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篇一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间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战争时期。这场战争涉及了德意志帝国和丹麦、瑞典之间的领土争夺,以及各国的政治利益和地缘战略的角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改变了德意志帝国的地位和国家形象。
德意志和丹麦之间的战争,也被称为“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848年,持续了七年之久,直到1855年才结束。德意志帝国与丹麦之间的领土争夺是这场战争的核心问题。德意志帝国认为,丹麦在领土问题上的行为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侵犯,因此决定对丹麦采取武力行动。这场战争最终以德意志帝国的胜利而告终,丹麦被迫割让领土。
德意志和瑞典之间的战争则是在德丹战争结束后不久爆发的。这场战争被称为“三年战争”,持续了三年,从1859年一直到1862年。与之前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规模更大,参战国家也更多。德意志帝国与瑞典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围绕着领土争夺展开的。瑞典认为,德意志帝国在领土问题上的要求是对瑞典利益的侵犯,因此也决定对德意志帝国采取军事行动。然而,由于德意志帝国在战争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战略优势,最终瑞典被迫屈服,签署了和平协议。
这两场战争对德意志帝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德意志帝国通过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自身的地位,提升了国家形象。同时,这两场战争也为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提供了契机,使其成为欧洲重要的势力之一。
此外,这两场战争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警惕,尤其是法国。这促使法国采取行动,试图平衡德意志帝国的影响力。这最终导致了德意志和法国之间的冲突,即普法战争。因此,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契机之一。
总之,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间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战争时期。这场战争不仅涉及了德意志帝国和丹麦、瑞典之间的领土争夺,也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地位和国家形象。同时,这场战争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普法战争等后续冲突。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领土争夺和地缘战略的角逐往往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只有通过和平协商和合作,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和平发展。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篇三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一连几个夜晚,德意志皇宫的议事大殿里都亮着灯火,皇帝和大臣们正在讨论如何对付丹麦王国入侵的事。
皇帝一脸忧郁地望着每个大臣,把已说过多遍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能领兵与丹麦作战?朕一定给予他最高的奖赏!”
德意志当时是个诸侯林立的国家,那些大小诸侯贵族谁也不买谁的帐,连皇帝的话也不听。今天他们也列席了会议,个个闷声不响地坐在那儿,就连那些平日耀武扬威的将军们,这时不是低着头就是缩着脖子。大殿上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忽然,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我愿带兵出征!”
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那个角落。皇帝定神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叫华伦斯坦的将领,官职不大,他曾在一次战斗中立过功。这个人性格倔强,认了死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大臣和皇帝都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能站出来领命,确实难得。皇帝走到他面前,点着头说:“很好!不过,我得问问你,你有军队吗?”
德意志的皇帝只掌握自己的那部分军队,诸侯和将军、大臣也各有各的人马。华伦斯坦站起身,挺直腰杆道:“我已招募了一支3 万人马的军队, 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畏。”
皇帝又问:“军饷呢?你有军饷发给他们吗!”
华伦斯坦回答:“我可以向驻地的百姓征收,不要陛下担忧。”
皇帝满意地把头点点,又问:“那么,你还要什么帮助呢?”
华伦斯坦道:“常言说,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皇上给我一个名义,我就可以率领军队开赴前线!”
皇帝兴奋地把两手一击:“好,朕任命你为讨伐丹麦的总司令!”
