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论文【经典3篇】

时间:2011-05-09 04:15: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护理学导论论文 篇一

标题: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里程碑

摘要: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将对护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重点关注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护理学的进步与发展。

正文:护理学作为一门以关怀与治疗病患为核心的学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早在古代,护理便是一种人类基本的天性,但直到19世纪末,护理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在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不容忽视。首先是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的贡献。作为现代护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南丁格尔推动了护理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她的《护理学笔记》被公认为护理学的经典著作,她的工作为后来的护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护理学的学科建立。20世纪初,护理学开始在大学中设立学科,并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一举措为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吸引了更多有志于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

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护理研究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护理学家们开始进行系统的护理研究,以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推动了护理实践的不断改进。

最后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护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护理学家们开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护理挑战。这种跨国合作不仅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护理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总结: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些事件推动了护理学的进步与发展。从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的贡献到现代护理学的学科建立和护理研究的兴起,再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护理学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护理学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需要护理学家们继续努力,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护理学导论论文 篇二

标题: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原则

摘要:护理学作为一门关注病患整体健康的学科,有着一系列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原则。本文将探讨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包括人文关怀、终身学习和团队合作,以及护理学的实践原则包括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和安全护理。

正文: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关怀和支持病患,关注其身心健康。人文关怀强调尊重和尊严,使得病患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爱,从而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另一个核心理念是终身学习。护理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终身学习使得护理人员能够跟上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团队合作是护理学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合作,共同为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团队合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护理目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护理学的实践原则之一是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强调护理决策和实践应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评估和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法,以实现最佳的护理结果。

个体化护理是另一个实践原则。每个病患都是独一无二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患的个体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个体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增强病患的参与感和自主性。

最后一个实践原则是安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患的安全和健康,避免医疗风险和错误。安全护理强调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熟悉和遵守相关的护理标准和规范,以保障病患的安全。

总结: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包括人文关怀、终身学习和团队合作,这些理念是护理学的基石和灵魂。护理学的实践原则包括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和安全护理,这些原则指导着护理人员的护理实践。通过贯彻这些核心理念和实践原则,护理学可以更好地为病患提供全面、个性化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学导论论文 篇三

护理学导论论文模板

  护理是一门“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主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护理学导论论文模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摘要:

  随着用人单位对本科护理毕业生的要求愈来愈高,提高护理本科生职业角色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护理专业以职业角色化理论为指导,从角色人格发展、职业态度形成、角色行为适应三方面探索基于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角色化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护理本科生职业角色胜任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的选择和适应[1],因而“职业角色胜任力”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用人单位重视。据文献报道[2],某三级医院两年内本科学历离职护士占离职总数的84%,护龄低于1年的离职护士占离职总数的49%,从侧面反映出新护士的角色胜任存在困难,与心理素质不强、专业技能缺乏、工作环境适应不良密切相关。本科护理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摇篮,如何帮助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毕业上岗后能迅速适应护士角色成为广大护理教育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江苏大学护理专业从20xx年至今开展了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现将改革措施作如下介绍。

  1职业角色化的内涵

  职业角色,是指社会和职业规范对从事相应职业活动的人所形成的一种期望行为模式,职业角色化,则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该职业的角色人格,掌握足以胜任该职业的角色行为,它是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也是个体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护士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对护生而言,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是踏入护理职业生涯的起始点。职业角色化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需通过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来实现,护生的角色学习必须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不断的实践结合并贯穿教育之中。职业角色化的形成有赖于角色人格的发展、职业态度的形成和角色行为的适应[3],因此,护生的职业角色化培养可从这三方面着手。

  2基于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改革

  2.1角色人格发展与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角色人格是护理心理学中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在个性心理学关于人格以及社会心理学关于角色人格二者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角色适应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角色人格发展是决定个体是否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角色人格的核心环节,包括专业角色认知、心理教育和人文思想渗透[4],因此,护理专业可通过这三方面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建立护生良好的角色人格。

  2.1.1引导护生专业角色认知

  护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学校就给予角色引导。护理专业在开学初期即开设了“医学导论”课程,让护生熟悉古今中外医学的发展,了解医学的科学性质、学科领域、分支结构和研究范畴。接着开设“护理学导论”课程,让护生进一步了解在医学方向中护理学独立的专业领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框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将护生视角从大学生转向医学生,最终定位于护理学生,另一方面引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服务对象有初步的认识。

  2.1.2协助护生领会心理护理职责

  欲完成对他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自身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专业首先开设“大学生健康心理”选修课程和“基础心理学”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护生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及变化规律,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随后开设“心理护理学”课程,指导护生在了解心理护理内涵的基础上,将心理护理转化为一种护理能力,教授护生为患者心理护理的技巧。

  2.1.3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程

  人文教育贯穿护理教育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开设“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等基础人文课程,辅以“护理礼仪学”、“护理美学”、“人际沟通学”等选修课程,丰富护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时,要求专业授课老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通过教师言行、教学内容等方式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将人文精神传递给护生。

  2.2职业态度形成与临床见习实践改革

  职业态度,又可称为专业态度,是指个人对某种特定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职业态度教育是职业角色化的灵魂,了解自身的价值,对树立正确职业态度,塑造正确职业角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职

