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微型课总结 篇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微型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本文将总结一堂小学音乐微型课的教学经验,以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这次微型课的主题是《欢乐颂》。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这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起源和背景,并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我播放了一段《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们先感受这首音乐作品的美妙。然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欢乐颂》的作曲家贝多芬,并简要介绍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接着,我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贝多芬的短视频,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通过这样的引入,我成功地引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共同创作一段《欢乐颂》的舞蹈。每个小组都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组织了一个欣赏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欢乐颂》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欢乐颂》让他们感到快乐、充满力量和激情。我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喜爱,有的学生用舞蹈展示了他们的情感,有的学生用画笔在纸上描绘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这堂微型课,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们不仅学会了欣赏音乐,还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音乐微型课总结 篇二
小学音乐微型课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本文将总结一堂小学音乐微型课的教学经验,以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这堂微型课的主题是《小星星》。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会演唱这首简单而又动听的儿歌,并通过演唱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小星星》的演唱视频,让他们先感受这首儿歌的美妙。然后,我教给学生们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通过反复练习,让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歌曲的音高把握不准确,于是我开展了一些声乐训练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音准。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共同创作一段《小星星》的舞蹈。每个小组都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组织了一个演唱比赛,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声音演唱《小星星》。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比赛结束后,我给每个学生都颁发了一枚小星星勋章,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通过这堂微型课,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小星星》,还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音乐微型课总结 篇三
小学音乐微型课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进行下面两个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实践效果。下面总结
一、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我围绕“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提高课堂有效性”开始了实践性教学研究。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再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思想比较活跃开放。课堂上学生们还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会突然发问,标新立异,这往往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所以,我比较欣喜。学生们通过这一学期的认真学习和实践,他们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音乐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学生三年级作文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还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和作文能力继续纳入课题研究范畴,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训练、指导,学生由最初的学写短篇作文逐渐过渡到写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在初步阶段,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写日记的数量增加,每周一篇日记,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加大学生的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在快乐中喜欢写作,能够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积极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深入,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班的沈彦君、周星合、王榕淑等同学的习作多次投稿并被《红领巾报》刊用,而且还给稿费,这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无异于是一种无声的鼓舞。通过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扎实的投身于教育教学中,才会教有所成,学有所获。付出和汗水是不会白费的。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努力,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向同行老师们学习好的教学经验,争取更大的进步!
细究我们当前整个的课程体系有不少的缺陷:第一,缺乏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课程。第二,缺乏高选择性的课程。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真正要支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必须要有基础,必须要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学生有什么需要,就可以选择什么课程,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三,课程未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课程教材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举一个例子:数码相机、mp3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上海世博会、磁悬浮列车家喻户晓,但教材中根本没有相关的内容。我们的教材却远远地落后了。
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等同于开发“全校性”课程,就会造成校本课程开发维度的缺失。这必然会导致教师不堪重负,学生兴趣索然。到头来,师生皆身心疲惫,谈“校本”色变。为了破除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提升其开发能力,为了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了优化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发微型课程。我们暂时可创新性地将“微型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开发”,将其含义界定为“由教师针对任教班级学生具体学习需要,所进行的每学期3-4课时的分年级分学科的补充课程。”它不同于“全校性”课程的“一类一套书”,而是分年级分学科每学期补充课程3-4个课时。相比之下,微型课程开发具有“小规模”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题小”,教师容易把握;“时间短”,通常是一学期只上3-4课时;范围窄,仅针对自己班内学生。这就使微型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不显庞杂,易于设计与实施,而且迅速可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