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 篇一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它以史实为基础,结合了文学艺术的手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史记》中的一个历史人物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叫管仲的大臣,他聪明睿智,深受齐襄公的器重。襄公有一次向管仲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管仲告诉他:“国家好比一架车,君主就是车夫,百姓就是车上的木板。车夫要稳定方向,才能使车行进,而木板要互相支撑,才能使车承载货物。”襄公深受启发,从此开始实施了管仲的治国之策。
管仲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贵族的特权,实行官员选拔制度等。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使国家财政得以恢复。他还鼓励百姓劳动,建立了齐国的农业生产制度,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
经过管仲的努力,齐国的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襄公也因为管仲的智慧和才能而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尊重。
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君主的才能和智慧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君主应该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善于倾听智者的建议,并能够采纳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 篇二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史记》中的另一个历史人物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冯亭。冯亭是赵国的名将,有着过人的武艺和智谋。有一次,赵国的敌人韩国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进攻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武王十分担心,于是派冯亭带领部队进行防守。
冯亭深知敌军的实力强大,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率领部队在边境设下了埋伏,然后故意撤退。韩军见赵军撤退,以为胜利在即,毫不犹豫地追击上来。当韩军深入敌境时,冯亭突然发动了埋伏,一举击溃了敌军,斩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这次胜利让赵国大为壮大,而冯亭也因此成为了国君的得力干将。他以智谋和勇猛著称,多次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冯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勇猛并重才是一个好将领应该具备的素质。智谋能够提供正确的战略和战术,而勇猛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在古代战争中,智勇双全的将领往往能够带领军队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以上是我为大家讲述的《史记》中的两个历史人物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种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 篇三
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
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 篇四
秦国派向寿去平定宜阳,派樗里子和甘茂攻打魏国的皮氏。向寿是宣太后娘家的亲戚,而且跟秦昭王从小一起长大,因此很受器重。向寿到了楚国,楚国听说秦国器重向寿,因而对向寿礼遇有加。向寿为秦国镇守宜阳,心想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啊,看到楚人对自己很是尊敬,打算叫上楚国率军一起攻打韩国。
韩国公仲侈听到这个消息,让苏代去劝说向寿。苏代对向寿说:“禽兽如果被困住,一定会奋力挣扎,那股猛劲甚至会顶翻行人的车辆。您打败了韩国,让公仲侈受辱,秦王会因此重重的奖赏您。而公仲侈收拾剩下的国土,归顺秦国,也可以得到封赏,倒也不影响他的荣华富贵,所以你们也凑合着双赢了。然而现在您把解口这个地方送给楚国,把杜阳封给楚国的令尹。换来楚国和秦国联合,进攻韩国,在两强的`双重打击下,韩国必定灭亡。韩国虽然灭亡,公仲侈破罐子破摔,负隅顽抗,亲自率领他的部下来对抗秦国,您就是占领了韩国也不得安宁,到时候秦王必定怨恨您不能安定新地,还刺激了楚国与秦国争霸的野心。到时候您该怎么办?请您能仔细考虑要不要联合楚国彻底灭亡韩国。”
向寿吓了一跳,急忙说:“我联合秦国和楚国并不是为了对付韩国,请您代我拜见公仲侈并转告他不要多心,秦国和韩国的外交是一致和友好的。”苏代回答说:“请允许我斗胆奉劝您,人们说:‘重视自己受重视的原因,才能长久地受到重视。’比较起来,秦王更宠爱和亲近公孙奭;更器重甘茂的才能和智慧。可现在这两个人都不能亲自参与国家大事,唯独您可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依靠的势力,公孙奭偏向韩国,而甘茂偏向魏国,秦王并不相信他们没有私心,全心全意为秦国办事。如今秦国和楚国争强,而您却在关键时刻偏向楚国站错了队,这跟公孙奭和甘茂走的是同一条路,您跟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人们都说楚国是善于权变的国家,您一味靠近楚国,将来一定不会有好下场,这是自食其果。您不如跟秦王商讨楚国的反复无常,提醒秦王亲善韩国来防备楚国,这样就可以免除后患了。韩王一定先把国家大事委托给公孙奭,然后才委托给甘茂。韩国是您的仇敌,如今您说亲善韩国来防备楚国,这正是举用外人,不避仇敌,秦王也就不怀疑您的忠心了,必定更加崇信您,荣华富贵的日子也就更长远了。”向寿说:“先生说的有理,我愿意与韩国交好,请您代为牵线。”
苏代回答说:“甘茂答应公仲侈把武遂(今山西临汾西南或垣曲东南)归还韩国,让宜阳的人民返回家园。如今您却要无条件地收回它,难啊。”向寿说:“这样的话,该怎么办呢?武遂始终不能收回吗?”苏代回答说:“您为什么不通过秦国替韩国向楚国索取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这是韩国的属地。您如果能索取到颍川,那么您的威严在楚国就会建立了起来,您的命令也会畅行无阻了,同时韩国也会因此而对您感恩戴德。您如果讨不回颍川,韩国和楚国的仇怨就不能化解,他们各自都会去投奔秦国。秦、楚两国争强,您可以谴责楚国以笼络韩国,这对秦国是有利的。”向寿说:“这又能怎样呢?”苏代回答说:“这是当然是好事。甘茂想通过魏国攻占齐国,公孙奭想通过韩国攻占齐国。现在您夺取了宜阳立下大功,又笼络了楚国和韩国,并对他们进行了安抚,然后再攻打齐、魏两国,这样公孙奭和甘茂就无所事事了,秦王就会更加的仰仗您了。”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 篇五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学业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他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了淳于髡,梁惠王单独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把他比作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我见了他,他根本不跟我说话,我连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寡人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我对此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不语了。”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转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神仙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人献给寡人一匹好马,寡人还没来得及看一下,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人献来歌伎,寡人还是没来得及欣赏,就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确实是这么回事。”后来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注地进行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感觉到倦意。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高官爵位,淳于髡却客气地推辞不受。淳于髡离开时,梁惠王赠给他一辆由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