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小结 篇一
《师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向所著的一篇散文。它以一种温和、婉约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探讨了教育者应具备的品质和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文中展示了师者的职责、学者的品质以及教育的真谛。
首先,《师说》强调了师者的职责。文中提到,师者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他们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以此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师者应当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师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其次,《师说》强调了学者的品质。文中提到,学者应当具备博学多才的特点,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者应当不断学习和探索,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同时,学者应当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追求真理和智慧。通过这种方式,学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最后,《师说》探讨了教育的真谛。文中提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教学。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总之,《师说》通过对师生关系和教育的思考,展示了师者的职责、学者的品质以及教育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不断学习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来影响和塑造他们的未来。
高一语文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小结 篇三
高一语文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小结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