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3-04-08 09:22: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学堂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新趋势。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学堂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优势在于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教室的限制。此外,网络学堂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教材资料和在线交流平台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其次,网络学堂建设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需要与网络学堂相适应。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与网络学堂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网络教学技能和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另外,网络学堂的建设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网络设备、教学平台和维护人员等,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学校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网络教学能力。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网络教学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其次,学校可以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企业合作,共享网络学堂的建设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网络学堂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最后,在网络学堂建设中还需要注重评估和改进。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网络学堂的使用体验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对网络学堂进行改进和优化。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评估,对网络学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升网络学堂的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案,可以看出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网络学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网络学堂的建设和运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学堂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新趋势。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学堂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优势在于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教室的限制。此外,网络学堂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教材资料和在线交流平台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其次,网络学堂建设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需要与网络学堂相适应。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与网络学堂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网络教学技能和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另外,网络学堂的建设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网络设备、教学平台和维护人员等,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学校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网络教学能力。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网络教学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其次,学校可以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企业合作,共享网络学堂的建设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网络学堂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最后,在网络学堂建设中还需要注重评估和改进。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网络学堂的使用体验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对网络学堂进行改进和优化。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评估,对网络学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升网络学堂的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案,可以看出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网络学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网络学堂的建设和运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 篇三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 网络学堂 课程建设

  论文摘要:近年来,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与之对应的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为新开设的前沿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值得探讨。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网络学堂,从课程建设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课程特色创新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为培养更多高尖端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前沿课程。其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网络学堂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平台。本文就该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一、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计划

  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明确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了解”、“掌握”、“重点”三个层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授课前广泛收集资料,仔细备课,充分组织教案,以保证信息量,电子教案内容丰富生动,给出动画说明、视频、音频等信息,例如对于馈线自动化的发展情况,以手拉手环网结构为例给出动画说明,在scada、gis等内容介绍上给出视音频等信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给出丰富的相关资源,如图书期刊、站等。由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及时将技术的新进展引入课堂,[1]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有:做一次问卷调查;布置3次网上作业、发布4次在线测试,建立完善试题库工作;积极开展答疑讨论,发起多于2次网上专题讨论,专题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本课程相关前沿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主动回复他人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教学博客,根据情况开展“主题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二、课程建设过程和内容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开设在第7学期。先修课程主要为电力系统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并修课程主要为建筑供配电、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等。

  2.支持教学的资源

  (1)网上提供了全部的教学课件。

  (2)课程面向大四学生,结合毕生生就业的特点,网上为大家提供了与课程有关的公司、科研结构的网站信息等。

  (3)课程实践性很强,网上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实例照片。

  (4)课程讲授中提供了动画演示。例如介绍馈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及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的过程等等。

  (5)课程讲授中提供了视频、音频信息。例如在介绍gis系统时,负荷密度分析、设备管理、用户报装参考等等均提供了视音频信息,利于学生理解。

  (6)购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化教育中心制作的农电大课堂光盘。例如在介绍断路器的知识时,为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其原理、结构等内容,广泛搜集信息,购买了介绍真空断路器、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光盘。

  3.学习动机激励

  (1)参与学生人数。课程内“学生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的学生数量,学生进入课程的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学生数量的5倍。每一位学生都多次参与到了网络学堂的'建设中,特别包括一些留降级、跟班试读的学生都补办了相关手续,参与进来,并积极发言,另外,从课程日访问排行记录看,也常常居于学校前三的位置。

  (2)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例1:学生主动提问,并且同学能积极回复。例如高峰同学发表的《一道面试题,关于开闭所》,将课程内容与毕业面试内容结合起来,同学能积极回复探讨,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再如孙宇同学发表的《提问!一个身边的实例》,还配有图片,张博超、孙宇、程旭、朱月征等积极回复,大家一起探讨。

  例2: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将课程的相关知识上传,实现大家共享。例如魏尧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知识共享》、杨宇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及其发展》等等。

  4.教学评价

  (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希望同学提出他们的一些想法、建议。实际发放33份,实际收回33份,均为有效问卷。

  (2)网上作业:除作业本作业外,网上还布置了3次作业,3次作业上交人数分别是77、56、76,3次作业均全部批改。

  (3)在线测试:共发布了4次在线测试。4次学生提交人数分别为75、75、76、76,4次在线测试均全部批改且公布成绩。

  5.教学交互

  (1)教师会经常在答疑讨论区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发表的《pq进一步》等,很多同学跟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提供了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

  (2)专题讨论:笔者发起了2次大型的专题讨论,2次专题讨论学生参与的人数均远超过了1/2,学生自主也发起了几次讨论。

  三、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1.支持教学的资源丰富

  课件、网站、照片、动画、视音频、教学光盘。例如不同配网结构形式fa的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过程的动画演示等;gis的视音频信息;断路器教学光盘的应用等等。

  2.学习动机激励

  学生能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结合讨论专题、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结合就业面试等主动提问,同学们积极回复探讨;二是能主动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共享使用。

  四、自我评价及后续建设

  1.自我评价

  在这次“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的网络学堂建设中,笔者按照《网络学堂课程建设验收指标》一项一项具体实施,对于指标要求的基本项均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指标要求的4个达优选项,也完成了其中的两个,即指标“支持教学的资源”和指标“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2.学生评价

  配电网这门课与我们的专业结合很紧密,对我们在知识储备上和找工作时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体谅了我们的难处,充分的利用了网络学堂这个平台,帮助同学答疑解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

  尤其是课上的ppt做的非常不错,动态效果及其视图效果都非常好,让人很直观的可以理解到在配电网上的知识。而且有很多知识在供配电中出现,比如开始断路器的一个幻灯片模型,直接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可以很好的理解配电网的这方面知识,而且也是进一步的复习理解了供配电知识。

  3.后续建设

  (1)教材建设:由于课程内容很新,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较好的经典配套教材,针对此问题,笔者已经于2008年主编教材《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实验室建设:[2]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很有必要对学生开设实验,2007年成功申报了北京市的实验专项资金90万并获得批准,已经开设出配套实验三个: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配电自动化四遥实验。

  (3)实践建设:本课程应用性很强,安排一些实地参观,

校企联合,建设实习基地。

  五、结束语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3]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该门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诸多关键问题,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王瑛.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28-131.

  [3]龚静.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分析的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