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名人故事 篇一
《儒家凿壁偷光》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之一,被誉为“圣人孟子”。然而,孟子的学习之路并不平坦,他曾经历了一段凿壁偷光的艰辛历程。
孟子年轻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早逝,家中的财产也十分有限。尽管如此,孟子却对学问充满了渴望,他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孟子无法负担起传统的书籍费用。他情急之下,决定采取一种勇敢而激进的行动,那就是凿壁偷光。他选择了一个富裕家庭的邻居,因为他知道邻居家中有一间书斋,里面堆满了珍贵的书籍。
孟子每天晚上偷偷地凿墙,通过墙壁上的小孔,他能够看到邻居家的书斋。在黑暗中,孟子目不转睛地阅读着书籍的内容,亲自体味其中的智慧和真理。尽管孟子面临着被发现的风险,但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深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获取知识。
经过数年的凿壁偷光,孟子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他消化吸收了大量的书籍内容,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终,孟子的才智与学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成为了当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凿壁偷光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孟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物质条件的限制,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获取了宝贵的知识和智慧。正是这些知识和智慧,成就了后来他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凿壁偷光名人故事 篇二
《达芬奇的凿壁偷光》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和科学家,他是全球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人之一。然而,就像其他伟大的人一样,达芬奇的成功并非来之不易,他也经历了一段凿壁偷光的艰辛历程。
达芬奇年轻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艺术和科学充满了热爱。然而,由于家境的限制,达芬奇无法获得正规的艺术和科学教育。
尽管如此,达芬奇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决心通过自学来弥补教育的不足。然而,没有老师和教材的指导,达芬奇陷入了困境。情急之下,他决定采取一种激进的行动,那就是凿壁偷光。
达芬奇选择了当时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安德烈亚·德尔·维罗基奥家中的画室。他每天晚上偷偷地凿墙,通过墙壁上的小孔,他能够看到维罗基奥的作品和技法。在黑暗中,达芬奇专注地观察着维罗基奥的画作,努力理解其中的艺术技巧和构图原理。尽管他面临着被发现的风险,但达芬奇并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经过多年的凿壁偷光,达芬奇的画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掌握了维罗基奥的绘画技巧,并将其发展成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达芬奇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如《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达芬奇的凿壁偷光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起点有多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就可以通过自学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达芬奇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获取了艺术大师的知识和技巧,最终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个故事鼓舞着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凿壁偷光名人故事 篇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
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名人故事 篇四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南)人,能文学,善说《诗》,官至丞相。他幼时以聪明好学而被誉为神童。
匡衡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父母没钱供他读书,但他却十分喜欢读书。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去学堂上学,他都眼馋得要命,有时甚至难过得落下泪来。
匡衡八岁那年的一天,他又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去上学,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不料,他的举动被教书先生看见,上前问他:“我经常见你看着他们来上学,你也肯定喜欢读书,可为啥不来呢?”匡衡难过地说:“我家中贫寒,白天还得帮父亲干活,没钱也没时间读书。”
教书先生看他如此难过,便想看看他是不是块读书的料,就拿出书来,写了几个字教他念,没想到匡衡只念了一遍,就全部记住了。教书先生一时高兴,就对他说:“这样吧,你每天下午放学前来一趟,我教你,然后把书拿回去晚上读,第二天上学前再把书给我送回,我只教书,不收钱,你看怎么样?”匡衡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该怎么感谢您呢?”先生说:“不用感谢,只要你能用功学,学得好,将来能成大材,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当天,匡衡就照办了。可是,当他把书拿回家,看了不一会儿,天就黑了。家中平时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没有,哪还有钱买灯油、买蜡烛让他读书呢?可他有法子,像古人一样,在月光下读,借雪光读;可是没有月光、没有雪光的时候呢?这又急坏了爱读书的匡衡。
可巧,匡衡的左邻是个富户,晚上总是点着蜡烛,四周通明,到很晚才熄。他就去与邻居商量“借光读书”,可无论他怎样哀求,邻居也不同意,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匡衡回到自己家里,发誓要把书读下去。他开动脑筋琢磨如何办才好。突然,他发现邻居家有一个神龛就供奉在自己家的隔壁,龛前的蜡烛彻夜不熄。
匡衡灵机一动,心想,这回可有办法了。他马上找来工具,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偷偷地凿了一个小洞,顿时,有一缕烛光透射过来。匡衡把书拿过去一试,上面的字还能看清楚,他高兴得又蹦又跳,捂着嘴笑了起来。
从此,匡衡就利用这“偷”来的一缕烛光,每天晚上坚持读书。
后来,当匡衡成才后,拿着钱向这家邻居表示感谢的时候,邻居才发现在他们两家相隔的那堵墙壁上,确实有个洞,为当初不同意借光深感羞愧。于是,“凿壁偷光”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