华伦斯坦欣然领命。
这正是公元1624 年的春天。德意志帝国和他的盟国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霸权打了起来。丹麦人步步为营,很快就要打入德意志的边境了。而这时的德意志,由于连年战争,军队十分疲乏,财政也很困难,支持皇帝的天主教阵营内部斗争尖锐,加上诸侯割据一方,谁也不肯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这样,皇帝根本不可能把军队联合起来。没想到,平时大家都瞧不上眼的华伦斯坦竟能自告奋勇,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
华伦斯坦是个很有统帅才能的军事家,他料定皇帝的军队不堪一击,因而早就开始招募军队。会议一结束,他便派出一部分敢死队同刚刚跨入国境的丹麦人交 上了手。丹麦人看到德意志的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很快就败退了。
华伦斯坦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丹麦的国境内。士兵们大肆地抢掠,像过路的蝗虫一样,把占领地的粮食、财宝一扫而光。对这些,华伦斯坦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胜利的喜讯传进德意志皇宫,皇帝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华伦斯坦,并决定举行隆重的仪式,重重地赏赐华伦斯坦。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皇宫大殿门口彩旗飘扬,号角阵阵;几百个手执宝剑的卫士威风凛凛地分立大殿两厢。当太陽升上殿顶的时候,华伦斯坦身披霞光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大殿,向皇帝行了大礼,皇帝扶起他,叫卫士把一箱珠宝抬到他的面前,说:“收下吧,这是朕对你的一片心意!”
一个满脸胡 须的天主教诸侯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对皇帝大声吼道:“不能奖赏他!”
皇帝愣住了,大殿上下的将军和卫士们都愣住了。人群中,又窜出一个天主教诸侯,扯着脖子喊:“不仅不能赏赐,还得重重地惩办!他是个大大的野心家!”
话音刚落,几十个天主教诸侯一起涌上大殿,七嘴八舌地乱嚷嚷,“皇上若是不撤他的职,我们就不选皇子作继承人!”“他的军队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这种人还配当统帅,呸!”“叫他下台,撵他滚蛋!”
有的人竟冲上来把他往下拖。
华伦斯坦面对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诸侯,坦然地说:“我出战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什么赏赐,而是想把我们这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正想说“诸候不除,国无宁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不想当着这些诸侯的面揭他们的老底,把话头一转,接着道:“我只想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让我们的德意志一天比一天地兴旺,让老百姓的生活一无比一天安宁!”
诸侯们被激怒了,中央集权国家一旦建立,他们的势力必定会削弱,地盘必定会减少,他们怎么能同意华伦斯坦的这个主张呢!于是又一起鼓噪起来:“撕他的嘴,看他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再不滚就敲断他的腿!”
有的人竟冲着华伦斯坦吐唾沫。
皇帝忍不住了,劝大家别吵;那个满面胡 须的诸侯指着皇帝大声道:“你再敢用这家伙,我们马上就叫你完蛋!”
德意志的皇帝是诸侯们选举产生的,所以他很怕得罪诸侯,皇帝连声喏喏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一边把胳膊不停地在下按,一边又说:“静一静,请诸位静一静,有话好说,好说!”
那些诸侯谁也不肯安静,一直闹得皇帝差点晕倒,这才罢休。
华伦斯坦站在那里,气得胸脯不停地起伏,这些家伙,真比野兽还凶狠,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连国家的一切都不顾。他什么赏赐也不想要了,迈开大步扬长而去。
走得老远,还听见诸侯在背后吃吃地笑。
从那天起,皇帝几乎每天都收到一百多封弹劾华伦斯坦的奏折,每份奏折都从不同角度把他诬陷、诋毁一通,甚至说他想统一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皇帝是个没有主见的软骨头,经不住这些流言蜚语,几个月下来,也对华 伦斯坦产生了怀疑,更不敢采纳他统一全国的计划。那些诸侯得寸进尺,竟然联合写信要皇上将华伦斯坦免职,皇上犹豫了,说:“这不大好吧,他毕竟是有功之臣哪!”
诸侯们说:“可他是想篡夺陛下的宝座,罪大于功!”
