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名段 篇一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以浙江地区为主要流行地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越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婉转的曲调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其中,一些经典的越剧名段更是成为了代表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其中一段著名的越剧名段是《红楼梦》中的“黛玉挑灯夜读”。这一段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整个场景中,林黛玉一个人挑灯夜读,表演者通过精妙的唱腔和动作,刻画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尤其是在唱腔上,越剧表演者通过细腻而哀婉的唱腔,真实地展现了黛玉的情感世界,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另外一段著名的越剧名段是《白蛇传》中的“白蛇化娇”。这一段描写了白蛇化娇的情节,白蛇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女子,以此来接近许仙。表演者通过精湛的唱腔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将白蛇的柔情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表演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氛围,让观众陶醉其中。
越剧名段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能够真实地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唱腔、动作和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来传达情感。越剧表演者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剧情。同时,越剧名段中的唱腔和舞蹈动作也非常精彩,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享受。
越剧名段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更是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越剧的独特魅力和精湛表演技巧使得越剧名段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名片。不少越剧名段在海外演出时都获得了热烈的反响,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和喝彩。
总的来说,越剧名段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通过唱腔、动作和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越剧名段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更是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赞誉。
越剧名段 篇三
越剧名段精选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越剧名段《九斤姑娘》介绍,一起来欣赏吧!
传统剧。根据原为独立又相连的传统剧《箍桶记》和《相骂本》改编而成(也为原有传统剧剧名)。
写箍桶匠张天保之女九斤姑娘聪明能干,被财主石二娶作第三房当家媳妇。九斤过门,遭妯娌嫉妒,愤而回娘家。后来三叔婆豢养的猫在石家偷食被杀,趁机向石二敲诈,石二请回九斤,制服了耍泼的三叔婆。该剧取材于绍兴的.民间故事,产生于小歌班时期,来源于落地唱书的书目。台词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特色,说唱语言皆用嵊县方言土语,充满乡土气息。人物对白、比喻多次运用谐音和歇后语,妙趣横生。九斤与三叔婆“相骂”一场,语多夸张、滑稽,喜剧色彩浓烈。1917年6月22日,男班梅朵阿顺班演出于上海镜花戏园。1953年10月,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排演该剧,由吕瑞英饰九斤姑娘、竹芳森饰张箍桶、张桂凤饰石二、竺菊香饰三叔婆。剧本由张桂凤、吕瑞英、吴小楼根据男班老艺人竹芳森、刘金玉、金喜棠的《箍桶记》及《相骂本》整理,后来多次排演,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所改动。
如不将九斤嫁到石家,将石家杀猫一事改为张箍桶在石家干活时不慎伤猫,导致九斤与三叔婆的冲突。华东越剧团初次排成后,首先在延安西路33号原华东军政委员会礼堂向周恩来总理作汇报演出。以上演出称《箍桶记》。1956年,
浙江胡汝慧、方海如改编成《九斤姑娘》,先由浙江越剧团二队上演,王列饰九斤姑娘,吴兆千饰张箍桶,方海如饰石二。后由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班排演,张兰珠饰九斤姑娘。剧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60年,上海越剧院学馆整理演出的教材剧目《九斤姑娘》系该剧的前半本,从石二求亲起到九斤拒婚止。该剧剧本被收入1959年出版的《中国地方戏曲集成·上海卷》。《上海戏剧》1960年第2期发表了竹芳森、陈鸿钧(执笔)整理的《箍桶记》剧本。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以《九斤姑娘》的剧名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1936年11月,高亭唱片公司灌制了张雪芳、张瑞丰演唱的《相骂本》唱片。1986年,方海如、梁永璋改编成戏曲电视剧,由浙江越剧院电视部、浙江电视台拍摄,导演张蓉桦、江涛。音乐朱训正。由张瑞春饰九斤姑娘(石丽萍配唱)、张弓饰石宝宝(陈建新配唱)、梁永璋饰石二(李伟勇配唱)、丁沙生饰张箍桶。其情节发展更为合理,获广泛好评。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长城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