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将重新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和优化这一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往往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过于关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支持教学活动。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其次,我们还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来使用,而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课程中。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更多创新的整合方式,例如采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或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发挥信息技术在增强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目前,很多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无法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例如通过作业、测验、项目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存在差异,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活动,并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支持教学活动;探索创新的整合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论文 篇二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开始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视。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再思考和改进。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只有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特点和需求,教师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来支持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例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或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应用。目前,很多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无法真正将其融入到课程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互助,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效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支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应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支持。只有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论文 篇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论文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风潮越刮越烈,炙手可热,因此引起不少教师和研究机构争相效仿。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却并没有所谓的那么简单。因此,有必要淡化这种盲目热潮。应当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整合什么,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和关键这三方面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复杂性
信息技术与任何一门课程整合都不是指单纯地将技术与课程拼凑在一起,它需要对承载信息的技术的优缺点、课程目标、课程和教学设计、整合的教学过程等因素作充分的考察,将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各自优势,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一个过程。一句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究竟应该整合什么,我国的教育技术专家有不少真知灼见。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大核心领域: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把整合理解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之中。在这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然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无论是教材形式设计,还是教学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新视角,应该在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综合任务学习信息技术。很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角色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工具,学生是通过信息技术课来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中,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形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络上的和光盘里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第三,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教师作为主体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同样也可以作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具软件,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以便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对课程各个方面的系统设计、处理和实施,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第一,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为此,信息技术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主要的变化在于从强迫式学习转换为自我要求的学习,从知识的并列性、片段性学习转换为融合性、关联性学习,从书桌上的学习转换为实践力、行动力的体验性学习,从以记忆为中心的学习转换为研讨学习方法的学习,从固有体系的学习转换为对应生活主题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加强对其整合过程复杂性的研究。了解整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要素和主体,协调处理好整合主体要素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整合和实施的效果。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李芒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主要来源于技术、人、资源和环境等四个层面。(1)技术:信息技术应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用于对教学过程中传输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技术。(2)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子系统的主体包括教学者、学习者和整合过程的支持者。教学者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将会由于整合模式引起的教学过程的变化而产生新的角色转换,也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和信息加工等。整合过程的支持者就是整合过程需要得到相应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实施等所涉及的人员。(3)资源:资源包括一切有关教学的外在环节和内在环节,包括整合过程中所需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拓展资源等。(4)环境:环境作为构成整合子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持,为整合过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教育学家刘儒德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以下六个方面的大胆实践:(1)在学习理念上的整合。无论信息技术还是学科知识,都不仅仅是给学习者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工具和支持,培养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创造知识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2)在学习目标上的整合。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其他课程,其深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五个方面: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与评价)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3)在课程标准上的整合。在课程标准中,需要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之间的整合点,最好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地方,或其他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地方。(4)在学习内容及进度上的整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都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两方面的发展过程要整合在一起。在进行整合实践时,需要考虑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与学科知识水平之间的相互呼应与配合。(5)在学习方式上的整合。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的潜力来设计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把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在教学之中。(6)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媒体的整合。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分以下几个阶段逐步进行:(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和目前大多数教学都属于此阶段:所有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 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这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呈现多媒化、结构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因此,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将成为主体,包括:信息获取、组织、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另外,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即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先进性,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淡化技术、强调应用,淡化纯技术或者纯理论的研究而注重科学研究。建设一支观念新、素养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广大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使人们感受到远程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飞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等信息处理能力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条件就是信息化观念,使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一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能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而课程整合的核心就是数字化学习,创设数字化学习条件,为更好地促进课程整合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何克抗都认为,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对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有其合理成分。认知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建构主义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式地学习。建构主义较适合于不良结构领域的高级学习,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在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结构还比较简单,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缺乏自制力,因此,教师的指导、传授及人格魅力的影响,就有着不可替代性。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中,应该兼顾各种理论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灵活地运用理论并指导实践。
2.构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和学的工具,就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突出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就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顺手、自然,最终达到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取得预期学习效果。
3.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李芒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根据每个学科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进行。如语言教学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出接近生活的真实的语境,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数学属于逻辑经验科学,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认知环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思维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而物理学和化学,是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亲自做实验的动手能力等。对那些需要观察自然现象或事物变化过程的知识,形象和直观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来说,如果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亲手实验,则违背了学科的特点,背离了培养动手能力的学科教学目标。据此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的学科,既有相同的整合原则,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无法实现。因此,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必须很好地整合各地的教学资源,减少盲目开发、重复开发,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序、共享。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学会“拿来”,即学会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而不是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只有当确实找不到教学所用的资源时,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5.加强学生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设计
情境性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思维与学习情境是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情境认知理论要求学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通过将教学任务情景化,包括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有关的信息资料、解决问题的工具等,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案,通过体验、感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始终处于动态学习过程。同时,整合还需要合作学习的设计,以异质的方式组成合作团队,使每个学生多元化地、全面地理解内容。为此,整合要求创设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设计有利于合作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保证有效合作学习。
6.注重学生参与整合体验的生态研究和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倡导能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而且应该作为社会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改变信息技术环境。学生通过整合的学习,具备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和负有责任感的行动能力。因此,整合应该为学生创设可以亲身体验的和可以进行活动的良好条件,整合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扩大学生与信息技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可能性。同时,还要收集学生的各种需求意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改进方法,学生应该将自己的亲身经验带入整合的学习过程之中。课程整合要求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要转到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来,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机遇和条件,把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等元认知的认识和培养作为整合目标之一。
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宝贵经验,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需要我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努力和不懈追求。我们应该明确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需要根据外在条件和内在主体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整合的内容和步骤以及相关的策略。因此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时,我们应该以一种过程教育的眼光对待,重视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整合过程的复杂性,保证这一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踏踏实实地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