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将他罢免。这还不行,那些诸侯又逼着皇帝下令解散华伦斯坦的部队,皇帝只得依从。
经过一场风雨的折磨之后,华伦斯坦倒感到轻松,现在他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回到海边的家乡过安稳日子了。
就在华伦斯坦离开皇官一个月以后的一天,前线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德意志的另一个敌对国——瑞典,派出数万大军从德意志北部的奥德河口登除了,而且很快就逼近德意志的首都了。
倾刻之间,皇宫内外乱成了一锅粥。
和上次一样,皇帝把所有的大臣、诸侯都召上大殿,连夜商量退敌之计。
将军们还是一言不发,那些诸侯全都装聋作哑。皇帝急了,走到那个满面胡 须的诸侯面前问:“你说,有谁可以领兵出征?”
大胡 子翻眼看看皇帝,吱唔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不清。”
因为他们都明白,瑞典国王虽然只有16 岁,但他已经训练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这支军队击败过俄罗斯、波兰的数十万大军,声震北欧。那个年轻的国王表示,决不能让德意志保持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声称要与他们决一雌雄。
敌人兵临城下,国家危在旦夕。皇帝急得六神无主,他再也不能等待了,高声问道,“说呀,谁能领兵去攻打瑞典人?”
一个像铜锣一样的声音骤然响起:“我去!”
[-(@_@)-]皇帝一看,是悌里将军,这个悌里本事不大,却非常残暴,他的部下个个恨死了他。可现在,在无人领命的情况下,悌里能挺胸而出临危受命,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皇帝当即任命他为德意志军队的统帅。
悌里傲气十足地领着部队去迎接战人。由于没有进行周密的布置,几个回合,就被瑞典人打得大败,主力全被歼灭。
瑞典的军队乘肚追击,一直打到离德意志皇宫不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并派出使者送来一封信,逼德意志皇帝立即投降,否则,三天后,火烧皇宫,把皇帝和所有的.大臣。诸侯脑袋割下来示众。
皇帝吓得浑身索索发抖,那些诸侯和大臣们做梦也没想到,悌里竟是这样一个浓脓,个个面如土色,像打愣了的狗熊呆呆地坐在那里,没一个开口说话。
皇帝仿佛听见由远及近的喊杀声向皇宫飞来,他冷静了一下,问在坐的人:“谁可以替代悌里?谁能当我的统帅?”
没有回音。所有的人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回家收拾好东西,带着一家人赶快逃命。
这时,一个大臣颤巍巍地说:“陛下,我看除了华伦斯坦,再也没有别人。”
皇帝叹了口气:“可是,华伦斯坦在那里呢?半年了,我听不到他的一点消息。”
正说着,从大殿外传来一陈急促的马蹄声,接着,一阵脚步声在石阶上响起,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华伦斯坦。他拜见了皇帝,举手对大家说,他已经知道国家处于危险境地,再也不能平静,便从家乡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
大胡 子诸侯瞥了他一眼,喃喃地说,“只要他不再提什么统一国家的鬼话,我看可以让他试试!”
皇帝看看这边,瞅瞅那边,见大家都不说话,便道:“好吧,我任命华伦斯坦为第一军事统帅!”
华伦斯坦欣然领命。
回去后,他用高价雇用了一支军队,加上皇帝的军队共4 万人。这半年来,他暗暗地总结教训,决定对军队的纪律进行明确的规定,责令军官不得克扣军饷,不得纵容士兵掳掠百姓,这样,军队的力量更强了。
11 月底的一天早晨,大雾弥漫,天寒地冻,华伦斯坦的队伍和瑞典的部队遭遇了。
华伦斯坦挥着长剑指挥着他的军队向前冲杀,瑞典国王骑在一匹白马上驱赶着他的队伍向前攻击。两军相接,打得不可开交 。阵势拉开了,像潮水一般的军队一忽儿涌到南边,一会儿涌到北端。弓箭、长矛、利斧全部出击,武器的撞击声、士兵的呐喊声和号角的嘶鸣声可怕地交 织在一起,淹没了那些负伤倒地兵士的呻吟。华伦斯坦的战袍被血染得通红,每个将士的盔甲都被砍得伤痕累累,嵌在盔甲上的羽毛纷纷从盔顶上打落,又飘荡在空中,像雪片一样漫天飞舞。
太陽躲进厚厚的云层,不忍目睹这场恶战。
一直打到傍晚,华伦斯坦由于兵力不足,敌不过瑞典军队,只好在后撤退。华伦斯坦退到一座高地上,回身一看,只见瑞典那年轻的国王向前冲来,他劈手夺过身边卫士的弓箭,一箭射去,瑞典国王翻身落马。
华伦斯坦大叫:“瑞典人完蛋了!瑞典人完蛋了!”
