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往往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这些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的职业决策,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些认知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避免。
第一种认知偏差是过度自信。大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任何工作。然而,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过于高估,从而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了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大学生应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种认知偏差是跟风效应。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周围同学、朋友或社会热点的影响,盲目选择热门的职业,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这种跟风效应可能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感到迷茫和不满意。为了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大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价值观的职业。
第三种认知偏差是过分关注短期利益。大学生往往在职业选择时过于追求高薪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们可能选择了薪水高但并不感兴趣的工作,最终导致职业不满和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大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选择能够让自己实现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职业。
第四种认知偏差是过分乐观。大学生往往对职业前景持有过高的期望,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然而,职业发展往往需要时间和机遇,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实际,了解职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决策。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要避免认知偏差,需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注重个人兴趣和擅长领域,考虑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保持理性和实际的态度。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论文 篇二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偏差往往会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产生不良影响。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主观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主要有确认偏差、可得性偏差和群体思维等。为了避免这些认知偏差对职业决策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大学生应该避免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对于已有的信息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倾向于接受那些支持他们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选择。为了避免确认偏差,大学生应该多角度、全面地考虑不同的职业选择,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职业决策。
其次,大学生应该避免可得性偏差。可得性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事物的概率和频率时,往往会根据自己记忆中可得到的信息来进行判断,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信息。在职业决策中,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影响,对一些热门职业有着错误的认知。为了避免可得性偏差,大学生应该广泛了解各个职业的真实情况,包括就业前景、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等,以便做出基于真实信息的职业决策。
最后,大学生应该避免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判断和意见。在职业决策中,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同学、家人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而做出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选择。为了避免群体思维,大学生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并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和赞同。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要避免认知偏差,需要注意避免确认偏差、可得性偏差和群体思维等问题。只有通过客观、全面地考虑不同的职业选择,广泛了解各个职业的真实情况,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观点,大学生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兴趣和目标的职业决策,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论文 篇三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认知偏差;预期理论
论文摘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提出的预期理论揭示了人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它将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应该在职业指导中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这种认知偏差。
每年的冬春季节,潮水般的大学毕业年级学生就开始涌向各类人才市场,大学生们在这股潮浪中咀嚼着求职的酸甜苦辣,诉说着求职的困难,有人抱怨招聘单位过于挑剔,有人埋怨今年的毕业生怎么这样多啊!那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了有各种客观原因以外,是否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呢?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是否也存在认知偏差呢?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提出的预期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一、卡尼曼教授的预期理论
大学生所进行的职业决策,是要在各方面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在多种可能的方案中寻找自己最满意的方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先后有西蒙和卡尼曼两位教授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西蒙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对一个复杂问题进行决策时,人们不可能搜索到最优方案,而只能寻找到满意的方案。
卡尼曼教授对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他和特沃斯基根据心理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预期理论(或称前景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由于感知觉和思维加工能力的缺陷,不可能对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概率推断,他们通常只是按照经验或直觉来进行判断,其结果有可能偏离理性的假设,从而出现下列的认知偏差,它反映出人们在决策中的非理性成分。
1。代表性启发式错误。这是指人们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只考虑到它的典型特征,而忽视了它在总体中出现的概率。例如,卡尼曼从由工程师和律师组成的百人团体中随机抽取若干成员,将他们的性格特征简单地介绍给被试,每介绍一个人时,就要求被试判断其属于工程师的概率。在该实验中,卡尼曼将被试分成两组,告诉一组被试在百人团体中有70人是律师,30人是工程师;告诉另一组被试在百人团体中有30人是工程师,70人是律师。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对所介绍成员判断的结果是基本相同的,并没有受到百人团体中工程师和律师基本比例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只考虑了对象是否符合工程师的典型特征,而没有考虑他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显然判断的结果就可能和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2。锚定现象。这是指人们根据某些初始信息所作出的初步估计(被称作锚定)对于最终的决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最初的锚定不切合实际,那将给进一步的决策造成麻烦,但人们又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让两组学生凭直觉分别推断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1×2×3×4×5×6×7×8和8×7×6×5×4×3×2×1,学生对于第1个算式的估计值明显要低于对第2个算式的估计值,这是因为两个算式的起始值(1和8)在估计中产生了锚定的作用。
