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优质3篇)

时间:2018-03-06 08:49: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篇一:珍宝的归属与真诚的交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述了蔺相如舍身救国并成功将美玉完璧归还给赵国的故事。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蔺相如的忠诚和智慧,更突显了珍宝的归属与真诚的交流之间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名重要官员,他非常聪明而且勇敢。有一天,赵国接到了燕国的使者送来的一块美玉,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宝物,引起了无数人的争夺。当时,燕国正处于与赵国敌对的状态,所以赵国的国君决定将这块美玉送给蔺相如保管,以免被燕国得到。

蔺相如接到这个任务后,他知道这块美玉的价值非常高,同时也知道这个美玉对赵国的重要性。他决定将这块美玉完璧归赵,以展示赵国的实力。于是,他开始了一次充满艰险和挑战的旅程。

在途中,蔺相如遇到了一位燕国的商人,这位商人看出蔺相如身上的衣着和举止并不像是一个普通人,因此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为了确定蔺相如是否是赵国的使者,他试探性地向蔺相如展示了一块假的美玉。

蔺相如看出了商人的试探,但他没有露出任何破绽。相反,他故意将手中的美玉摔在地上,让它摔成了碎片。这一举动让商人确信蔺相如并非是赵国的使者,因为一个真正的使者是不会这样对待如此珍贵的宝物的。

蔺相如看到了商人的犹豫和怀疑,他决定用自己的真诚来打动这位商人。他解释说,他将美玉摔碎是为了证明它的真实性,因为只有真正的美玉才会在摔碎后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商人被蔺相如的真诚所打动,相信了他的身份,并协助他顺利将美玉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宝的归属往往与真诚的交流密不可分。蔺相如通过他的行动和言辞表达了自己的真诚和忠诚,赢得了商人的信任,最终成功将美玉完璧归赵。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真诚和信任是沟通和合作的基石,只有通过真诚的交流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篇二:忠诚与智慧的力量

蔺相如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蔺相如作为赵国的重要官员,在面对敌对国家的考验时,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智慧。

故事的背景是,赵国的敌对国家燕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作为礼物。赵国国君决定将这块美玉交给蔺相如保管,以免被燕国夺走。蔺相如接到任务后,意识到这块美玉的重要性,并决定将其完璧归赵,以展示赵国的实力和尊严。

蔺相如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危险的旅程。途中,他遇到了一位燕国商人,这位商人怀疑蔺相如的身份,并试图识破他的真实目的。商人向蔺相如展示了一块假的美玉,试图看出他的反应。

蔺相如看出了商人的试探,但他并没有露出丝毫慌乱。相反,他故意将手中的美玉摔在地上,让它摔成了碎片。商人因此认定蔺相如并非赵国的使者,因为一个真正的使者是不会如此对待珍贵的宝物的。

然而,蔺相如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来打动商人。他解释说,他摔碎美玉是为了证明它的真实性,因为只有真正的美玉才会在摔碎后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商人对蔺相如的解释感到震惊和敬佩,相信了他的身份,并帮助他将美玉完璧归赵。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忠诚和智慧的力量是无可抵挡的。蔺相如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智慧,通过他的行动和言辞打动了商人,最终成功将美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忠诚和智慧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通过智慧和忠诚的结合,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取得胜利。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运用智慧和忠诚来克服一切难关,最终取得成功。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篇三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

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原文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