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一
苏东坡,字子瞻,号王羲之后,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巨星。他的才华与胆识在当时备受赞誉,成为了一位备受崇拜的名人。以下是苏东坡的一段名人故事。
在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期间,他悉心经营杭州的发展,为民众带来了繁荣和福祉。然而,他的政绩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反而被降职到岭南地区。苏东坡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地为岭南地区做出贡献。
苏东坡到任后,他积极改善岭南地区的基础设施,修筑水利灌溉工程,提供农民的生产条件。同时,他还重视教育事业,修建学校,提供免费教育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苏东坡的努力下,岭南地区逐渐变得繁荣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苏东坡的政绩再次被朝廷所忽视,他被贬到岭南地区的一个偏僻小镇。面对这样的待遇,苏东坡并没有感到气馁,反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他在小镇上积极开展农业改革,引进新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提高了农民的产量和生活品质。
苏东坡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书法创作和教学。他以身作则,亲自教授学生们书法技艺,并且鼓励他们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苏东坡的教学方法以及他对学生的悉心培养,使得这个小镇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尽管苏东坡在岭南地区的政绩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但他的努力和奉献使得岭南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他的名字成为了岭南地区人们心中的偶像,对他的崇拜和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的名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即使遭受挫折和不公平待遇,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面对困难,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就能够取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二
苏东坡,字子瞻,号王羲之后,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巨星。他的才华与胆识在当时备受赞誉,成为了一位备受崇拜的名人。以下是苏东坡的一段名人故事。
苏东坡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千古绝世之作。在他的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更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富有情感和哲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他的作品以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为核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启迪和鼓舞。他的作品不仅流传于后世,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播,不仅得到了文人墨客的赞赏,也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他的作品,人们能够体味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苏东坡的名人故事告诉我们,文学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文学艺术的表达,我们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苏东坡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了一位备受崇拜的名人。
在当今社会,文学艺术依然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文学艺术的表达,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文学艺术的培养和传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三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
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四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叉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鸺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五
京兆尹顾子敦体格肥胖笨拙,人送外号“顾屠”——顾屠夫。这一天,顾子敦邀几位同僚和友人,在慈孝寺宴聚,东坡在受邀之列。酒喝得差不多了,顾子敦略有些高,爬在桌上假寐。苏东坡见状,起身挪开碗碟,在酒桌上写了四个字——顾屠肉案。逗起一桌人大笑。戏耍顾大人的戏还没完,东坡接着从自己兜里掏出三十钱来,丢到酒桌上,下巴朝顾子敦耸耸,一本正经地招呼另一位同桌:“且片批四两来!”——给我从这头猪身上割四两肉厚膘肥的肉。
苏东坡有一次到一位土财主家赴宴,土财主显摆,让他年轻艳丽的姬妾们出来陪酒。众姬妾里,有一位能歌善舞,脸蛋挺漂亮,但身子长得人高马大,土财主最爱。借着大文豪赏脸的机会,土财主央求东坡以此姬妾为题,写几句赞美的话。东坡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一副对联:“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土财主乐滋滋,那位姬妾却看懂了,一脸羞臊气哼哼起身走开去。
中书舍人刘贡父晚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头发眉毛掉得一根不剩,鼻梁塌了下去。这一天苏东坡和刘贡父一块儿喝酒,俩人互相调侃,东坡巧改汉高祖刘邦诗句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金山寺高僧佛印新建的禅房落成,请苏东坡给他题写个匾额。苏轼忙得抽不开身,佛印等不急了,索性自题三字——“参禅谒”。改天,苏轼闲暇无事,来到佛印的禅房,看到“参禅谒”三字,提笔步其韵写下“硬如铁”三字。佛印深解东坡暗嘲之意,问之:“谁得知?”东坡笑答:“徒弟说”。当时黄庭坚在场,笑得闭过气去。
秋高气爽,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块儿乘船游览扬州瘦西湖。船到湖心,佛印突然举着上面有苏轼题诗的一把扇子,扔到了水里,同时大声吟唱道:“水流东坡诗(尸)“苏东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好你个佛印,敢损我。东坡抬头看见湖边一只狗正咬着一块骨头,脱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俩人相视,击掌大笑。
有一天苏轼前来拜会宰相吕微仲,碰巧吕大人在睡午觉,结果让苏轼在客厅里等了好长时间,才见吕微仲懒洋洋起身出来。苏轼心中不悦,正巧看见吕家客厅的鱼缸里养了一只绿毛龟,貌似不经意地对吕说道:“你家这种六眼龟很难得啊“。吕微仲不知东坡话中暗藏玄机,接过话头问道:”子瞻说说哪里能搞到这种龟“。苏轼佯装热情地向其介绍说:”我只知道从前唐庄宗时,有个藩属国给唐皇帝进献了一只六眼龟,梨园弟子还给庄宗编了一套戏词,戏词是这样的——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宰相明知这是拿他睡懒觉比作乌龟,可还没法发作。
欧阳修曾对苏轼讲,早先有个坐船受风寒而患病的人,百草不治,最后用船家船舵手柄处刮下来的汗渍垢,拌合丹砂熬制成汤喝下,病愈。欧阳公接着说道:由此看来,所谓医者,意也——取其意向即可治病。苏轼听罢,戏言道:这么说,要治眼下文人学者懒惰愚蠢的毛病,“当令多食笔墨灰“。
范镇平生不信佛,苏轼老问范公为啥不信佛,范说:老夫凡事非亲眼所见者,绝不相信。苏轼随即问:学生有些不解,譬如您患病,医生切脉,称您脉寒,您便赶紧温补,说您内热,您又立即去火,敢问镇公何曾亲眼见过自己的脉搏?