业态度的形成基础是职业认知[6],护士的职业认知开始于专业教育阶段,及早进行职业认知干预对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因此,护理专业组织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并持续临床实践,让护生深入了解护理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2.2.1及早接触临床,培养职业情感

  为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在第一学年期间,护理专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组织护生到附属医院门诊部开展志愿者活动,护生担任门诊志愿者,以团组织形式见习,见习任务是观察医院建筑布局,了解护士工作环境、基本工作内容和相关医疗制度。这学年共需完成两周的志愿者活动,学年结束后,护生书写见习心得并小组汇报。

  2.2.2“十日良师”见习,培养职业态度

  护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来认识护理专业,因此,护理专业制订并实施了“十日良师”见习计划。见习计划分内、外科两部分,确定见习目标,并据此目标确定反思性任务。第二学年结束前,组织护生内科“十日良师”见习,选定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4个科室轮转,每个科室2-3天。遴选各科室具有高度专业认同的带教老师和专科护士,对遴选的教师和护生进行集中培训,解读见习目标和具体任务。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负责一对一或一对二带教,鼓励并引导护生反思内省;护生通过摄像、拍照、笔记等方式观察并记录良师工作表现,感受带教老师专业和学术上的精深,体会护理专业的价值感。见习结束后,举行师生见习交流会分享见习心得。第三学年结束前,组织护生外科“十日良师”见习,轮转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4个科室,见习方式同第二学年。

  2.3角色行为适应与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角色行为是指人们按照特定的社会角色,即与特定的社会地位相适应的社会的规范,以及期待与他人发生联系的行为[7],其适应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体能否顺利进入职业角色。护生在角色行为适应过程中往往面临社会适应差、角色转变跨度大等困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妨碍护生进入实习护生甚至护士的角色。角色行为以角色技能为核心,因此,护理专业通过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校内综合护理技能训练-临床综合护理技能训练三阶段进行护理技能教学,帮助护生逐渐适应护士角色行为[8]。

  2.3.1基础护理技能训练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由附属医院护理技能教学组教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教学,包括各种铺床法、无菌与隔离技术、口腔护理、导尿术、鼻饲法、灌肠法、各种给药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等。平时开放护理操作训练室,期末进行一周全面训练,要求护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各项技能,并学会将护理程序贯穿整个操作过程,强调整体护理与护理操作的有机结合。

  2.3.2校内护理技能综合运用训练

  实习前,护生进行一周的校内综合技能训练。此阶段在回顾基础护理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病例教学及规范化病人等教学形式,将操作与临床衔接,操作过程中注重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临床实习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护生顺利完成从在校护生到实习护生的角色转变。

  2.3.3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运用训练

  实习结束后护生参加一周的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技能考核。训练融合人文关怀的应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护理操作与满足患者需求结合在一起,强化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注重护生仪表、仪态的规范,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精神,满足医院对实用性护理人才的需要。

  2.4整体护理理念与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护理理念是护士对护理的信念及其所认同的价值观[9],现代护理理念认为,人是各系统相互作用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系统彼此相关并相互作用,因此护士应具备整体护理的理念。为突出整体护理,护理专业课程教师反复讨论,组合各系统内、外科任课教师按照人体系统授课,各系统选出一名课程负责人负责该系统授课的协调;选择一名专业课总负责人,统筹各系统的备课、授课、临床见习与考核安排。按照人体系统将所有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后,打破一种疾病分割成内、外科治疗和护理的局面,避免内容重复的同时节约了课时,减轻学生负担。每学年与专业课总负责人、各系统负责人、任课教师开展2-3次教学研讨会,听取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

  2.5构建本科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5.1教学过程评价

  成立由护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课老师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下设人文素质评价组、护理技能评价组、护理实践评价组。人文素质评价组由护理专职教师组成,负责设计人文案例,考核护生如何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为病人服务;护理技能评价组由附属医院的技能考核组成员组成,负责考核护生三阶段护理操作;护理实践评价组由临床带教老师组成,通过访谈研究护生的见习心得。

  2.5.2教学终末评价

  教学终末考核分每学期的期末考核和毕业考核。期末的理论考核实行教考分开制,理论考核由护理系主任负责,试题从题库随机抽取;操作技能考核由附院技能考核组成员负责。毕业考核从科研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三方面对护生进行评价。护生在实习期间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研角度进行研究,实行双导师(学院导师与临床导师)科研论文指导,最终独立撰写1篇科研型论文。护生毕业前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并通过本校组织的毕业护理技能考核。

  3小结

  通过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尽早并持续临床实践、渐进性护理技能训练、优化护理专业课程、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逐渐建立护生健全的角色人格,培养稳定的职业态度,形成良好的角色行为,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最终达成护士职业角色的内化。通过四年的实施,江苏大学本科护理教育改革得到了护生和教学老师的一致好评,其中集中见习模式很受护生欢迎,经调查显示,经历临床集中见习的护生其专业认同感显著高于未经历临床集中见习的护生。本次改革还在进行中,需多届实践结果的反复验证。


护理学导论论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