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推荐3篇)

时间:2012-03-08 04:42: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效率的降低。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市场失灵的不同形式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首先,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市场交易中无法被内部化。正面外部性例如教育和研发活动,负面外部性例如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或价值,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或制定环境法规等手段来内部化外部性,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其次,公共物品是另一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供应。这是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公共物品的供应中获得利润,从而导致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填补市场的缺陷。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由于卖方通常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买方往往无法准确评估商品的质量或价值。这会导致市场上存在低质量产品,同时也会阻碍高质量产品的销售。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手段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市场效率。

最后,市场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常见原因。市场垄断是指一个企业在某个特定市场上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可以操纵价格和供应量。由于市场垄断者可以通过限制供应和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来打破市场垄断,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促进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干预可以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来实现资源的更有效分配。在决定是否进行政府干预时,需要权衡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益,以确保政府的行动能够带来积极的经济效果。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二:价格弹性与需求决策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在经济学中,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需求决策的影响。

首先,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价格弹性计算方法是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价格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相对变化。通常,价格弹性系数可以分为三类: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中间弹性。完全弹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需求量会完全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完全不弹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反应,即需求量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中间弹性则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其次,价格弹性对需求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价格弹性大于1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此时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相反,当价格弹性小于1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弱,此时企业可能需要考虑提高价格以增加收入。此外,价格弹性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的反应,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最后,价格弹性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弹性受到市场竞争程度、替代品的可用性、产品的必需性以及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价格弹性通常越大,因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替代品的可用性越高,价格弹性通常也越大,因为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选择其他产品。产品的必需性越高,价格弹性通常越小,因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不太容易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价格弹性,通常来说,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

综上所述,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对需求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价格弹性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三

微观经济学论文2000字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论文2000字,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被定为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21世纪初,教育部把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两者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只是针对的研究领域不同,所用方法等都差不多。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该课程将为以后学习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当前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授课教师的缺乏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般都采取大班的教学模式,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师生互动很难开展。第二,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学任务繁重,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整个课堂就是在“灌”[1]。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光死记硬背一些结论,并做一些与理论相关的题目,但对这些理论到底是干什么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如何利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却甚少关心,更不用说弄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更重的是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等。第四,部分年轻老师注重理论模型的推导,数学化严重,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可接受度,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积极性。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入手探讨改革对策,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现有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偏少。微观经济学需要讲授的内容特别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作为教学用书,该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内容包括需求、供给和均衡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等,教师很难在规定的50个(左右)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理论性强

,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对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介绍,理论性非常强,难免会有些枯燥。并且,现在讲授经济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老师,缺少实践经验,对一些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缺乏深刻理解,讲起理论来自身都感觉空对空,没什么依托,底气不足。学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课件和记笔记上面,很少联系实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热情反过来也受到了打击,教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第三,研究方法多而杂。研究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很多,经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和数学方法等。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像有些数学模型,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就难以接受。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第四,教材的选用存在问题。国内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版的《微观经济学》,主要阐述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经济学思想,为西方学者所写,更有权威性;第二类是中国学者根据自身对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并综合中国的实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在国内得到大多数的认可并运用;第三类是照抄别人的教材而组编形成的教材,编者对研究一些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经济学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易误导学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质量层次比较低。第五,考试方法单一。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目前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微观经济学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现有的理论闭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情况。

  2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第一,调整教学班级的人数规模,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这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课堂交流中,学生可自由提问、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充分备课,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讲授的理论,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第二,教师应首先把理论讲透,再联系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科学,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商品价格等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对日常经常经历的事情进行讨论。比如,物品的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当一方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价格的波动。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如夏天热就会引起对冷饮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影响价格的波动,那么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影响需求增减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价格、收入、偏好、预期等等是属于什么因素呢?第三,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经济学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糙的东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具体化数量化,而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学中有很多数量方面的关系,有时候数学模型可以帮我们清楚地了解这些数量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的真实存在性。但数学模型的建立也要适当,对数学基础好的班级可适当多讲一些。第四,教师应尽量采用双语教学。目前一些比较好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都是外国人写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译过来的教材,有的用国内学者组编的教材。由于翻译上的习惯和文化差异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学的原始概念,而这种原始概念更能体现经济学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经济学的一些思想。第五,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以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版本为例,章节内容非常多,48个课时连课程内容都讲不完,根本没时间复习,有时学生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仅通过闭卷考试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应该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如可以把闭卷考试和平时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期中测试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3结语

  改革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讲透,让学生易学习、理解和掌握。对不同的专业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有全面的把握,而且要符合其专业特征和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微观经济学论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