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篇一: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就业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但是就业机会却无法与之匹配,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增加。其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能力也存在问题。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缺乏正确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导致了就业选择的犹豫和迷茫。同时,一些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上存在不足,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能力,使得就业难度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实习、校企合作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和帮助。各行各业的人士可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提供就业信息和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毕业论文 篇二: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成为了青少年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首先,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游戏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其学业和生活。一些青少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朋友疏远,甚至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其次,网络游戏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攻击性和暴力倾向。一些网络游戏中存在暴力和血腥的情节,容易引发青少年的攻击倾向,对其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网络游戏还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和交往,影响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首先,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和教育。家长和老师应了解网络游戏的内容,并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其次,网络游戏企业应加强自律,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限制青少年对游戏的过度沉迷,并提供安全的游戏环境。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宣传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享受生活。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和教育,网络游戏企业的自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可以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毕业论文 篇三
赣州市人口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结构分析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 绪论...............................................3
1.1中国及赣州市人口现状......................................................3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
1.3国内外对人口时序变化及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4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4
2
.1赣州市的概况..............................................................4
2.2研究方法..................................................................5
第三章 赣州人口时空变化分析..............................5
第四章 赣州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6
4.1人口密度的空间结构分布规律................................................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
5.1 结论.....................................................................7
5.2 展望......................................................................7
参考文献..................................................8
致谢......................................................8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国家各方面都能够规范而有序的发展,研究人口的空间结构以及时序变化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就以赣州市人口为对象,采用地统计学、GIS、系统聚类等多种科学方法对其时序变化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赣州市人口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和空间结构特征。
Abstract:As we all know,Our country i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For countries to standardize all aspects orderly development,Study of populatio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emporal change became an important task.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ganzhou city population as an object,Using statistics and GIS, system clustering and other scientific methods to its tempor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nzhou city population has significant tempor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及赣州市人口的现状
我国人口的出生率由于1973年以来广泛开展以及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而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使得我国人口发展进步显著,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一是有效遏止了人口过度增长的形势,使得资源环境所受压力大大减小,除此之外,还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了人口抚养比(即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多占人数和劳动年龄多占人数的比值)相对较低的40年左右黄金时期,使得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另外,还有效的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对我国以及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意义。二是使得我国人口成功的完成了低自然增长、低死亡、低出生的巨大转变。自成功实施人口政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减少量近4亿,使得总人口数推迟4年达13亿 ,这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也使得世界人口总数推迟4年达60亿。[1]实现了中国成为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达低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这个和其他
