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对联复习 篇一
语文对联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上联,造出一个意义相关、语言相对称的下联。这种题型既考察了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中考语文对联的相关知识。
在造对联时,首先要注意对上联语义的理解。上联中的词语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意义和情感,下联应该与上联的意义相关,可以是对上联的进一步解释、具体细化,或者是对上联的呼应、对比等。例如,上联“绿树村边合,青山绿水间”,下联可以是“红花小院落,白雪蓝天间”,下联中的“红花小院落”与上联的“绿树村边合”呼应,同时也对上联的意义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
其次,在构造下联时,要注意语言的对称。对联要求上下联在语言结构、字数、韵律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对称。上下联的字数不一定要相等,但要保持一定的对称感。同时,要注意上下联的语言风格要一致,不要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或矛盾。例如,上联“桃花潭水深千尺”,下联可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下联与上联的语言风格一致,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对称感。
最后,在复习中考语文对联时,要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造联能力。可以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为练习材料,模仿造联的方式和技巧,逐渐提高自己的造联水平。同时,也要注意积累词汇和句式,扩大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联的造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对联的造作。
中考语文对联是一项考察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通过对联的复习和练习,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认真复习对联的相关知识,做到理解上联、造成下联,达到“意义相关、语言相对称”的要求,从而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对联复习 篇二
中考语文对联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较为考验语文能力的题目。在复习中考语文对联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首先,要善于理解上联的意义。上联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和意义,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理解上联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只有理解了上联的意义,才能更好地造出与之相关的下联。在理解上联时,可以通过分析上联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来把握上联的意义。
其次,要注意下联的语言表达能力。下联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语文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在造下联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比喻等,以增强下联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再次,要注意上下联的对称感。对联要求上下联在语言结构、字数、韵律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对称。上下联的字数可以不一定相等,但要保持一定的对称感。在造对联时,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增删词语等方式来增强对联的对称感。同时,还要注意上下联的语言风格要一致,不要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或矛盾。
最后,要多做练习,提高造联能力。可以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为练习材料,模仿造联的方式和技巧,逐渐提高自己的造联水平。同时,也要注意积累词汇和句式,扩大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在中考语文对联题中游刃有余。
中考语文对联是一项考察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通过对联的复习和练习,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认真复习对联的相关知识,做到理解上联、造成下联,达到“意义相关、语言相对称”的要求,从而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对联复习 篇三
最大的愿望就是:祝愿你能顺利考上今年好的高中,祝你中考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对联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总复习:对联
对联是近年来的一种热门题型,特别是结合文言文内容来进行对偶知识的考察,如泉州中考中的文言阅读中就有一题对对子的题目,预测在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大行其道。这是因为:一方面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骈句,这本身就依赖于文言作品而存在,借助文言语段来考察,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是因为文言文的骈句、对仗的语言形式具有示范性,结合文言文语境来训练,其要求实际也有了一定的降低。那么,如何对好对联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方法:
首先,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
1、应当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短语结构。
2、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水是眼波横,山为眉峰聚。”等等。
3、多关注一些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苏轼的文、诗、词、赋等绝妙,对句子也是一把好手,我们对其妙对、佳联之趣闻逸事,当然不止一次一时有所知晓,只要读书,时时有之。如苏轼有一天到乡间,见老乡们正在挑塘泥,一老妇人说:“一担重泥挡子路”(仲尼即孔子;子路,孔子的学生)苏轼随即答道:“两行伏子笑颜回”(夫子即孔子;颜回,孔子的学生)对得真是工整而有趣。
4、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楹联产生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产生同汉语言文字有密切的关系。谁都知道,汉字是单音节的方块字,而汉语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又是由单音字组成的单音词。如天、地、日、月、风、云、山、水、春、夏、秋、冬、贤、圣、是、非、红、绿、黑、白、有、无、大、小、来、去、先、后、左、右、歌、舞、飞、驰等等。这些单音词在古汉语中分别属于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同类性质的单音词,又常常分属于平仄二调,如天、地,为同类名词,天属平声,地属仄声;来、去为同类动词,来属平声,去属仄声;多、少为同类形容词,多属平声,少属仄声,等等。由这些单音词组成的多音句和诗句,就有一种因声调变化而产生的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这也正是古人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总结出平仄规律的原因。
楹联的特点是要求整齐、对仗、讲究平仄。以单音词为基础的汉语言文字,最适宜体现这些特点。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六个名词,不仅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而且能在不借助任何介词、动词的情况下表达完整的意思,创造完美的意境。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
最后,掌握确实可行的技巧。这里我要和同学们谈一种对对子最好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同理,“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一般说来,中考试题不在语言的平仄方面作更高的要求,答案能符合宽对要求即可,因此,做好上面的工作,相信在中考中一定不会失分的。当然,如果是结合文言语段来考,还应注意题目是否要求结合语段内容来作答。
语言运用考点:对联
基本特点:
(1)字数相等。即上联与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句式一致。句式指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中考例题如下:
1.(2019广东)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
答案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 动来无处不清风
2.(2019吉林)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 。
(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字)
答案:(1)B(对“六十”的称呼:耳顺、花甲,这样AB都可以,但对联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选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3.(2019湖南岳阳)综合运用。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⑴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 )(填“甲”或“乙”即可)。(1分)
⑵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
(3)以下是学生会宜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李馆长,您好! 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 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3分)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总之, 。
答案:(1)乙 (2) 拟人 比喻 引用 (3)D (4)示例: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的必然途径。
综合实践·对联考点
1.了解对联的特点。
2.分析中考对联题的考查导向,制定复习策略。
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二、【考点分析】(命题趋势分析) 我们知道,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况且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因此,这种题目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的对联题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来越高,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更是把这一传统的命题方式推向了极致,不但命题形式灵活,而且还与时事结合起来,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到各种各样课外知识,题型也是多姿多彩。使得这一传统的题目更焕发出了时代特色。
从阅卷老师这边来看,却发现这种题目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这虽不是一类新型的题目,但大多数考生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还有的甚至"颗粒无收"。综观他们失分的情况,主要是对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并没有掌握住。
三、【中考题型】
1、对联联想 。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能想到课文中的哪两句话?或设到对联所指的作家作品是什么?