所有的将士都跟着狂呼大叫:“瑞典人完蛋了!”
瑞典的军队见国王已死,顿时大乱。华伦斯坦赶紧重整旗鼓冲入敌阵,一阵穷追猛打,竟一鼓作气把瑞典人赶出了德意华伦斯坦由于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左砍右杀,带着满身创伤回到皇宫,走到石阶下才慢慢地下马,他几乎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一头栽倒在皇帝面前。皇帝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十分动情他说:“这回,朕可得重重地嘉奖你——华伦斯坦勇士!”
华伦斯坦有气无力他说:“陛下,我不需要什么奖赏,我只请求一件事..”
“什么事?尽管说。”
“还是要实现我以前的计划。”
皇帝知道他以前的计划是指消灭诸侯,削乎封建割据,统一德国。但这怎么行呢?这个华伦斯坦,怎么一开口就提出这样一个让皇上难堪而又棘手的问题呢!看着遍身鳞伤的华伦斯坦,他没有发火,而是苦苦哀求道:“我尊敬的将军,勇士,你可再也别提那个计划了,它将会使我陷入比战争还要可怕的灾难之中。”
华伦斯坦慢慢地挺直腰杆,怔怔地打量着皇帝,好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那好,我们只好说声再见了!”他向皇帝拜了三拜,转身就走。
他已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准备聚集党 徒,训练军队,大干一场。
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在训练场忙碌一天的华伦斯坦正准备就寝,忽然有人来报告,说皇上传来圣谕,同意他的计划,要他马上进宫一趟。
华伦斯坦的心砰然一动:“陛下,你终于同意了我的主张,看来,德国有救了!”他披上衣服,抬腿走到门外。树影下,一辆马车正在等着他,刚要上车,突然,从黑暗处“嗖”的一声,射出一支毒箭,正中他的胸膛,华伦斯坦猝然倒下。
卫士们闻讯,赶来把他抬到室内,在惨白的灯光下,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两眼睁得彪圆,两只拳头攥得铁紧,每根头发似乎都竖立起来,那是在为没有实现自己的宏图大略而愤恨不平啊!
他那里料到,皇帝听信了诸侯们的谣言,说他训练军队是为了夺取皇位,便派人刺杀了他。更使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在皇宫的大殿里,皇帝气愤地宣布:华伦斯坦是个十恶不赦的叛国者!
诸侯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咳,我早就看出来了,他是个心术不正的伪君子!”“幸亏陛下有所察觉,不然国家就完了!”“看来,他和丹麦、瑞典打仗都是假的,是想向皇帝邀功呢!”
华伦斯坦所有的功绩都淹没在一片噪音和吐沫中。
华伦斯坦被刺杀了,皇帝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将军,可悲的是,对此他并没有察觉,直到公元1635 年,瑞典、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向德意志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他才后悔莫及。
德意志无可奈何地被推进了战争的旋涡。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德意志受到更惨重的损失,人口减少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处是倒毙的尸体、马匹,城乡几乎全部被毁。皇帝瘦得皮包骨头,常常彻夜难眠,只有在梦中他才看到为保卫德意志而挥着宝剑的华伦斯坦,醒来后泪流满面。
20 年后,战争终于结束,德意志却成了一片废墟,再也无力恢复当年的元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