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篇一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体石榴石和半固体的岩浆组成。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
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分别是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
地理经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经度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虚拟线,也称为子午线,用来测量地球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经度的单位是度,以0°经线(格林尼治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纬度是指与地球赤道平面垂直的虚拟线,也称为纬线,用来测量地球南北方向上的位置。纬度的单位也是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地球的居住环境和地球的气候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有着独特的居住环境。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气体组成的,气体的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地球的大气层起到保护地球和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它能吸收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调节地球的温度,维持适宜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的平均状态。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暖流、地形、海拔高度等。地球上的气候类型有很多种,例如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
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球上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设。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然而,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篇二
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不同界面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等。太阳能是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它使得地球上的水从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蒸发升华成水蒸气,然后形成云朵,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5%,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一些地区缺乏水资源,甚至出现严重的水危机,而另一些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人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水环境的保护,防止水污染的发生,保持水体的洁净和健康。
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
地球的板块构造是指地球的外壳被划分为多个大块,这些大块称为地壳板块,它们以不断运动和碰撞。地球上的地壳板块主要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壳变形等现象。
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释放,导致地壳发生震动。地震的强度和震级可以用来衡量地震的大小和破坏力。
地震活动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起其他灾害,如海啸、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震预防和减灾工作,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结
高一地理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地球的居住环境和地球的气候、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以及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地球的环境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地理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篇三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
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