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文章【优秀6篇】

时间:2016-03-01 02:49: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秋节文章 篇一: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度团圆时刻。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

中秋节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晒得人们疾病横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英雄后羿挺身而出,拉弓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类的生活。因为他的英勇事迹,人们把他奉为神明,后来传说他升天成仙。而他的妻子嫦娥则留在人间,守护人们的平安。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她不得不飞到月亮上居住。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伟大事迹,便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首先,人们会提前几天购买各种各样的月饼。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它的制作和品尝都有着讲究。有传统的月饼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也有创新的口味,如冰皮、奶黄、巧克力等。无论是送礼还是自己品尝,月饼都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其次,人们会在晚上赏月。中秋之夜,月亮特别明亮,人们会带上月饼和茶水,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有的人会在月下唱歌跳舞,有的人会讲述传说故事,有的人则会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赏月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团圆的温暖与幸福。

最后,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是猜灯谜。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悬挂各种形状的灯笼,并在灯笼上写上谜语,供人猜解。猜灯谜不仅锻炼了人们的智力,也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乐趣。当然,猜灯谜也是一项团体活动,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答案,增进友谊。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意味着团圆和祥和的节日。无论是传说还是习俗,都寓意着人们对于家庭和爱的思念和祝福。希望每个人在中秋节能够与亲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感受到团圆的幸福和温暖。

中秋节文章 篇二: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与改变。现代人在庆祝中秋节时,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习俗,还加入了新的元素,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

首先,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得到了保留和延续。人们依然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赏月、品尝月饼、赏桂花和猜灯谜。这些传统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秋节的重要象征。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其次,现代人在中秋节庆祝活动中加入了新的元素。例如,中秋晚会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庆祝中秋的重要方式之一。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舞台剧、音乐会等在中秋节期间举行,吸引着大量的观众。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表演,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人在中秋节庆祝活动中也开始运用新技术。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远方的亲友视频通话,实现“云端团圆”。这种方式使得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够与家人共同庆祝中秋节,增强了团圆的感觉。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相机,拍摄美丽的月亮照片,记录下美好的中秋夜,分享给亲友,传递祝福和温暖。

总之,现代人在庆祝中秋节时,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习俗,还加入了新的元素,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中秋节更加富有活力和时代特色。希望每个人在中秋节时都能够享受团圆的喜悦和幸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生活的美好。

中秋节文章 篇三

  “姐姐,要供月亮了!”弟弟银铃般的声音响在耳畔。我抬头望着宛如银盘的圆月,低头咬了一口圆圆的月饼,边吃边看着有说有笑的一家人,心里充满了欢喜。可一想到八月十四晚上的事,心中难免又平添了一抹愁绪……

  学校规定,八月十四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共度中秋。铃声一响,我便飞奔出教室,骑着单车飞速回到了上学时住的老房子,一进门就看见了妈妈、二姨、姨姐很多亲人都来看望姥姥,那场面好不热闹!我和大家一一打过招呼后走进了房间。刚放下书包,电话就响了起来。我接起电话一听,原来是舅舅打来的,于是我把电话递给了表姐。姥姥见我接电话,忙走过来急切地问:“你舅舅打来的电话?”姥姥眼里充满了我肯定回答的期望,可我却总觉得这眼底还有一丝犹豫。“恩,是的”我点点头说。姥姥听后看了看表姐手中的话筒,迟疑了一下之后低下头走了出去。姥姥不是期盼了好久想让舅舅给打电话吗?满屋子的亲人围着姥姥对她嘘寒问暖,姥姥不应该高兴吗?明天就是来来念叨已久的中秋节了,姥姥为什么会显出犹豫呢?

  “妈,让奶奶去咱家过十五吧!”表姐略带央求地说。之后有一段时间表姐对着电话沉默不言,可脸色却逐渐变得有些气恼,直接对着话筒生气地说:“算了,现在和您说也白说,回去再说吧!”听了表姐的话,我好像明白了姥姥那有些奇怪的表情和动作了。姥姥其实很想接舅舅的电话,并告诉舅舅她也很希望能和儿子、孙子一起过中秋,可又怕这么一说,舅妈会不乐意,从而给舅舅难堪。于是就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姥姥陪着家人在客厅有说有笑聊着天,可眼睛却时不时看向门口,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姥姥太孤独了。

  过了一会儿,舅舅和表弟一块儿来了,姥姥一看见孙子,脸上洋溢的满是笑容。表弟看着眼前这么多人,迫不及待地说:“奶奶,去我家过十五吧!”姥姥听后,脸上闪过一瞬的犹豫,说:“奶奶看吧!”姥姥说完,转身走进

了我的房间,脸上写满了纠结与挣扎,坐在床边,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该去呢?还是不该去?不去儿子最多就是个担心、挂念,我也最多是见不了孙子,可要是去了,儿子得一边工作一边做和事佬,多累呢!哎,我看还是别去了,孙子今天不是已见了吗?”姥姥嘟囔着把目光移向窗外。客厅的亲人们看到夜色将近,都准备回家了,舅舅也要回了,于是走了进来,对着姥姥问道:“妈,我们回城一块儿过十五吧!”姥姥看了舅舅一眼,把自己刚刚艰难做出的决定告诉了舅舅:“妈不去了,你媳妇看见我了不高兴,我就在这离得她远远的,这样就不会给你添麻烦了!”听了姥姥的话,舅舅什么也没说,略显颓萎地走了出去。

