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优质3篇】

时间:2011-04-01 01:15: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 篇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形态。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古代近东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地。这些地区的人们发展出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形成了早期的城邦制国家,如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这些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的存在密切相关。河流的洪水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农民能够丰收。另外,河流也为交通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例如,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基础,它为埃及人提供了灌溉用水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在尼罗河流域开垦出肥沃的农田,并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古代文明的发展也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古代近东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农业生产增加,人口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和冷却,一些古代文明也逐渐衰落。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公元前2千年左右进入衰退阶段,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和冷却。

古代文明的发展还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逐渐掌握了冶铜、铁器的制造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另外,文字的发明也为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字的出现使人们能够记录信息、传播知识,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例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字都是古代文明中重要的文字形式。

总之,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现代文明。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 篇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知识点之一。这些重大事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命运,塑造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

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它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第一共和国。这场革命对世界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斗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它导致了多个国家的动荡和变革。这场战争爆发于欧洲,最终导致德国、奥匈帝国等中央帝国的崩溃。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系列国家独立运动兴起,旧有的帝国主义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也是最具破坏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和动荡,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开始,东西方阵营对峙,世界进入了二极格局时期。

四、冷战(1947-1991年)

冷战是二战后东西方阵营对峙的一场政治斗争。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这场冷战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格局。

五、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改革。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它们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各国的命运,也塑造了世界历史的走向。了解这些重大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的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 篇三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汇总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上课听课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后要主动复习和巩固。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备知识

  一、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

  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

  春秋改革

  ①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②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

  ③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战国变法

  ①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②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

  ③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二、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三、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

  起因:都不同程度受到西欧的影响

  主观目的: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富国强兵

  结果: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性质 封建性质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内容 鼓励工场购买农奴,强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

  (一)经典力学

  1、天文学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1)英国科学家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开创者”,其三大成就有: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和对光的分析。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

  ①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③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学

  1、背景: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17-18世纪的西欧,更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19世纪,生物学领域迎来重要转折。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2、主要内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1863年,英国科学家发表了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

  3、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

  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三)能源领域

  1、“蒸汽时代”的到来

  瓦特18世纪80年代研制出新的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3、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高中历史知识重点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4、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时代主题)

  5、性质:反侵略的民族革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地传入中国;内忧

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对比——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敌,而洋务派则希望制外平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男女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与顽固派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的【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