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篇一
常见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及特点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及其特点。
1. 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大的一类元素。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大多数金属是固体,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被锻造、拉伸和压制成各种形状。此外,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呈阳离子形式存在。
2.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较小的一类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较差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大多数非金属是气体或者固体,常见的非金属有氢、氧、氮等。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也不容易被锻造、拉伸和压制。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呈阴离子形式存在。
3. 过渡金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区的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通常是固体。过渡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形成多种价态。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4. 稀有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列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是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稀有气体元素在常温下大多数是气体状态,包括氦、氖、氪等。稀有气体元素在工业上常用于填充气体放电管和氙灯等。
5. 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类活泼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等,碱土金属元素包括镁、钙、锶等。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分类及其特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在中考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篇二
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是化学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各种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取暖、烹饪等。此外,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水和盐。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有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等。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于面包的发酵。此外,酸碱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药品、肥料等。
3.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常见的沉淀反应有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反应、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反应等。沉淀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水处理中利用沉淀反应去除水中的杂质。此外,沉淀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颜料、染料等。
4. 酸酐与醇的酯化反应
酸酐与醇的酯化反应是指酸酐与醇反应生成酯的过程。酯化反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品中的香精就是通过酯化反应制备的。此外,酯化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香料、润滑剂等。
通过对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应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在中考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篇三
1.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
3.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4.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5.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6.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7.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8.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9.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0.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1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12.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初三上册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
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