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的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一环,工程造价专业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定位也需要不断改革和调整,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更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的工程造价人才。首先,课程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在工程造价领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还应该注重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当前,建筑工程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与建筑企业进行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变化,从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此外,还可以通过行业专家的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对行业需求的认知。
专业定位是工程造价专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工程造价人才需求量大,但是专业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需要明确,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明确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例如成本控制、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需求。
总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的初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的工程造价人才。这也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行业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的论文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的挑战。课程改革和专业定位的初探是为了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工程造价人才。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的培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可以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工程量计算,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应该注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在工程造价领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课程改革还应该与行业需求对接。当前,建筑工程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与建筑企业进行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变化,从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对行业需求的认知。
专业定位是工程造价专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工程造价人才需求量大,但是专业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需要明确,以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明确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例如成本控制、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需求。
总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需求的工程造价人才。这也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行业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的论文 篇三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初探的论文
摘要:结合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新思路,分析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定位,对以造价员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定位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从2003年我国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来,工程造价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06年开始设置至今,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招收500余人,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相应地,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2007年、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超过15%,为工程造价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我院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建筑安装施工单位、装饰公司和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中小型设计院(所)和监理公司等咨询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一般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被要求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又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伴随当前社会工程造价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也应胜任资产估价、司法仲裁与鉴定、银行抵押借款、保险公司担保等多种工作。
(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造价从业人员能力要求:
(1)具有编审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投资估算、审核并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能力;
(2)具有对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优化的能力,并能编制工程概算、工程预算;
(3)具有编制工程招标标底价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并能对标书进行分析评定;
(4)具有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管理的能力,能编制工程结算、决算;
(5)熟悉工程合同条件,能熟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索赔、保险等问题;
(6)具有运用计算机确定、管理工程造价的能力;
(7)具有组织编制和审核工程造价各类计价依据的能力;
(8)熟悉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我们通过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来分析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1)就能力而言,工程造价学生到毕业时应具备各专业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能力;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开展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关于工程变更索赔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懂得经济、管理、财会与审计等基本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
知识;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毕业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变化、职业变更、技术更新、个人发展等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要能够拿到“双证”。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持证上岗。建设行业明确规定,获得专业技术与管理型的职业资格证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工程测量、材料试验等工种的技能型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因此,我院与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共同组织学生参加天津市建设事业专业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包括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和测量员等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通过率。
(三)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人本观念的确立,高职教育给予学生的一系列职业知识与技能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为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应变创新能力以及经验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努力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灵活性和弹性化相结合。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土木工程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cad、技术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工程造价电算化、安装工程识图与预算。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工程材料试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建筑cad绘图实训、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同时设置了两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院公共选修课)和两门专业选修课(施工组织与设计、建设工程监理)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注重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定岗实习基地相关人员座谈,我们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造价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于是,我们在建筑识图部分大量减少画法几何比重,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我院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破除静态单方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基于职业为中心进行课程组织,逐渐试行弹性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元整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落实“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弹性化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具体改革措施
我们根据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综合采用了任务引导向型思路,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例如,对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技能培养,以“用”促学。我院成立了测量兴趣小组,并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向设计、策划和辅导实验为中心。对建筑构造课程,有些章节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现场参观,通过现场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感性认识,又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抹灰、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并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此外,我们也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改革的重点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淡化记忆型考核。课程考核按照理论课、实践课分别进行。理论课根据课程内容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考察和小论文等不同的考试方式。实训课主要采取“任务法”进行考核,即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一门课可采用多个任务进行多次评估,将平均成绩作为学生的成绩。
(三)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在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的课程,都增加了实训环节,而且实训形式多样。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与学生技能鉴定考取中、高级测量工相结合,学生学习和技能鉴定两不误;建筑构造增加认识实习、施工组织及各科预算(包括土建预算、安装预算等),都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训课程;预算软件课程大量增加了上机操作学时。通过增加实训环节,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其他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也能马上胜任工作。
总体而言,高职层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训的规模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符合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我院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改革,希望把该专业建设得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适应现阶段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理念走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12-16.
[2]刘春霞.浅谈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分制下课程体系改革[j].民营科技,2009,(2):59.
[3]陈晓聪,刘连芬,卢维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素质分析及培养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8,(7):180-181.
[4]高建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探讨[j].作家杂志,2007,(12):186-187.
[5]王素英,曹义忠,赵晓平.探索适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教育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12下):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