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将提早半世纪达到人口零增长。三是人口素质方面显著提高。中国作为典型高死亡、高出生模式的国家,也同时也是高婴儿死亡率以及人口死亡率人口大国。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政府对卫生健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极力投资,使得该状况得以有效改善,迅速提高了人口受教育水平。在这几十年内,中国成功的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了人力资源大国,并且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是关键的机遇时期,此外还是人口安全
所处的高风险期和社会发展所处的重要转型期,因此对人口的发展来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难免的。首先,持续上升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以及始终未决绝的就业大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有着偏高的性别比以及持续上升的流动迁移人口使得社会和谐压力增大,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和谐不稳定。其次,我国人口过多问题将长期面临。不得不承认,我国人口现在正以低增长的形式在发展,并且在未来的30年里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更加减慢。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加上人口增长的作用,人口总量在长时间内将仍保持增长形式。再次,迅猛增长的老年人数量导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生育水平下降以及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在未来将发生重大转变,即重度老龄化将取代轻度老龄化。这一结果下产生的巨大数量老年人将很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施加巨大压力。此外,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也将是迫在眉睫,并且任务艰巨。总之,中国人口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已成为了发展问题。自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人口问题便是我国长期需要面临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只有坚持以低生育水平为基础,着重培养人口素质,改善和调整人口的结构才能促进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的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类与社会全面进步。
赣州有着2200多年悠久的历史,曾于宋代辉煌至极,如今享有全国三十个名城之一的美名。其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江西省南部,成为江西省人口之最并且所占面积之最的地级市,全市大约900万人中有95%以上的为客家人,因此赣州是我国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此外,赣州市辖1个市辖区、15个县、2个县级市,全市户籍总人口数在2015年达879万,其中830万常住人口,约占江西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占土地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大约占据江西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到2012年底,赣州市中心城区的人口总数已达78.9万,建成区面积多大89平方公里。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现在虽然处于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时期,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迁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文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人口问题的影响逐渐增大。由于人口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于是对于人口学的研究一直是不可姑且的,其意义更加不可估量。就1994年联合国于人口与发展的大会上指出的人始终处在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心可看出人口的预测、研究以及控制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2],人口问题在21世纪已经成为了世界性关注的难题,对于我们脚下地球多能承受的负荷是有限的,为了整个系统以及阶级人口能够平衡发展,人口研究、预测以及控制成了必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口是地区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资源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直接受人口数量的影响,准确的进行人口预测是保证我国能够进行社会决策、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制定相关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也是能够保证合理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制定区域经济的重要科学依据[3]。
赣州市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建设干越、赣闽产业合作区,并且赣州将加强与厦漳泉、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经贸联系,以打造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新局面[4],可见赣州经济在迅猛发展,于是为了配合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其人口问题便迫在眉睫。本文以赣州市人口所具有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赣州市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
1.3 国内外对人口时序变化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
关于
人口时序变化以及空间结构的研究随着经济发展之迅速和人口增长之快速已成为了近半个世纪世界各国热点问题之一。就时序变化而言,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其研究,张秀英等于2015年采用GM(1,1)模型对东北三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左永君等于2015年对乌鲁木齐市人口时序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预测;李永浮等于2015年对2015年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了预测;李青翠等于2015年利用GM(1,1)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拟对烟台市未来4年人口进行了预测等等。就人口空间结构研究而言,其研究成果也众多,李恒凯等于2011年在地里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人口时空分布进行了模型;宋程前昌等人于2015年对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以及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刘楝子 于2015年对重庆市的“一圈两翼”战略中其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王宏艳于2015年对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机理、过程以及效应进行了研究等等。由于各国对人口研究的关注,使得其硕果累累,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对于人口的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迅速。
第二章 赣州市的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赣州市的概况
赣州市作为江西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位居江西城市第二,通常被称作赣南地区,赣州以
