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少年中国说原文小学版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少年们作为中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了解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传统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绘画和书法,来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绘画和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中国绘画和书法,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音乐、舞蹈和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参与这些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艺术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来了解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也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节日。通过参加传统节日的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古代的圣贤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和智慧,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文明的重要资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另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其他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作为少年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行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少年中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少年中国说原文小学版
作为少年中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和重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作为少年中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作为少年中国,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作为少年中国,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中,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作为少年中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要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中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肩负起祖国的希望和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少年中国说原文小学版 篇三
少年中国说原文小学版
“笔锋常带情感”是梁启超“新文体”的又一特色。而他写政论文,也往往以抒情之笔出之。《少年中国说》通篇就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似乎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成。
少年中国说原文
天地苍苍,乾坤(qián kūn)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中国少年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xia)汪洋。潜(qián)龙腾渊(yuān),鳞爪(zhǎo)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huáng);鹰隼(sǔn )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将发硎(gān jiàng fā 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zāi),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译文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其他人,完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少年明智国家就明智,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盛国家就强盛,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比欧洲胜,国家就比欧洲胜,少年在地球上称雄,国家就在地球上称雄。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它发出的光芒无限长。黄河在地下河涌出,一泻汪洋。潜藏在深潭的蛟龙腾跃起来,鳞片和利爪飞动高扬。小老虎在深谷中啸鸣,各种野兽被吓得震恐惊惶。雄鹰和猛隼试试翅膀,扇起的风尘一拢一张。珍奇的花开始含苞孕籽,生机勃勃美丽光鲜。新磨的干将宝剑,锋刃发出耀眼的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踩着黄土。从纵的时间看,追溯到千古,从横的空间看,包括四面八方。前途似海洋那样广阔,未来美好的日子正长。真美啊,我们的少年中国,跟蓝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同少年中国一起永远年轻!
少年中国说赏析
《少年中国说》这篇政论,其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强烈的批判性。此文以主要篇幅用于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其中心扣住一个“老”字。而在备述“老大帝国”的种种“老大”现象之后,特别去着力揭示当时那些手握“国权”的“老朽之人”的卑微的人格,空虚的灵魂,尸位护权的自私心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老”“少”,主要表现在灵魂、精神的“老”“少”,而国家精神的“老”“少”,又主要取决于“握国权者”其人如何。他说,西欧、日本之所以称中国为“老大帝国”,首先“则以握国者,皆老朽之人也。”而这些人本来就无德无能,“自其少壮之时”,就不知亚洲、欧洲为何地,汉祖、唐宗为何人,再加上封建伦理、官场倾轧
的“搓磨”“陶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其肉体已非盲则聋,非跛则瘫,“步履”须左右扶捉,“言语”更“不能自了”,而将“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交于其手,国家精神怎能不老,民族气血怎能不衰!更严重的是那些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们,在极端自私心理的支配下干出来的坑害民族、贻误国家的种种行为。在中国古代的散文作家中,很少有人以冷静、客观的心理分析见长,而梁启超在这里几乎是借用了欧洲小说家描摹人物心理的手法,对那些手握国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状态作了无情的解剖。他说这些人,“积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才弄到“红顶花翎”,“中堂名号”,自然要“出其全副精神”“以保持之”。这些人,“既七十矣,八十矣”,“今日且过”,管它明日;“今年且过”,管它明年!为自己能够“快活”地了结余生,自然甘愿“割三头两省之地”,“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人民”、“赎我一条老命”!“以此为国,安得不老且死”!这真是入木三分的精彩刻画!梁启超以“老”为中心,对清帝国所作的系统批判,确实抓住了封建政体的痼疾。但是,他对于“少年中国”的本质、特点、精神、追求的描述却是朦胧的、肤浅的,而把一切希望不加分析地寄托于中国新起的一代少年,也是片面的进化论观点。他对于少年中国的未来,于字里行间,虽然充满了炽热的情感,但他到底也没能指出一条奔赴未来的可行之路。《少年中国说》的另一特点是其形象的丰富性。形象性是中国古代政论文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早就有贾谊《过秦论》那样的传诵千古的名篇。梁启超的散文则把传统散文创造出的意象体系,大大地扩展了、丰富了。其写“老”则不仅用“夕照”,用“瘠牛”、用“秋柳”、用“陨石”,用浔阳江头的琵琶妇,西宫南内的白发女等等民族的、传统的、为人熟知的形象,作多侧面的揭示,而且大量地运用了新时代、新生活、新知识、新事物提供的丰富形象。诸如“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拿破仑的流放,阿剌飞(或译阿拉比帕沙)的幽囚,玛志尼的革命等等,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华的帝国之外的广阔世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要使古老的民族恢复青春,就必须以欧洲为师。更值得赞赏的`是,梁启超使用丰富的形象,不仅围绕着一个思想中心,而且在众多的形象之中也是有主有从,突出了中心形象。这个中心形象就是手“握国权”的“老朽之人”。如果没有这个中心形象,前面的形象虽然丰富,但难免杂乱,有了这个中心形象,前面丰富的形象就与之共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集中地为批判、揭露腐朽的清廷服务了。
创作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作者简介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后投康有为门下,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人称“康梁”。1895年春,梁启超再次赴京会试,并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是为“公车上书”。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变法维新。其间,梁启超表现活跃,他的许多政论借助早期的媒体宣传开始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梁启超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一生著述宏富,其《饮冰室合集》凡148卷,计一千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