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全文 篇一
《礼记·曲礼》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古代曲礼的详细内容和意义。曲礼是一种重要的仪式,用于表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以及维护家族和社会秩序。本篇将从仪式的起源、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礼记·曲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曲礼的重要性和深层含义。
首先,曲礼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根据《礼记·曲礼》的记载,曲礼最早源于黄帝时期,后经传承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曲礼的内容包括祭祀、祈福、祷告和宴飨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通过曲礼,人们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祈求神灵保佑并祈求家族和社会的繁荣与安宁。
曲礼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祭器、祭品、祭文和礼仪等方面。祭器包括祭坛、祭器具和祭器皿等,用于承载祭品和祭文,以及进行祭祀仪式。祭品通常是一些食物、酒和贡品等,用于供奉祖先和神灵。祭文是一种特殊的文辞,表达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祈求。而礼仪则是一种规定的动作和姿势,用于表示敬意和祈祷。
曲礼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传承。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秩序和稳定,认为曲礼是维护社会和家族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曲礼,人们能够感受到祖先和神灵的存在和关怀,同时也能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曲礼还有助于传承优秀的家族传统和文化,使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得以延续和传承。
总之,《礼记·曲礼》是一部了解古代曲礼的重要著作。通过学习曲礼的起源、内容和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曲礼作为一种重要的仪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塑造,曲礼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礼记·曲礼全文 篇二
《礼记·曲礼》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记录了古代曲礼的详细内容和意义。曲礼是一种重要的仪式,通过祭祀和宴飨等环节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本篇将从仪式的意义、流程和变革三个方面来解读《礼记·曲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曲礼的文化内涵和演变过程。
首先,曲礼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和社会价值观。古代人们认为通过曲礼能够与祖先和神灵产生联系,感受到他们的关怀和庇佑。曲礼的仪式和礼仪要求使人们在参与其中时能够达到敬意和谦卑的心态,进而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着这样的价值观。曲礼通过祭祀和宴飨等环节,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进而促使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曲礼的流程包括祭器、祭品、祭文和礼仪等环节。祭器是曲礼的基础,通过祭器来承载祭品和祭文,用于进行祭祀仪式。祭品是供奉祖先和神灵的食物、酒和贡品等,代表着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祈求。祭文则是表达这些敬意和祈求的文辞,通过特定的词句和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心声。而礼仪则是曲礼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姿势,使人们能够达到敬意和谦卑的心态,进而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
曲礼在历史发展中也发生了一些变革。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文化的变迁,曲礼的形式和意义也有所改变。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曲礼开始向政治和权力领域延伸,成为统治者展示权威和地位的一种仪式。而到了秦汉时期,曲礼更加强调礼仪和规范,成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曲礼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成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之,《礼记·曲礼》通过对古代曲礼的详细记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曲礼作为一种重要的仪式,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曲礼的意义、流程和变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和思考。
礼记·曲礼全文 篇三
礼记·曲礼全文
1,曲礼上第一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茍訾,不茍笑。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
则古昔,称先王。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