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框架 篇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下面我将为大家概括总结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框架。
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通过化合价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4.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电子的质量很小。
5.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来进行分类和分析。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7.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中和反应具有中和作用,可以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
9.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与其分子或离子的能量有关。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框架 篇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框架。
1.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元素和化合物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来进行分类和分析。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过程。
5. 酸碱性
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pH值等进行测定。酸和碱是常见的酸碱性物质,酸具有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等性质,碱具有苦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等性质。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
7.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与其分子或离子的能量有关。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框架。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框架 篇三
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框架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九年级的学生想要短时间内学好化学,并不容易。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
一、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1)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2)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3)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二。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九年级化学知识要点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
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九年级化学知识总结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3)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5)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6)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7)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8)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9)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10)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1)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