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一
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并提高社交能力。然而,为了确保劳动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目标、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来谈谈劳动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
首先,明确劳动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评价方案的基础。劳动实践活动的目标应该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同时,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进行评价。例如,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项具体的手工技能,如木工或陶艺。
其次,建立明确的评价指标是评价方案的关键。评价指标应该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目标相对应,并能够量化或具体化。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表现来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项目中的合作程度来评价。对于培养社交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情况来评价。
最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环节。评价方法应该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和目标的要求来选择。例如,对于动手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和技能测试的方法。对于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小组项目中的合作情况的方法。对于社交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结合问卷调查和学生自评等方法,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劳动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确保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二
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案的设计对于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目标的设定、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首先,明确劳动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评价方案的基础。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例如,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设置评价指标,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表现和创意作品的质量。
其次,确定评价指标是评价方案的关键。评价指标应该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并能够量化或具体化。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手工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来进行评价。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意作品的独特性和实用性来进行评价。
最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评价方案的重要环节。评价方法应该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和目标的要求来选择。例如,对于动手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对于创新思维的评价,可以采用作品评审和讨论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法,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通过科学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案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也是必要的,以适应不同学生和不同时期的需求。
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三
一、评价目的: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实践中来,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了解学生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等方法的掌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及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我校这一课程实施的情况,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大主题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三、评价方法:
1、劳动与技术教育(50%):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单独组织考查。可采用教师评、小组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四年级制作《小花篮》考核标准如下:
小制作(花篮)考核标准
※剪切光滑
被剪切材料切口平整光滑、无毛刺、宽窄均匀。
※造型美观
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能体现自己的想法。
※色彩协调
颜色搭配合理,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选材新颖
材料环保,能变废为宝。
※实用价值
制作的花篮能用于装饰或放置物品等。
注:每符合一项要求的得一颗“ ☆ ”,五颗星为“优秀”,四颗星为“良好”,三颗星为“合格”
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四
一、
背景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基本途径。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必不可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指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劳动意识、劳动习惯还没有养成,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和拓展性的劳动技能,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十分重要。因此,我校开发“劳动·爱生活”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二、
目标
1.通过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形成简单的劳动技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在日常劳动中和主题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快乐,初步形成热爱劳动观念。
3.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三、实施建议
(一)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融知识、操作、创作为一体,全方位提升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力。课程实施立足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世界,并进行价值引领。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要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四个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关于“搓元宵”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学生参与搓元宵的实践活动,还要包括感受劳动的辛勤和劳动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
(二)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直接体验
本课程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实践体验中,只有亲历劳动的过程,才能习得劳动技能,达到一年级学生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也只有在最直接的劳动体验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悟到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重视学生科学的劳动观念的建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的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劳动精神的培养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理解,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做好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劳动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劳动的不易在一年级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价值?
如何使学生乐意劳动?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评价建议
(一)评价内容
1.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评价。以目标为标准,考查学生对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正面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2.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恰当呈现学生的劳动成果,分析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和发展变化,可以用故事、照片、劳动档案等方式记录、保留、分析学生的表现。
3.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劳动行为,分析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提炼引领,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劳动行为,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二)评价方式
本项目不设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率、价值观、参与的积极性等,在学期结束评选20%的优秀学员,并发放证书。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情况作全面的考查。
评价方式可多样化,多种评价运用,包括课堂观察、行为分析、课后访谈、成才记录、活动报告等。
评价时,强调正面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三)附学习评价表
五、保障措施
1.价值观引领。开设主题夕会课、主题班会、主题升旗仪式等,进行劳动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2.教师队伍保障。劳动教育选修课程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教学评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劳动资源保障。结合家校力量,不断开发
适合学生的劳动资源,保证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充足的劳动成果。
4.氛围环境保障。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五
一、期末综合评价的目的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广大小学劳技教师普遍忽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与有效实施,以致于使得劳技课堂教学在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改进教师教学和促进其课程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二、评价原则
1、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2、鼓励、肯定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3、嘉奖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表现突出,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学生。
4、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种。
三、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
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
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
设计与操作技能
实践与创造能力
学习的成果质量。
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四、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有: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小组评价
班级评价
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当灵活多样:
产品展示
作品评定
撰写心得体会
相互交流
专题活动
日常观察
学期考核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劳动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篇六
一、实践活动的核心主题——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作为学校绿色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本世纪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于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急迫的现实意义。生存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解释,是指发掘儿童自身的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它将引导着教育目标的返璞归真。学会生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不管学生今后面对的社会如何,都需要我们的孩子具有发现、思考、行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具有守纪、关爱、坚强等良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个人素质。
二、实践活动参考内容:
1、学会自理——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衣、食、住、行方面。
2、学习劳动——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包括劳动工具(尤其是农具)的认识和使用;体力劳动实践等。
3、学会关爱——开展“关爱教育”活动,体验人情事理与公民常识,尤其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分担别人的痛苦,从中学会关爱。
4、学会探究——运用“小学研究性活动课教学实践”科研课题的成果,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调查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要利用当地农村的地理、人文资源,设置若干研究专题,指导并且带领学生亲身走近农民、农家、农村,调查“三农”问题;走近动物世界,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中学生作为21世纪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学会坚韧——意志磨练和挫折体验学习。这是生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通过军训等方式来实现。
三、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1、为了保证此次基地教学活动达成目的,在内容设置上不考虑学科教学,把时间集中起来,紧紧围绕生存教育和学会探究这个宗旨来开展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活动教学。各活动班级,在这个宗旨下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能够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存能力的教学活动,而不必受这个方案的内容约束。
2、各活动班级在基地的学习中,要认真学习“中学研究性活动课教学实践”的有关成果,并灵活地进行。必须切实转变教师角色,从习惯于单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为基本组织方式来实施全程管理和教学,特别强调小组合作机制中的组员分工与协作、民主与纪律;在研究性学习中,辅导教师要切实按照所设计方案的“四环节”来规范操作。
3、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能把基地活动的学生当成小犯人或者危险分子似的监控起来,处处都受到成人的关怀、照顾。比如在吃饭问题方面,就不能按照以前由学校包办的办法,而是让小组轮流值日帮厨方式。
4、每天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要求和指导学生完成一天的口头和书面小结,对一天的学习要及时予以评价。在回到学校后,必须有详尽可信的全面总结报告(带队行政);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本年级学生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活动的实施。
5、学校和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相关人员,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反对为了安全就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
6、所安排的学习日程,要看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实施。
四、实践活动实施保障:
1、调动必要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智力资源,为基地教学提供一定的智力及其它相关保障;
2、作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
3、组织学习有关基地活动的组织和纪律条例;
4、班主任教师要作好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
5、学校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用品(锄头、铁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