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最新3篇】

时间:2018-07-07 02:40: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 篇一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饮食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就是通过唐朝的饮食文化来讲述这个时代的风貌和历史。

唐朝时期,饮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唐朝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原汉族的传统,也吸收了西域、中亚和日本等地的特色。在唐朝的宫廷中,有着丰盛的宴席和精致的烹饪技艺。而在百姓家中,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

在唐朝的宫廷中,烹饪技艺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宴席上的菜品丰富多样,色香味俱佳。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宫廷菜肴,如著名的杨国忠烤鸭、宫保鸡丁等。这些菜品大多是由师傅们经过精心研制和改良而成,既保留了传统的烹饪方法,又加入了一些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技巧,使得菜品更加美味可口。

除了宫廷菜肴,唐朝的宴席上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菜品,那就是水果。唐朝人对水果的喜爱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喜欢将各种水果切成小块,摆放在盘子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唐朝时期,人们对于水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他们将红枣、葡萄、柿子等水果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鲜美可口。

而在百姓家中,唐朝的饮食也是多样丰富的。他们喜欢吃面食,如面条、馒头等。而且在唐朝时期,人们对于调味料的使用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喜欢将一些香料和调料加入到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美味可口。此外,唐朝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他们认为只有合理地搭配食物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通过讲述唐朝的饮食文化,不仅能够了解唐朝的风貌和历史,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和辉煌。唐朝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一种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唐朝的饮食文化,不仅在当时引领了潮流,也对后世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 篇三

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

  最近央视播《舌尖上的中国》,俨然中华民间美食大全,惹得一帮吃货半夜起来流口水。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美食的魔力,有的官员甚至因为路边贪小吃断送前程。

  宰相刘晏在路边买饼吃

  唐朝有位位高权重的宰相刘晏,一天,拂晓4点左右,刘晏的车驾就上街了。估计这位宰相大人还有点睡眼蒙眬,但味觉却不蒙眬,被街道边饼店飘出来的香味吸引住了。那种饼,叫胡饼,西域传过来的,且闻那香味,“势气腾辉”,热腾腾,香喷喷。

  唐朝那时代官吏平民有别,刘晏是朝廷大官吏,不好意思下车去买,于是“使人买之”。刚刚出烤炉的饼,炙手可热,刘晏不敢裸手拿,就用袖子包起来,就着啃,带着满嘴满脸的饼渣,乐呵呵地对一起等着去上朝的同事们说:“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到底这胡饼怎么个好吃法,翻阅《唐语林》,有豪华版胡饼的生动记载:用羊肉一斤,一层一层铺在和好的麦粉当中,“隔中以椒、豉”,就是在饼的隔层中夹放椒和豆豉,“润以酥”,用酥油浇灌整个巨无霸饼,然后放入火炉中烤,烤到五成熟的时候就取出来吃。麦香、羊肉香、酥油香、椒香和豆豉香,香味喷薄而出,强大得连一代国相也招架不住。

  张衡路边吃饼被人告发

  刘晏作为宰相吃路边小食,大为失态,倒也无事,不过上溯回去半个世纪到武则天时代,一位叫张衡(注:并非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官员就没他幸运了。

  张衡是朝廷的四品官员。有一天,张大人退朝回来,经过长安的商业区,路旁饼店一批蒸饼刚出炉,“路旁见蒸饼新熟”,馋得实在不行,心中在做着天人之争:不行,我是国家干部,跟这些个小商小贩交易,岂不是失了国家的体统?

  最后,舌尖的欲望战胜国家的约束,他下马买了几个香喷喷的`蒸饼,美滋滋地骑在马上啃起来,“遂市其一,马上食之”。殊不知,张大人的政治前途就止于这几个包子馒头了。他好歹是个公众人物,朝廷大员在大街上买蒸饼吃的事情传开来了。专门负责纠风的御史在武则天面前奏了他一本,认为张衡路边买蒸饼吃的行为有违官员行为准则,损害了朝廷高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武则天也觉得挺丢脸,马上批示:“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马鞍垫能做成美食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除了专业的厨师,在唐朝的行政界和军界都有一批善于烹饪的大师级人物。

  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将军认为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他自己开饭馆膳堂,什么都可以用来做菜。烹饪原料多元化的程度,足以让人瞠目:居然能将马鞍下面的旧垫子,还有用过的箭壶,修理一番,加工一番,放到厨房里倒腾一番居然成了美食,还挺可口的,“修理食之,其味甚佳”。据说马鞍垫子在那时叫“障泥”,还有箭壶,都是熊皮和鹿皮做的,想必比明胶安全

  《北梦琐言》记载,在唐朝灭亡后不久的四川,有个叫赵雄武的官员,是清官美食家,尤其善于做大饼。他造的大饼,每一张需要三斗面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饼出来后有

几间房那么大,“大于数间屋”。个头大,味道如何呢?据说皇宫里头举行宴会,豪宅大院举办宴席,都要买他做的饼,比房间还大的汉堡包堆在宴会上,宾客们剖分而食,赞不绝口。

  皇帝强人所难赐吃乳酪,吃坏卿肚子

  有些皇帝比较重口味,例如唐宣宗喜欢吃游牧部落的乳酪饼,美其名曰:“银饼”。当时的翰林学士韦澳很受他的待见。

  有一年,唐宣宗在太液池避暑,忽然想起要关照这位亲信,于是把韦大人和另一位学士孙宏叫过来,赐给两位干部吃乳酪饼,他以为自己重口味,人家也是重口味。

  韦大人本来就厌烦这油腻的东西,可如今皇恩浩荡不得不吃,结果肠胃受不了这重口味食品,而且当时太液池皇家疗养中心用的不知是什么“空调”,大暑天却“寒气逼人”,肥腻食物加上冻人的温度,两位大学士腹泻好几天,真是圣恩消受不起。

舌尖上的唐朝历史故事【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