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一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能量变化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进行复习。
第一个知识点是力的概念和测量。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我们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第二个知识点是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加速度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增加或减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第三个知识点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这些机械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使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完成一些工作。例如,杠杆可以使力的作用点移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斜面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第四个知识点是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它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减少或增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再转化为热能和声能。
第五个知识点是电路和电能。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它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传输时产生的能量,它可以用电能公式计算。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二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进行复习。
第一个知识点是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反射是光线遇到平面镜或光滑的物体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光线改变方向但不改变颜色。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光线改变方向和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第二个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反射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声音改变方向和强度。衍射是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声音在障碍物后面出现。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声音的强度增强或减弱。
第三个知识点是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而传播,它遵循热量传导定律,即热量传导的速率与温度差和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热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而传播,它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
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三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初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四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