3。框架效应。这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那么,决策者作出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即问题的构造方式不同会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例如,在手术前征求病人意见时,告诉他该手术成功的概率为80%,或者该手术的失败概率为20%,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于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一样的。
4。小数定律。这是指人们在对期望值作出判断时,往往会忽视样本的大小,认为小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总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相接近。例如,在抛投硬币的游戏中,人们都知道如果抛投次数足够多的话,那么,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显然这是在大样本时的结果。但是,如果在某次游戏过程中,连续出现了5次正面,许多人会认为下一次将出现反面,其实由于硬币是质地均匀的,每一次抛投硬币时,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0。5。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判断错误呢?就是因为人们把小样本看作和大样本具有相同的期望值。
5。损失敏感。这是指在不确定决策中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性要大于对收益的感受性,例如,被小偷盗走200元造成的痛苦比单位发放200元奖金带来的兴奋要强烈得多。
6。可获得性偏差。这是指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往往对显著的、易于记忆的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例如,你的某个朋友在某城市被抢劫了,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你就可能认为该城市的社会治安是很差的,而不管该城市有关治安情况的统计数字究竟如何。
二、职业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卡尼曼的预期理论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的一些认知偏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也是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出现认知偏差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职业决策中的`代表性启发式错误。对于某些待遇高、条件好的工作岗位,许多毕业生都认为是非常典型地和自己的兴趣、个性及能力相匹配,认为自己最适合这些岗位的工作,于是都涌向这些单位。而实际上这些岗位所需人员很少,在人才市场上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大学生求职的命中率就很低,这正是由于代表性启发式错误使得大学生在投递求职信时忽视了该岗位在总体中的基本概率。 2。职业决策中的锚定现象。大学毕业生在开始寻找工作时所设定的目标,对于整个求职过程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某些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就把目标设定在到条件较好的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的几个高校,但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岗位毕竟有限,因此,就在所难免地屡屡碰壁,这就是锚定现象造成的认知偏差。如果他们能够跳出高校这个圈子,尝试到其他领域去寻找心理咨询的岗位,就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求职空间。
3、职业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大学生进行决策时,对于每个职业和岗位都有自己的不同表征,这对于职业选择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工作,有人认为是国家的需要,对自己也是很好的锻炼,有人却认为那里条件太艰苦,又很难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不是自己的理想岗位。对于同样的职业,不同的大学生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正是由于框架效应产生了认知偏差
。4。职业决策中的小数定律。毕业生在寻找工作岗位时,往往会搜集有关企业的业绩状况,如果近年来该企业的业绩较好,就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其实仅仅根据该企业“近年来”的信息所得到的只是小样本的数据,是不能像对待大样本数据那样进行推断的。毕业生之所以从该企业近年来的较好业绩就断定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企业,正是小数定律发挥了作用。
5。职业决策中的损失敏感。许多大学毕业生对于待遇低、条件艰苦的地方不愿意去,主要是认为在这些地区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并且过分地看重了这些损失,这正是损失敏感造成的认知偏差。
6。职业决策中的可获得性偏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总是要参考各方面的信息,其中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来自于亲戚朋友或媒体宣传。例如,熟悉的朋友经常说起某个岗位的工作条件比较好,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岗位。再如,演艺界的明星们经常被各种媒体大肆宣传,使人们很容易获得关于大牌明星的各种信息,于是人们就误认为演艺界到处都是明星,在那里获得成功的概率很高,于是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其实他们成为明星的概率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高,只是人们很容易就能得到有关的信息,并且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卡尼曼预期理论对职业指导的启示
根据卡尼曼的预期理论,大学生和所有的人一样都可能发生认知偏差,在职业决策时也不例外。那么,学校的职业指导者怎样帮助大学生减少这些偏差呢?
1。尽量多地掌握有关的信息。在进行职业决策时,首先要尽可能地搜集有关单位和岗位的各种信息,不仅要了解该岗位的典型特征,而且要知道在人才市场上该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在了解信息时,不要以偏概全,不能仅仅根据最容易获得的信息就作出判断,也不要从小样本的信息来推断出总体的情况,在初始判断时特别要谨慎。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代表性启发式错误、可获得性偏差、小数定律和锚定现象所造成的认知偏差。
2、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表征。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确定效用值的时候并不是以绝对值为参照标准的,而是以某个相对值为参照标准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于是我们对于该相对值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是以那些大腕明星为参照标准,还是以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参照标准?这将给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对问题形成了正确的参照框架,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预期理论揭示了人们对于损失具有天然的敏感性,那什么是损失呢?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看重个人经济的因素,有的则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考虑。来自河南的一项调查发现,68。3%的大学生认为择业的首要因素是“经济收人”,只有2%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贡献”。该研究还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非常强调自我价值,重视个人发展。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0%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多挣钱报答父母”,只有3。04%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追求应该服从国家需要”。显然,大学生的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决策,如果他们的价值观是以个人利益为导向,那就必然追求舒适、稳定和高报酬的工作,从而导致毕业生涌向大中城市和热门行业,而国家急需开发的西部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无法吸引到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下功夫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大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局限性,避免在职业决策中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