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成语故事 篇一:鸡犬不宁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用成语来形容一些事物或者描绘一种场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成语的故事,那就是“鸡犬不宁”。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城镇。在这个小城镇的北边有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它时常下山来惊扰村民的生活。村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畜和生活安全,决定联合起来,想办法将老虎赶走。
于是,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人用竹子做成陷阱,希望能够抓住老虎。有的人在村子周围种植了很多刺人的荆棘,希望能够阻挡老虎的进入。还有的人则每天晚上点起篝火,用响器吓唬老虎。大家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希望能够让老虎远离这个小城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们终于成功地将老虎赶跑了。大家感到非常高兴,不再担心自己的生活安全。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村民们发现,虽然老虎离开了,但是他们的家畜却一直不安宁。鸡飞狗跳,犬吠不止,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惊扰它们。
村民们纷纷困惑起来,不明白为什么家畜们还是这么不安宁。于是,大家商量着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听了他们的问题后,微笑着说:“这是因为你们用了太多的方法来赶走老虎,让家畜们感到了一种恐慌和不安。你们需要做的是给它们一种安全感,让它们重新恢复平静。”
村民们听后恍然大悟,纷纷改变了策略。他们开始给家畜们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让它们感到温暖和关爱。不久之后,家畜们重新恢复了平静,鸡犬也不再不安。
从此之后,村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给予他人安全感和关爱,才能让大家共同生活得更加和谐。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适度,不能过度,要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感受。
幼儿成语故事 篇二:画蛇添足
在古代,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有名的画家。他画的画非常有名,每一幅画都像是活生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决定画一幅蛇的画,展示他的绘画技巧。
画家先在纸上勾勒出了蛇的形状,然后开始添上蛇的细节。他一笔一划地画着,很快就画好了蛇的身体和眼睛。然而,画家觉得这幅画还不够完美,他想再给蛇添上一点什么。
于是,画家决定给蛇添上一双脚。他认为这样可以让画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于是,画家又细心地在蛇的身体下面画了一双细小的脚。
当画家完成这幅画后,他觉得非常满意,觉得这幅画就像是一条真正的蛇。然而,当他把画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有人问画家:“为什么你给蛇画了一双脚?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呢?”画家听了大家的话后,觉得非常羞愧,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此之后,画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有适度,不能过度。画家给蛇画上脚,就是画蛇添足,反而让画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保持适度,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有时候,简单而纯粹的东西反而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美感。
幼儿成语故事 篇三
有一个人种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幼儿成语故事 篇四
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被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故又称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将要公布时,为了让人们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言谁能将此木柱搬到北门,就赏给黄金十金。开始,人们不相信这是真的,没有人响应。商鞅又宣布,谁能将木柱搬到北门,赏给黄金五十金。这时,有一个年轻人壮着胆子把木柱搬到北门,果真得到了五十金。这件事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百姓认为商鞅说话算数,都相信新法,服从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极力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时,他被任命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种情形下,他写了《商鞅》这首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决心,也说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样,说话算数,取信于民,使新法继续贯彻下去。
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便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幼儿成语故事 篇五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幼儿成语故事 篇六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一个人来买。
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出国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啊!
这个故事设定的含义是:没有眼力,取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