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精简3篇)

时间:2014-03-04 06:13: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 篇一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考古发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陵园内,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巨大的地下坑藏有数千尊真实大小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秦朝军事制度和军事文化的伟大成就,也为世界提供了研究古代军事和艺术的珍贵资料。

兵马俑坑的发现可追溯到1974年,当时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这一惊人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世界级的考古热点。随后,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展开,揭示出了三个巨大的兵马俑坑。其中最大的兵马俑坑已经对公众开放,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和学者瞩目的旅游景点。

兵马俑坑的规模令人惊叹。据考古学家估计,目前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数量超过8000尊,而且仍然有更多的俑尚未发掘。每一尊兵马俑都具有独特的面部表情和装备,极具艺术价值。从这些兵马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军衔制度、服饰风格等许多细节。这些俑的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除了兵马俑之外,兵马俑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和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铁器等,反映了秦朝时期的丰富文化和技术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秦代青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兵马俑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兵马俑坑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秦始皇时代的机会,揭示了秦朝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真实面貌。

兵马俑坑的开放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兵马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数量和规模,更在于其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 篇二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一座蕴藏着古代中国辉煌历史的宝库。这个巨大的地下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陵园内,是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军事和艺术的窗口。

兵马俑坑的发现可追溯到1974年,当时一位名叫杨志的农民在自家地里挖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这一惊人的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世界级的考古热点。随后,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展开,揭示出了三个巨大的兵马俑坑。其中最大的兵马俑坑已经对公众开放,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和学者瞩目的旅游景点。

兵马俑坑的规模令人惊叹。据考古学家估计,目前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数量超过8000尊,而且仍然有更多的俑尚未发掘。每一尊兵马俑都具有独特的面部表情和装备,极具艺术价值。从这些兵马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军衔制度、服饰风格等许多细节。这些俑的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除了兵马俑之外,兵马俑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和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铁器等,反映了秦朝时期的丰富文化和技术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秦代青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兵马俑坑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秦朝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文化,也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兵马俑坑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秦始皇时代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兵马俑坑的开放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机会。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兵马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数量和规模,更在于其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 篇三

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东三十千米处,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历史沿革

  秦始皇自13岁继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慢慢加固。墓宫中修建了宫殿楼阁和百官相见的位次,放满了奇珍异宝。为了防范盗窃,墓室内设有一触即发的暗箭。墓室弯顶上饰有宝石明珠,象征着天体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用机械灌输了水银,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着金制的野鸡;墓室内点燃着用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陵墓周围布置了巨型兵马俑阵。陵墓的设计,处处体现了这位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2]。死后2个月,尸体运回咸阳,举行丧葬仪式。人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秦末破坏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进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 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

  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但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写《史记》,距秦始皇人葬仅百余年。司马迁《史记》中有专门篇章论述秦始皇,但对陵墓被毁一事,却只字未提,而六百年后的郦道元却做了详细记述。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发掘历程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宴寨乡西扬村的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后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俑群,也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1987年就与秦始皇陵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考古工作者在地宫周围打了两百多个探洞,只发现了2个盗洞,一

个在陵东北,一个在陵西侧,盗洞直径约 90厘米,深达9米,但离陵中心还差250米,都没进入地宫。这两个盗洞部己被探埋地层之中,表面完全看不出来了。至于封土层,除当年国民党军队留下的几个战壕外基本完整。考古工作者还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地下确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在。

  根据封土层未被掘动、地宫宫墙无破坏痕迹以及地宫中水银有规律分布等情况,可以得出地宫基本完好、末遭严重破坏和盗掘的结论。班固、郦道元所说的项羽掘墓、地宫失火之说是不可靠的。据估计,当年项羽盗毁的可能是陵园的附属建筑。

  地理位置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世界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坑(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