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故事 篇一:鸟语花香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喜欢养鸟。他不仅养了许多珍稀的鸟类,还专门请了一位鸟语专家教他如何与鸟儿进行交流。国王每天都会来到花园里,亲手喂养鸟儿,并用心倾听它们的歌唱。
有一天,国王听到了一只特别动听的鸟儿歌声。这只鸟儿的鸣叫声如此悦耳动听,仿佛是在向国王述说着一个故事。国王非常好奇,于是他请来了鸟语专家,希望能够解读这只鸟儿的歌声。
经过一番仔细聆听和观察,鸟语专家告诉国王,这只鸟儿的歌声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原来,这只鸟儿在歌唱中表达了对花香的喜爱,并希望国王能够种植更多的花卉,让花香弥漫整个王宫。国王非常感动,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于是他立即下令,在王宫的每个角落都种下了各种美丽的花卉。
从此以后,王宫中的花香四溢,无论是国王还是宫廷内的人们,都能够闻到这股芬芳。而这只鸟儿也变得非常欢快,每天都会鸣唱着,让整个王宫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成语——鸟语花香。它形容的是环境优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处美丽的环境,或者形容一个地方的氛围非常好,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
古代成语故事 篇二:画蛇添足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画家。他精通各种绘画技巧,尤其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根本分不清画中的蛇与真实的蛇有何区别。
有一天,这位画家接到了一位富商的委托,要求他画一幅富贵吉祥的画作。画家非常高兴,他决定在画中添加一条蛇,以展示他的绘画技巧。
于是,他开始着手创作这幅画作。他画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然后在画中加入了一条蛇。这条蛇的形态非常逼真,每个细节都被画家描绘得非常精确。画家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他的绘画技巧。
然而,当富商看到这幅画作时,他却并不满意。他认为画中的蛇虽然非常逼真,但却显得多余而突兀。他觉得这条蛇并不符合整幅画作的主题,反而破坏了画作的美感。
富商对画家说:“你画的蛇虽然栩栩如生,但却让整幅画作显得多余。我认为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画蛇添足了。”
画家听后感到非常惭愧,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明白,一幅画作应该有一个主题,每个元素都应该为主题服务,而不应该随意添加。他向富商道歉,并决定重新创作一幅符合要求的画作。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画蛇添足”来形容某种行为或做法是多余而不必要的。这个成语用来告诫人们,做事情要符合实际需要,不要盲目追求过多的东西,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古代成语故事 篇三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古代成语故事 篇四
东汉末年,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学,号称“卧龙”。刘备曾三次拜访他,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出来做了他的军师,并得到了他的高度信任。
有一次,曹操带兵十万,向新野进军进攻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诸葛亮建议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但是诸葛亮又考虑到自己刚刚出山,担心关羽、张飞不服气,计划难以实现。刘备知道后,就赐给他帅印和尚方宝剑,并嘱咐其他人必须服从指挥,如有违抗,一律斩首。
于是,诸葛亮便命令关羽和张飞带兵埋伏在豫山中,让赵云打头阵,以假装战败诱敌追击。曹操看到刘备的乱七八糟,便哈哈大笑,直奔刘军杀来。赵云假装战败,引诱曹军追击。当曹军走到狭窄的山路时,诸葛亮命令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关羽和张飞的立即火烧曹军,十万曹军被全部击溃。
之后,有人作诗称赞诸葛亮:“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首次指挥作战就打了胜仗,后来用以比喻才进入社会,缺乏经验。
古代成语故事 篇五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古代成语故事 篇六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