东与福建龙岩和三明相接,南至西南与广东韶关、河源以及梅州相邻,西临湖南郴州,北靠江西抚州、吉安,地处东南海地区并往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成为我国内地通向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根据新城市的规划,可以分为六大-片区,其分别是水东片区、开发区片区、赣南大道片区、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以及峰山片区。其中,章江新区将是赣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会将其规划建设成居住、商务、行政、文化及博览等集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使其成为新赣州的文化、商业、贸易、行政、居住金融娱乐以及体育中心,最终成为赣州的中央商务区。赣州主要的经济指标已经保持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成为江西第二个挤入全国百强城市的地级市。
2.2研究方法
2.2.1地统计学发
运用地统计学知识对人口空间的研究主要采取地统计学中的协方差函数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在检验某一空间变量的观测值时看其是否与相邻空间点上的观测值显著相关联[5]。若毗邻的两点上值同时表现高或者低,便可以称这位空间的正相关,否则为负相关。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于地理统计学中较多,发展到如今已有多种指数,但是最主要的指数只有两种:Geary的C指数和Moran的I指数;其中协方差又可以称作方差,是用来对区域化随机变量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表述的参数。
2.2.2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科学方法,其将所分类的对象放置在一个m维空间中,分类标准是空间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即亲属程度,聚类分析能够根据样本的特征将该样本在性质方面亲属度的不同将其自动分成多种分类结果[6]。在聚类分析中亲属程度的测量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体间存在的差异程度,一般是通过观察看其是否明显不同于其他个体;二是通过个体间存在的相似度来判断。在对赣州市人口的研究中采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将其人口状况有较高相似度的区域分为一类型,而类别不同则人口状况差异大,此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地区差异导致的人口状况不同的分析。
2.2.3 时间序列趋势模型
经过各国长期对人口的研究,其衍生出了很多针对人口预测的方法,例如:时间序列法、劳动平衡法、人口年增长法、GM(1,1)灰色模法等等,本文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法对赣州市人口进行预测。
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是指在某一个时刻t所对应的随机观察值y之间构成的期望值数列E(y)于整个时间段内的改变,即E(y)=f(0,1,...;t),t1,2...,其中f(0,1,...;t)在研究范围内表现出显著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时间序列分析一般应用于系统描述、系统分析、预测未来以及决策和控制方面。
第三章 赣州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最近几十年来,赣州市的人口变化相对较稳定,其增长速度不明显。2015年11月赣州市进行了第六次人口大普查,其结果如下:全市的常住人口总数达8368440人,其中不包含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与2000年的人口总数7586743相比,十年内增加人数781697人,增长率为10.30%,每年平均增加78168.7人,即年平均增长率为0.99%。另外,全市共有2062318户家庭户,家庭户人口总是为7923859人,占据总人口数的94.69%,平均每一个家庭含有 人口是3.84个人,相比2000年增加了0.03人。根据相
关资料得到赣州市从2000年到2015年各年份的人口数分别为:794.16万人、807.73万人、818.49万人、831.20万人、845.65万人、845.69万人、861.15万人、877.04万人、888.95万人、896.99万人,由以上数据可知赣州市整体人口增长速率较平稳,为出现太大的波动。在性别时序变化方面赣州市全市的常住人口当中有4288929人为男性,占总人数的51.25%;4079511人为女性,占总人数的48.75%。若以女性为100来计算,则人口性别比为105.13.年龄时序变化中,1-14岁人数为2052904人,占总人数的24.53%;15-64岁人口数为5653008人,占总人口数的67.55%;而65岁以及大于65岁的人数为662528人,占总人数的7.92%。相比2000年的数据,0-14岁人口所占比值下降了3.41%,15-16岁人口比值上升了1.93%,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值上升了1.48%。由此数据可知,赣州市的人口正趋向于老龄化。
第四章 赣州市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
4.1 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根据2015年赣州市20个地区所具有的人口数量以及行政区域面积,得出了各地区人口的密度,其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行政区域面积,其赣州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为:赣区1163.18人/km,赣经济技术开发区1187.21人/km,赣县203.81人/km,南康市444.44人/km,瑞金市269.61人/km,金南县131.58人/km,龙南县188.96人/km,定南县145.60人/km,上犹县178.64人/km,崇义县87.49人/km,大余县212.05人/km,信丰县243.22人/km,安远县147.39人/km,会昌县150.61人/km,寻乌县129.79人/km,干都县349.12人/km,兴国县248.83人/km,宁都县177.65人/km,石城县190.95人/km,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赣州市各地区人口密度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其得到的结果,参照人口密度13.5人/km的标准将赣州市人口密度 分成2种类型:高密度地区和超高密度地区。 2222222222222222222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近几十年来,赣州市的总人口以比较平缓的形式增长,从2000年2015年,人口数便以年平均率为0.99%均稳增长,但是根据0-14岁人口所占比值下降了3.41%,15-16岁人口比值上升了1.93%,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值上升了1.48%可知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所波动,赣州市人口正趋向老龄化。赣州市人口时序以及空间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其研究已是当前一项首要任务。
5.2展望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聚类分析法、GIS以及地统计学法等多种方法对赣州市人口的时序变化以及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所得结果较为理想。由于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存在不全面性,其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精准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应更加全面,为将来的赣州市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3:4-9
[2]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外事司编.人口与发展国际文献汇编[M],背景;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3]李雄军,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量的时间序列拟合与预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25(6);79~83
[4]国务院关于振兴中央苏区文件.中国政府网.2012-07-02[引用日期2015-0513]
[5]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模型优化[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5:604~607
[6]刘渝琳,赵卿,聚类分析法在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实证中的应用[J].知识丛林.2015,7(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