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篇一
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和掌握的阶段。下面,将对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三物理的重要内容。在力学部分,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等;
- 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包括加速度计算、速度-时间图和距离-时间图的分析等;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重力和弹力的计算,包括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势能等;
-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包括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2. 光学
光学是初三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包括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等;
-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包括折射率、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等;
- 凸透镜和凹透镜,包括像的性质、成像公式和放大缩小的关系等;
-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3. 电学
电学是初三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电荷和电场的关系,包括电荷的性质、电场的产生和电场的性质等;
-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包括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和欧姆定律等;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包括电流的分布、电压的分布和电阻的分布等;
- 磁场和电磁感应,包括磁力的产生、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电动机的原理等;
- 静电场和静电力,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等。
以上是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好成绩。
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篇二
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和掌握的阶段。下面,将继续对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4. 热学
热学是初三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包括温度的计量、热量的计算和热平衡等;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包括热传导的规律、热辐射的特性和热对流的机制等;
- 热量的传递,包括传热的方式和传热的条件等;
- 热力学第一定律,包括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等;
- 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熵的增加和热力学循环的效率等。
5. 波动
波动是初三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包括波的特性、波的传播方向和波的传播速度等;
- 波的叠加和波的干涉,包括波的叠加原理、同相干和异相干等;
-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频率和声音的强度等;
-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6. 核能与原子物理
核能与原子物理是初三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包括原子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 放射性和核能的利用,包括放射性的种类、半衰期和核能的利用等;
- 核反应和核能转化,包括核反应的类型、核反应方程式和核能转化的原理等。
以上是初三物理中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好成绩。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篇三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2022初三物理中考知识点整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
温度(2)压缩体积光现象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19.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0.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透镜
2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
(2)当f
(3)当u
另: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
当u=f时无法成像。
25.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6.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质量与密度
27.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28.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9.密度的计算公式:p=m/v
30.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31.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3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5.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初中物理知识点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A.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