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优秀3篇)

时间:2011-03-04 03:47: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形状和运动对地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首先,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在赤道附近稍微膨胀,而在两极附近稍微扁平。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现象。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赤道附近的赤道直径,而两极附近的直径约为赤道直径的0.9967倍。

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地球被划分为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从地球的赤道到地球的两极之间的线,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地球的两个极点和地球上某一点之间的线,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这种地理坐标系统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

其次,地球的形状对于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的赤道附近膨胀,使得赤道附近的地区更加热,而两极附近扁平,使得两极附近的地区更加寒冷。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带的形成。赤道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而两极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极地气候带。这种气候差异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地球的运动也对地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分别是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的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圈需要大约365.25天。这种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当地球向太阳倾斜时,太阳的光线更集中在地球的某个区域上,这个区域就会更加热。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的光线更分散,这个地区就会更加寒冷。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地球上的农业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和气候分布,而地球的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二

地球的地理格局

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地理格局对地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地理格局。

首先,地球的地理格局由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组成。地球上大约有30%的陆地和70%的海洋。陆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大洲上,而海洋则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于地球上的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陆地上的山脉和河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海洋上的洋流和海洋生物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的地理格局还包括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和沙漠等。这些地形和地貌的形成与地球的地壳构造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例如,山脉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有关,而沙漠的形成通常与气候干旱有关。地球上的不同地形和地貌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地球的地理格局还包括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地球上也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对于地球上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了解地球的地理格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地理学的研究正是通过对地球的地理格局的探索和理解,来揭示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备知识点

  高中的地理学习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知识内容都比较复杂、散乱。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

  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0°。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高中地理二基础知识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2、 不同时期、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

大洲

人口迁移流向变化

大洲

人口迁移流向变化

"二战"前

"二战"后

"二战"前

"二战"后

欧洲

净迁出区

净迁入区

亚洲、非洲

净迁出区

净迁出区

拉丁美洲

净迁入区

净迁出区

北美洲、大洋洲

净迁入区

净迁入区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

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

(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

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4、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