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励志故事(经典4篇)

时间:2016-07-06 07:41: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一

突破困境,开启新篇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有些人因为残疾而感到无助和失落。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些残疾人用坚强的意志和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以下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克服了困境,开启了新篇章。

李明(化名)从小就患有先天性残疾,他的双腿严重畸形,无法正常行走。这个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然而,他并没有沉沦在自怜之中,而是积极面对生活,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李明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发现自己对钢琴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他无法用双手去弹奏钢琴,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嘴巴去触碰琴键,发出美妙的音乐。他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李明的音乐才华被一个知名乐团的指挥家发现,他被邀请加入乐团,成为一名特殊的钢琴演奏家。虽然他仍然无法像其他人一样用双手去演奏,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方式让他成为了乐团中备受瞩目的存在。他用自己的音乐,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除了音乐,李明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成立了一个残疾人艺术团体,通过表演和展览,向社会传递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声音。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残疾人看到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等于无能,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而是要勇敢面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开启新的篇章,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二

坚守信念,超越残疾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残疾人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超越了残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以下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他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证明了残疾并不是生活的终点。

张磊(化名)从小就患有视力残疾,他的眼睛无法正常看清周围的世界。这个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向往,而是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虽然视力残疾让张磊无法像其他人一样看清世界,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通过触摸和听力,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他用手触摸书页上的文字,用耳朵聆听他人的讲解,一点一点地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张磊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并没有因为残疾而退缩,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他成为了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并且多次获得奖学金和荣誉。

毕业后,张磊选择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他相信音乐可以打开人们的心扉,让人们感受到美好和希望。他成立了一个音乐工作室,教授学生钢琴和声乐。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了许多学生的人生。

除了音乐教育,张磊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与一家盲人福利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视力残疾的宣传活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的困境。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残疾并不是生活的终点,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超越自己。

张磊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坚守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超越困境,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残疾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超越残疾,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三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

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四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出国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一个个成功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宇宙之谜。

残疾人励志故事(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