2、对联匹配·.直接选出上联或下联。.选出一副对联中的空白词或短语。
3、对联调序。 给出一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
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要求。
4、对联撰写· .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联。 .根据情境,写出对联。.根据下联,补全上联。
5、对联赏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四、【考生注意】(必须掌握知识点)
对联的一般常识,掌握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
等,不能有一字之差。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对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
2. 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以此类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中上联"大漠" "孤烟"是名词,对下联的"长河""落
日",上联的"直"是形容词与下联的形容词"圆"相对。 3.意义相关。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孤立,
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4.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大漠"与"长河", "孤烟"与"落日"都是偏正结构。再如名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上联的"山穷水尽"与下联的"柳岸花明"都是并列结构。
5.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平仄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对策1:了解对联常识(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
对策2:了解对联常识——加强诗文积累——增加名著阅——提高鉴赏能力——关注名胜古迹 ,
对策3:使用拆合法 明确了对联的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拆合法来既快又准地对出下联。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2007年江苏扬州市: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3分)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 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给我们提示了"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绝妙好对。
五、【中考复习】:
借中考典型例题的分析,了解出题者的考查导向,进行复习,再辅以练习深化。下面针对中考题型的几种情况进行训练。
(一)中考题型·训练
1、第一种类型·对联联想
例1、与下列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例2、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分析:例1中的对联,由郭沫若撰书,悬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内,它是对蒲松龄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例2中的对联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内容撰写的、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2、第二种类型·对联匹配
例3.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
解析:正确的答案C,它考查的主要是对联的"结构相应"的知识,同学们看一下上联中的"商贸繁荣"四个字,商贸怎么样呢?它是繁荣的。"商贸"是名词,"繁荣"是形容词,是用来陈述"商贸"怎么样的,显然这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它是一个主谓短语。上联的前半部分是一个主谓短语,下联相应的部分也应是一个主谓短语,因此,我们只要从四个选项中选一个主谓短语即可,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A项是并列短语,D项是偏正短语,都不符合要求,可以率先把这两项给予淘汰,现在只有B、C两项了,这两项都是主谓短语,最终来选哪一项呢?这时我们可以用对联要"内容相关"这一知识点为依据,上联中的"商贸繁荣"是与社会人文有关的,这样我们又可以轻松淘汰B项,那剩下只有C项为正确答案。
例4、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例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矾,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答:乌龙潭对——— 莫愁湖对——— 总统府对———。
解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节奏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例4的答案是B;例5的答案是: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3、第三种类型·对联撰写
例6、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解析:乍一看,这一题似乎不是对联题,,但从题目要求"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来看,其实前一句就是上联,要做的就是把下句变成下联。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分析前一句的内容,更要揣摩其句式结构特点。然后再把下句作相应的变形。参考答案是: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例7、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材料"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例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分析:这两道对联题考查的形式相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都结合阅读名著来进行对联知识的考查。细微差别就在于例6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例7所要写的内容全靠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考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先要对已知联条分缕析。分析的步骤为:划分句子节奏。如"五行山下/定心猿";语法分析,如"五行山下(介词短语)定心猿(动宾短语)",再分析提供的材料内容或回忆过去的阅读积累。如例8中的上联是讲孔明的,那么,下联的内容最好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来组织。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例7答案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例8参考答案是:义薄云天,关羽私放曹;大智若愚,张飞智擒严。
4、第四种类型·对联赏析
例9、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解析:这是陕西省阅读题《漫说对联》中的一道题。要求结合选文的对联知识,对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欣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相连,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对联的表达形式(巧用对比、长短句),两方面着手,就能抓住答题的要点,正确进行赏析了。
六、【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1·滁州醉翁亭名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湖南岳阳楼名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成都杜甫草堂名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4·《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名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解题方略
一、对联常识。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相传最早使用对联的是五代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他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第一副春联。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都喜欢用对联来表示吉祥、抒托情怀、志趣、理想、情操,或歌颂人事,讽喻时世,或酬赠亲友,悼念亡灵。所以婚丧喜庆,送往迎来,应酬赠答,甚至冷嘲热讽都可以用上,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与课文有关的作家及名胜古迹对联。如:
屈 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李 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杜 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白居易:枫叶四时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文天祥: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 迅: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黄鹤楼: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对联讲究的是对偶,即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必须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联的。从对偶这种特定的形式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式来说又分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用多种修辞形式。
