飞鸿踏雪泥,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鸿雁不拘一格的飞行姿态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个性。

其次是泥土的意象。泥土代表着现实世界的种种琐碎和繁杂。诗中的偶然留指爪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痛苦。然而,鸿飞那复计东西,表明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和追求。

第三是塔的意象。塔是一种高耸入云的建筑,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诗中的老僧已死成新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智慧的敬仰。而坏壁无由见旧题,则表明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已经无法找到切入点。

最后是路的意象。路代表着人生的旅程和历程。诗中的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艰难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困境和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感遇》通过运用鸿雁、泥土、塔和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逆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陈子昂《感遇》原文及赏析 篇二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他的《感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悲愤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下面是《感遇》的原文及赏析。

《感遇》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的感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描绘鸿雁、泥土、塔和路等意象,诗人深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里使用了飞鸿踏雪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逆境的感受。飞鸿踏雪泥象征着自由和追求,而泥土则象征着现实世界的种种琐碎和繁杂。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这里塔的意象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老僧已死成新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智慧的敬仰。而坏壁无由见旧题,则表明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已经无法找到切入点。通过这个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智慧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作结。这里路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历程。诗人通过描述往日的崎岖和人困驴嘶,表达了对自己艰难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这个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感遇》通过描绘鸿雁、泥土、塔和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的感受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通过意象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陈子昂《感遇》原文及赏析 篇三

陈子昂《感遇》(其四)原文及赏析

  感遇(其四)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陈子昂诗鉴赏

  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诗人借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全诗质朴刚健,寄寓遥深。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觉得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

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

  陈子昂作这两首诗是有感而发的,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上行下效,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作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大臣崔宣礼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头触殿阶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亲。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厌恶。但是又不能正面谴责,因而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是道出了诗人旨意的。

陈子昂《感遇》原文及赏析【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