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篇一
标题:釜底抽薪成语故事:智勇双全的李青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李青的年轻人,他聪明机智,勇敢无畏。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村庄的人们都非常贫困。村子附近有一个恶霸,叫做刘财,他控制着周围的资源,每年都向村民收取高额的税款,让他们过着艰难的生活。
李青看不惯刘财的所作所为,决定采取行动来帮助村民。他知道,要想改变村子的现状,必须从刘财手中夺回财富。于是,他开始计划如何釜底抽薪。
一天,李青装扮成一个穷人,前往刘财府上讨饭。刘财见到李青,对他非常不屑,嘲笑他的穷困。李青故意表现出一副软弱无助的样子,请求刘财施舍一些米粮。刘财得意地拿出一袋米粮,扔给李青,然后让他离开。
李青接过米粮,心中暗自窃喜。他知道,这袋米粮是村民们辛苦劳作所得,他将用它们来釜底抽薪。他先将米粮分给村里最贫穷的人,让他们能够温饱。接着,李青找来一位熟练的木匠,让他制作了一把锄头。
第二天,李青又一次去找刘财,这次他换了身打扮,看起来更加威猛。刘财见到李青,惊讶地问他为何变得如此强壮。李青说他得到了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让人变得强大。刘财对这种药物充满了兴趣,他希望能够得到这种药物。
李青看出了刘财的贪婪之心,于是提议与刘财比试力量。刘财自负地接受了挑战。他们在村子的广场上比试,李青拿着他做的锄头,而刘财则用了一把普通的锄头。
比试开始了,李青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将锄头的头部又尖又锋利。而刘财的锄头则十分钝,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在比试中,李青用力一挥,将刘财的锄头砍断了。刘财惊恐地看着自己手里的残缺的锄头,李青则笑着说:“这就是我的‘神奇药物’。”
李青的机智和勇气让刘财无法抵挡。他意识到,李青不仅聪明,而且能力非凡。于是,他决定放弃对村民的剥削,将自己的财富还给村民。村庄从此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李青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釜底抽薪,帮助了村民摆脱了贫困的困境。他成为了村庄的英雄,人们都对他心怀感激。从此以后,村庄里的人们过上了幸福而安稳的生活。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篇二
标题:釜底抽薪成语故事:智取敌军的计策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强大敌军的入侵。敌军的将领非常狡猾,他总是能够在战争中占据上风。国王非常担心,他知道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来应对敌军。
国王找来了国家最聪明的谋士,希望他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对抗敌军。谋士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提出了一个名为“釜底抽薪”的计策。
计策的内容是这样的:敌军的主要粮食储备都储存在一个仓库里,如果能够夺取这个仓库,就能够让敌军陷入困境。但是,这个仓库被敌军密密麻麻地保护着,很难进入。
谋士建议国王派遣一个勇敢而机智的士兵前去执行这个任务。国王同意了谋士的建议,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名叫张云的士兵。张云年轻而勇敢,他是国家的骄傲。
张云接到任务后,他开始仔细研究敌军的仓库。他发现,仓库被高墙围绕着,墙上还有锋利的刀刺和尖刺。进入仓库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张云并不气馁,他决定使用计策中的“釜底抽薪”。
张云找到一群工匠,让他们制作了一些与敌军士兵服饰相似的假人。然后,他将这些假人放在一个大篮子里,用绳子系在背上。
夜幕降临,敌军士兵们都休息了。张云利用黑暗的夜色,悄悄地接近了仓库。他将篮子放在仓库门口,然后轻轻地敲打了篮子。敌军士兵们被声音吓到,他们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跑出来查看。
当他们发现只是一些假人时,已经晚了。张云迅速爬上墙头,进入了仓库。他将仓库中的粮食全部放入了一个大袋子里,然后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敌军士兵们返身回到仓库,却发现粮食已经不见了。他们非常惊恐,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张云智取。但是,张云已经成功地逃离了仓库,带着粮食返回了国王的宫殿。
国王得知了张云的壮举,非常高兴。他知道,有了粮食的支持,国家就能够抵御敌军的入侵。张云成为了国家的英雄,人们都对他心怀感激。
通过这个“釜底抽薪”的计策,国家成功地从强大敌军手中夺回了粮食,保卫了自己的疆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只要我们能够善用智慧,采取正确的策略,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篇三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听过成语故事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釜底抽薪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釜底抽薪”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大将吴汉受命镇守边境。有一天晚上,敌人乘吴汉的军队没有防备,偷袭了他们的营地。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吴汉的士兵大乱。
敌人进攻的时候,吴汉正在睡觉,听到士兵的报告,他不但没有慌张,反而不紧不慢地穿着衣服。
士兵见主帅如此镇定,都以为他料敌如神,早就有了准备,一下又都安定下来。
吴汉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了突击队进行反攻。
敌人本来想打吴汉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他竟能秩序井然地组织反攻,便以为他设有埋伏,顿时慌了手脚,反被吴汉打了个落花流水。
所谓“釜底抽薪”,是将锅底烧火用的柴草抽出来,使“锅”成为一个无用之物。在“吴汉反攻”的这个故事中,敌人依仗的不是兵强马壮这口“锅”,而是突然袭击、制造混乱这把“火”;吴汉不慌不乱,沉着应对,没有让敌人这把“火”烧起来!不但如此,还借势抽了敌人的“薪”。
勾践蒸粟还粮也是利用了釜底抽薪的办法。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干戈纷起,战火不断。
吴国和越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臣服于吴王夫差。为了蒙骗吴王,勾践甘愿充当吴王的马夫,以下等人的身份来伺候吴王。
几年后,吴王觉得勾践伺候自己是一片真心,就在一次酒宴之上答应让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暗中备战,一心报仇雪恨。
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免除劳役,减少赋税,越国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麻痹吴国,越王向吴王借粮一百石,并说越国遭受了很大的旱灾,百姓吃穿无着。
吴王果然上当,他借粮给越国,并言明来年开春归还。
得到了粮食,越王对自己的谋臣文种说:“如果我们不还粮,吴王一定会发兵攻打我们;如果我们还粮,无异于资敌纵敌,这该如何是好呢?”
文种说:“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越王勾践忙问:“什么办法?”
文种说:“我们精选一些粮食,蒸熟后再还给吴国,这样一来就有好戏看了。”
吴国人见越国还回来的粮食粒大如珠,十分高兴,就把它们留作种粮。第二年春天播种下去,结果,到了秋天吴国的大片良田颗粒无收。吴国国力大减,越王趁机起兵,迅速占领了吴国。
越王蒸熟了粮食,其实就是抽走了吴王釜底的“薪”!
釜底抽薪是指采取某种行动,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除。
成语寓意
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认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成语告诉人们,“扬水”式的“止沸”,只是一种应急性的措施和手段,只是抓住了事物的次要矛盾,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取走锅底的柴火,断了火的源头,“沸”才能有效止住,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现代·叶圣陶《城中》:“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