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篇一
卧薪尝胆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通过忍受艰辛和痛苦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主——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楚国经历了一段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在一次战败后,楚庄王被迫逃亡,流亡期间,他身无分文,生活艰苦。然而,楚庄王并没有放弃,他决心要重振楚国的雄风。
在流亡期间,楚庄王经常在山林中采集草药,并且常常与一位老医生交流。老医生告诉他,采集草药时要卧薪尝胆,这样才能发现一些珍贵的药材。楚庄王听后深受启发,他决定用这个方法来治理楚国。
当楚庄王回到楚国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首先整顿了国家的财政,削减了官员的腐败行为,并且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楚庄王还下令进行军事改革,加强了楚国的军队。
楚庄王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楚国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和强盛。他的治国之道也被后世称为“卧薪尝胆”,成为了一种克己奉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经历困难和痛苦,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只有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坚守信念,卧薪尝胆,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篇二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故事还有一个不同的版本,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将军——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曾经在吴王夫差的统治下,被贬为一个小官。范蠡深知自己的才能,他并不甘心度日如年,于是决定卧薪尝胆,通过忍受痛苦和委屈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力。
范蠡每天都睡在一堆燃烧的薪木上,他忍受着火烧的痛苦和烟熏的煎熬。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以便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脱离苦海,重振雄风。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范蠡终于等到了机会。吴王夫差因为范蠡的才能而对他刮目相看,重新任命他为重要职位。范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辅佐吴王夫差,帮助吴国扩大了领土,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范蠡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通过卧薪尝胆,忍受痛苦和委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困难时坚守信念,相信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篇三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故事吧,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卧薪尝胆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
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造句]:
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3、卧薪尝胆,尝破茧而触痛。破釜沉舟,圆金色六月梦。
4、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5、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6、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8、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卧薪尝胆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9、因为去年班集体考试成绩不好,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班集体最终转弱为强,成为全市第一。
10、他虽然也学卧薪尝胆,但是终究熬不了那般痛苦,有始无终,殊为可惜。
11、今天我答应妹妹告诉她卧薪尝胆的意思,使我思绪万千,本想随便糊弄过去,可一诺千金这四个字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12、只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就算身处逆境,也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