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一
在每个伟大的名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并不起眼,但却铸就了他们后来的辉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的童年。小时候,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相反,他在学习上表现平平,甚至有些迟钝。对于这个问题,他的老师曾经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普通人。”然而,爱因斯坦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他们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幸运的是,爱因斯坦在某一天偶然间发现了一本科学书籍,这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自学。最终,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开创了相对论的新纪元。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贝多芬的童年。贝多芬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但他的童年并不如意。他的父亲是一位酗酒的音乐家,经常虐待他。除此之外,他还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然而,这些困境并没有打倒贝多芬,相反,它们激发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贝多芬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音乐,他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和作曲。尽管他的耳朵在青年时期逐渐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创作出一系列美妙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音乐才华使他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乔布斯的童年。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的童年也并不顺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无法支付他的大学学费。尽管如此,乔布斯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决定退学,并开始在加州的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在那里,他学到了很多关于电子产品的知识,并结识了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两人决定一起创业,成立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决心和创新精神使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困境中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我们的起点有多低,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三
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
“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样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梁启超十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摘了几朵。突然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梁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梁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
“饮茶龙上水,写字狗耙田”
一天,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正在厅里与父亲谈着什么。梁启超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喝,却被客人叫住了。“启超,你过来。”客人说,“我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客人见茶几上铺着一张大纸,提笔便狂草了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 ”梁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客人哈哈大笑。梁启超没理他,一口气喝了摆在茶几上的那碗凉开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梁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梁启超的讥讽让父亲尴尬,正要惩罚他,客人说:“令公子对答公整,才思敏捷,实在令人惊异。”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望风景。一天,梁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11岁时写的《登塔》诗。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四
司马迁(约前145~前87),陕西韩城人。他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写的《史记》,计130篇,约50万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也是光耀千古的文学着作。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索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着,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五
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 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 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 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 质问巴尔扎克: “我让你学习法律, 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
“爸爸, 您知道, 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 ”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 “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 搞文学谈何容易, 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 ”
“那不一定! ”巴尔扎克摇摇头, 非常自信地说, “一个人的成功, 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 从今天起, 给你两年的期限, 搞不成, 就得学习法律, 你敢答应吗?”
“敢! ”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 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 整天埋头写作。这期间, 他写了一个历史剧, 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 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 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 他坚信, 只要有决心、肯努力, 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 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於是, 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着, 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 总是来得最早, 离开最晚。有一次, 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 边看边记, 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 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 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 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 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 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 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 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 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 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 从窗户跳进屋里, 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 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 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 部小说, 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的地位。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六
莎士比亚生於英国伦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镇。他的父亲是位羊毛商人, 生意很兴隆。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做一个牧师, 一个商人, 或者是一个有学问的绅士。因此, 在莎士比亚六七岁的时候, 就被送进一个有点名气的文法学校, 学习英国语文、拉丁文法和修辞, 也接触一些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莎士比亚13岁的时候, 父亲破产了, 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他只得中途退学, 帮助父母维持生意, 做些家务。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莎士比亚心灰意冷。他那充满幻想的头脑, 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使他赏心悦目; 老人们讲述的动人故事, 叫他浮想联翩; 对未来的生活, 他充满了憧憬。
剧团的演出在莎士比亚记忆的屏幕上总是留下那么明晰的印象。还在他幼年时期, 伦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剧团曾经到斯特拉福镇演出过, 此后多年中, 每年都有几个剧团来这里演出。这些演出在莎士比亚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好戏剧的种子。他惊奇地看到, 为数不多的几个演员, 凭借一个小小的舞台, 竟能演出一幕幕变幻无穷的戏剧来: 一会儿再现古代世界, 一会儿描绘现实人生; 有时候让人捧腹大笑, 有时候催人泪下。这多么神奇, 多么有趣! 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戏剧里了。他常常邀集几个小伙伴, 模仿自己看到的戏剧情节, 有声有色地演起戏来。有时候, 他为了思考一个剧中的情节, 独自一个在田间小径上踱来踱去, 琢磨某个角色的动作表情。他暗暗下了决心: 要终身从事戏剧事业。他知道, 当个戏剧家, 要有很丰富的知识。因此, 他像一头小牛闯进菜园一样, 贪婪地读着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自修希腊文和拉丁文, 多方面地吸取营养。几年工夫, 他已经是一个相当博学的人了。
一天, 莎士比亚突发奇想, 能在戏院里谋个职业就好了。可这样的机会不是太多。他就主动到戏院服务: 他做马夫, 专门等候在戏院门口伺候看戏的绅士。有乘车的贵客到了, 就赶紧迎上去拉住马匹, 系好缰绳。日子长了, 他和看门人混熟了。看门人特许他从门缝里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 他边看边细心琢磨剧情和角色。夜深
人静的时候, 是他发愤读书、苦练演戏本领的时候, 他屋里烛光常常彻夜不熄。
莎士比亚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 很快掌握了许多戏剧知识。有一位着名演员很欣赏莎士比亚的才能, 请他到剧团里演配角。莎士比亚喜出望外, 他知道在演出实践中能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为了演好戏, 他经常深入下层社会, 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 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 学习他们的语言谈吐, 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 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 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演员。
当时, 英国的戏剧界活跃着一批被称为“大学才子”的职业剧作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 在戏剧方面有些成就。他们垄断剧坛, 不许他人插入, 莎士比亚在他们面前并不自卑和怯懦。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剧本《亨利六世》三部, 引起戏剧界的普遍注意。1595年, 莎士比亚的里程碑式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了, 这确立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的地位。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 十四行诗154首, 还有两部叙事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