1、用典。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如: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江西滕王阁对联)
2、镶名。又叫嵌字,是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在联语中,使对联新颖,个性化突出。如:
航标引道,旌旗指路,构和平,同创华夏伟业,锦绣河山涛声笑;
国乐迎亲,乡茶叙情,谋发展,共建炎黄愿景,楚汉土地瑜色美。
嵌进了中共中央__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名字。
3、对比。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和情况摆出来,进行对比。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4、叠字。是把相同的字叠用起来,使重点突出,语气加强。如: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对联)
5、双关。指一句联语有两层意思,表面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要表达的则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这种手法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使联语机智幽默,饶有风趣。
就构成条件看,双关可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这两种双关形式又可结合使用。
(1)谐音双关。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如:
塔中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上下联都用了谐音,嵌入了诸葛亮与李长庚(即李白)的名字,颇见奇妙。
(2)语义双关。利用语义的双重性构成的双关。如: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政府更加贪污腐化,司法机关也是“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当时有人就替法院拟了一副对联:
有条有理;无法无天。
意思是:有金条就有道理,无法币就暗无天日。八个字把反动政权的腐败堕落揭露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手称快。
6、回环。指的是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回环修辞手法,顺读逆读一个样,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美。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还有一种借助谐音构成读音回环的对联。据传,明代唐寅一日到朋友家做客,见壁上挂有一幅僧人所画的《出水芙蓉图》,脱口出句曰:
画上荷花和尚画,
联语传开,久而无对。直至清代,才有两个对句。一为李伯元所对:
书临汉帖翰林书。
另一为纪晓岚所对:
观音堂前唐寅观。
7、顶真。即在联语前后的几个词语与词语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联,上递下承,使得联语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如: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来到京城天然居酒楼,忽来灵感,为之题一上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纪晓岚过浙江新昌县郊大佛寺,见其佛像高达丈余,于是对句: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8、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修辞格式。如: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南京秦淮河风月亭)
9、集句。指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警句成联。可以增强联语的说服力和语言的典雅性。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风景这边独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山如此多娇。
10、用多音字。指巧妙地利用汉字中的形同而音义皆异的多音字。如: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温州江心寺联)
此联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作,巧妙地利用了多音字“朝”和“长”,通过写云聚云散、潮长潮落,描绘出了温州江心孤岛那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的景象。
11、缺如。指在联语中故意隐去某些词语,引发人们想起另一层意思的形式来促成联语。如:
二三四五,六七_(横披是“南北”)
联语隐含的意思是“缺一(衣)少十(食)无东西”。
二、常见题型举例。
1、直接对出上下联。如:
上联: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
下联: 。
2、联系名著对对联。如: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下联: 。(《西游记》)
。(《水浒传》)
3、成语对联。如:
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入一个成语,要求与它前面的成语形成对偶。
(1)愚公移山——( )
(2)心里有鬼——( )
(3)守株待兔——( )
(4)狗仗人势——( )
(5)雪中送炭——( )
(6)瓜熟蒂落——( )
4、根据原有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成为对联。如:
下面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写的挽联,其上联的次序被打乱了,请重新排列。
上联:懂得进退攻守,要打叭儿落水狗,岂仅文坛闯将,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5、根据情景对联。如:
八月中秋,三个新考中的秀才赏月。这时民间艺人史厥宜也来了。三个秀才看不起他,提出要和他对对联,难为他,未料史厥宜却对答如流。轮到史厥宜出题,上联是: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
直到除夕晚上,秀才们未想出下联,只好请教,史厥宜微微一笑,答出了下联:(提示:结合除夕特定情景即可对上)
上联: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
下联: , , 。
6、根据对联知识,选择上下联。如:
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
A.满园春光堪入画 B.满地绿荫飞燕子
C.千朵红莲三尺水 D.三代前贤松柏寒
7、精简语句,使之成为对联。如: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游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行;
下联为: 。
8、在对联中获取相关知识。如: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水,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9、根据对联特点,填字成为对联。如: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10、指出对联中隐藏的名人或名胜。如:
(1)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对联所赞颂的人物、并写出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①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
③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 。
(2)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 )
我其仙乎吞云梦者_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
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
11、对联类型考查。如: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
(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
(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
A.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
12、确定上下联。(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如:
邻居张军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13、根据材料对对联。如:
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联: 。
14、联系古诗句对联。如:
请你联系杜甫《春夜喜雨》中诗句,补出下面对联的上联,献给辛勤的园丁。
上联: ;
下联:有志育才一代功。
15、根据例子对联。如:
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 ,春香 。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16、对联赏析。如:有一幅题为《武大郎开店》的讽刺漫画,店中的小二都比掌柜武大郎矮,店内对联的横批是“王伦遗风”。请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一横批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