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经典3篇】

时间:2015-02-05 03:11: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首先,教学目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核心,应该明确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如电脑操作和软件应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提供学生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其次,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我们应该将这些新技术的概念和应用纳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中。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以及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识。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教学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学评价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个人项目报告、小组合作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篇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跨学科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首先,课堂教学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环节。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实践教学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课的实践环节,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课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后,跨学科教学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方向。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然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很强,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因此,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需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跨学科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篇三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电子提纲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教学难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组互助学习

  前提: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5至6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小组互助学习不仅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的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由于小组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素质条件参差不齐的现象,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相学见长,大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其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再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小组互助学习除了存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同时还存在与同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也就是说哪位学生个体的失误或落后,都会给该小组带来影响,这就避免了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非法活动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自我管理,这无疑会增强每位成员的责任心。

  二、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

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

  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蕴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及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或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总之,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电子提纲学习

  前提: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即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可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存在教师机的工作文件夹中;上课时,学生注册计算机网络,并通过“网上邻居”登录教师机工作文件夹,找到并打开所需任务;完成后,即可将作业(任务)发送到教师机的学生作业文件夹中,供教师评阅。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电子提纲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电子提纲有利于辅助《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电子提纲有助于教师分层次教学。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时就会显得比较忙乱,顾此失彼。有了电子提纲,就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灵活性,教师在对个体进行辅导、答疑时,其他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使教师真正做到了分层次教学。再次,电子提纲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这就会造成少数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利用电子提纲每次将作业分为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可以再完成选作题或直接完成选作题。最后,电子提纲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前教师一般留的都是课下作业,由于周期较长,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今利用电子提纲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送回来的电子作业及时批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总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中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是有用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