相传苏轼跟他妹妹也经常开玩笑。有年夏天,苏小妹大白天睡觉,小腿露在外面,东坡恰巧路过,小妹想逗逗哥哥,随口吟道:“露出琵琶腿,请君弹一弹。”东坡笑了笑,应对道:“理上去不得,要弹也不难。”据说苏小妹长了一个大额头,十岁时,哥哥苏轼曾取笑她:“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遭哥哥耻笑,苏小妹也不含糊,回击道:“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讽刺哥哥满嘴胡子找不见嘴和牙。
王安石写了一本《字说》的书,其中对汉字词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的地方。有一回苏轼碰见王安石问“坡”字怎么解,王安石说:“坡者,土之皮。”苏轼接过话来:依着这样解释,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
姜太公八十岁幸遇周文王。而宋玉的楚辞里讲“太公九十显荣兮”,就是说姜太公九十岁才遇见文王而显达;可在西汉的东方朔的文字里,十分肯定地写到:“太公体仁行义,七十有二,见用周武。”是说姜太公七十二岁时被周武王赏识重用。苏东坡读了这二位的文字,笑曰:“太公赖东方朔减了八岁,却被宋玉增了十岁。”
黄庭坚在一首和苏轼《春菜》的诗中,有这么两句,“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春衫诚可脱。”大意是,坡公假如真地因为好一口苦笋而思乡,不妨脱掉官服回家务农种菜去好了。苏轼借此对朋友们说:“吾固不爱做官,鲁直遂欲以苦笋硬差致仕。”黄庭坚字鲁直,苏轼假装无奈地对人讲,我确实不爱做官,可就这样鲁直还是硬要让我因爱吃苦笋而卸官退休回家。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次参加一个秀才的家宴,饭桌上吃到一种油果,非常酥脆可口,他就问主人: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说没有什么另外的名字。东坡接着问:“为甚酥?”为何这么酥脆?不等主人答话,满桌客人齐声说:从今以后就叫这油果“为甚酥”好了。又有当地一位姓潘的长官,知道苏轼不善饮酒,所以每次请他吃饭,专为他一个人摆上甜酒。东坡每见此状,必会笑着对座中客人说:“此必错着水也。”渐渐东坡喜欢上了这两样饮食,并做诗记之:“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苏轼夜宿曹溪,秉烛阅读《传灯录》,过于专注,突然一颗灯花掉落到书上,烧去了书上的一个“僧”字。东坡顿时来了灵感,当即提笔于窗下,一蹴而就完成了一首诗:“山堂夜沉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荼毗,烧伤损坏。
苏轼被贬惠州时,与一个乡野小知识分子为邻。这位老书生年已七十,新近小妾又给他生了个儿子,老书生高兴,摆下筵席招呼四邻宾朋。席间,老书生非要请苏东坡为他老来得子写首诗,东坡不好拨其面子,问老书生小妾多大年龄,老书生说爱妾芳龄三十。坡公闻言,腹稿已成,提笔赠送了一副对联:“圣善方当而立岁,顽尊已及古稀年。”
武昌有位姓王的居士,有口吃的毛病,苏轼故意写了下面这样一首诗让他念:“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块觉聒,干锅更戛甘瓜羹。”王居士念不到一半,几乎要气绝。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对自己的一脸胡须颇为自恋,曾经在老师苏轼面前张狂得意,问老师苏轼:“君子多乎哉!”——美男都是一脸毛啊!他没料到老师苏轼不假思索回应道:“小人樊须也!”——小人胡子都密。
苏轼多年遭贬,越贬越远,为发泄满腔郁闷,他写了一首《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天王巨星苏东坡的名人故事 篇六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乘兴写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以上的这副对联。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