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择邻成语典故(精选3篇)

时间:2018-01-06 05:26: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孟母择邻成语典故 篇一

孟母择邻成语典故

成语“孟母择邻”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故事中的主人公孟母是一位聪明智慧的母亲,她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迁居到了距离学校近的地方。这个典故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即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环境和朋友。

孟母择邻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小村庄里。当时,孟母的儿子孟子是村里唯一一个读书的孩子。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教育,她希望孟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朋友。于是,她决定搬家到离学校更近的地方。

孟母的决定引起了村里人的议论。有人认为她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也有人觉得她是在过度迁就孩子。然而,孟母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她相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同学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孟子的学习成绩开始显著提高。他在学校里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子的进步和成功证明了孟母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个典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环境和朋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同学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孩子的朋友圈也会对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和朋友。

孟母择邻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同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像孟母一样,择邻而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机会。

孟母择邻成语典故 篇三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

  【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形容慈母严格要求子女,教育有方。

  【成语典故】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但是,孟子小时候,也和一般孩子一样,很顽皮,很贪玩,不愿学习,整天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

  一开始孟子一家居住在墓地附近,儿时的孟子还不明事,不知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看到邻居们都以替人办丧事谋生,他也觉得新鲜,每日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嬉戏玩闹,也学着吹吹打打,打幡送丧,挖坑埋棺。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不能责怪邻里,他们就以此为生,但如果长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学到的也只有这些,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她深深地感到,这里绝非是自己想让儿子增长知识的地方,于是就搬家住到一个集市旁边。

  集市之中每天都很热闹,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孟子又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玩沿街叫卖游戏。孟母又开始心急如焚了。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在这种地方成长。她叹息道:“这里也不是我理想中要让孩子成长的地方。”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孟子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孟子则学着大人的样子,模仿效法各种礼仪,孟母这才长舒了口气,觉得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从此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对孟子倾心教诲,终使其成才。

  【成长心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孟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给孟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你的乐趣、潜能、才华才有可能被激发,你的人格也可能得到很好的塑造。父母是你成长路上的强大后盾。

  拓展

  孟母择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三迁告诉人们环境对于孩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孟母三迁出自《韩诗外传》,朝代战国时期。

  孟母三迁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

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扩展资料: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择邻成语典故(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