  姥姥真的太无私了,总是为别人着想,可为什么舅妈就不喜欢甚至很讨厌姥姥呢?我实在搞不明白。姥姥也好像放下一个包袱似得轻松了不少,只是脸上略显悲伤。可姥姥仍然面带笑容地送走了我们,站在窗口一直面带笑容地看着我们。等妈妈把车再次开到窗口前时,我看到姥姥露着笑容的脸上添了两道冰冷的泪痕……

  “姐姐,想……什么呢?”妹妹走过来用她稚嫩且不怎么连贯的声音唤醒了沉思中的我。我抱起妹妹,抬头再次望了望空中那藏在乌云下的大银盘,心想:不知道地上还有多少像姥姥这样不能和家人团圆,只能用两行清泪来面对圆月的老人。真希望此刻,大地上所有的亲人都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共度中秋佳节。想罢,回头一看,妹妹已在我怀中睡着了……

中秋节文章 篇四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中秋节总是被称为“八月十五”。曾祖母是这样叫的,祖母也是这样叫的,到后来,就连生活在城里的父亲、母亲也是这样叫的。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八月十五”就比“中秋节”亲切的多。虽然,它们指的是同一天,同一个节日,可我总是觉得“中秋节”是属于所有人的,而“八月十五”是真真属于我们自己的。

  过去的庄稼人不会说什么是中秋节,也不会问“八月十五”为什么要放假,倒不是他们不懂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在农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表达有他们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们小时候根本不会听到有人说放中秋节假或是国庆节假,老师说放假也只是说放“农忙假”。是的,在过去的农村,农人一年四季有着干不完的活,尤其是到秋季,地里的玉米熟了,树上的苹果红了,田里的小麦该播种了。

  农活是繁重的,可“八月十五”必须是得过的,白天自然是忙碌的,可到了晚上等大家都吃过了饭,这时,就真的到了人们闲暇的时间。男人们都披上外衣拿起茶杯去门外的槐树底下下棋,女人们收拾完厨房就急着叫自己的孩子回家给他们分配任务,而这也是孩子们乐意做的。

  我们家种的苹果最多,奶奶分配给我的任务自然是去给村里没有种苹果的人挨家挨户的送苹果,奶奶挑着又大又红的苹果放入一个箩筐中,还不时地给我吩咐:“你三爷爷家就你三爷爷和三奶奶,苹果也不大能吃得动,就把这几个给他们吧,你二叔家孩子多,你看着到你大伯家让你大伯给他们自己留一些,剩下的全给你二叔家吧。”我貌似专注地听着奶奶的安排,可两只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的苹果看,口水早是咽了又咽。奶奶觉察出了我的馋样,在屁股上拍了我一下:“快去,要不人家都睡了。”

  我快速的完成了奶奶安排的任务,同时也“换来”了不少新的水果:三爷爷家的紫葡萄,大伯家黄软梨,二叔家的大青枣。装满苹果的筐子,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回来后还是一筐子,嘿!这种事情也许只属于那个年代了。

  满筐子去,满筐子来,肯定是要挨奶奶说的,可我早已管不了那么多了,像猴似的跳出了门,去找爷爷,正好,下棋的人都散了,我急忙奔到爷爷面前:“爷爷,爷爷,快,献月亮了。”爷爷刚从棋中回过神来,被我一喊,猛地抱起我来用他那硬渣渣的胡子扎我的脸蛋:“好,回家献月亮喽,献完月亮吃月饼。”

  家乡的传统,只有先敬过月亮的那些个水果才是允许被我们吃的,而爷爷所说的月饼,也就是现在最普通不过的点心。

中秋节文章 篇五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节文章 篇六

  “秋空明月悬,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到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管多忙,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家庭的怀抱。我们在乡下老家,和爷爷、奶奶、太太、太公、还有特地从宁波赶来的姑姑一家,一起赏月、吃月饼、话家常,共享天伦之乐。

  可是今年却因为奶奶意外骨折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奶奶住院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打乱了。爸爸妈妈请了假,姑姑、姑父也赶来了,大家轮流照顾她。为此,奶奶很自责,很难过,觉得花了不少钱,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女,总是闷闷不乐。

  于是,爸爸决定,要在医院里陪奶奶过中秋。皓月当空,我和爸爸妈妈带着月饼来到病房。奶奶看到我们,满脸的惊喜。我开心地跑到奶奶床前,说道:“奶奶,我们来陪你过中秋节啦,吃月饼啦!”我说完便拿出月饼,分给大家。邻床的奶奶也拿到了我的月饼,还直夸我是个乖囡囡。病房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奶奶因为是右肩锁骨骨折,所以手不能动。于是我小心地将月饼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叉子叉起一块来,送到奶奶嘴里。奶奶一口一口地吃着,脸上写满了幸福。我还对奶奶说:“奶奶,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啊!”“对呀,以后你只要养好身体,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姑姑也对奶奶说着,爸爸妈妈也点头赞同,叫奶奶不要太辛苦了。奶奶听了大家的话,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开心地招呼大家吃月饼。此刻,窗外明月皎洁,病房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月明家好人团圆。”中秋节本就是个团圆的佳节。我想只要家人团聚,只要有浓浓的亲情,不论在哪里过中秋,都是一样的圆满,一样的幸福。

中秋节文章【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