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经典5篇)

时间:2017-01-01 01:14: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 篇一

标题:《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解读与教学设计

引言: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是一篇经典的神话故事,讲述了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内被猴子们一致推举为新的猴王,并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这个故事。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这个故事,并进行问题回答,确保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讨论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以及《花果山拥立美猴王》中猴子们为什么选择孙悟空作为新的猴王。

4.创作故事: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可以是他们自己担任主角或其他动物担任主角,并在故事中展现智慧和勇气。

5.分享与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将自己创作的故事呈现出来;

2.可以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创作故事的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创作故事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2.可以评价学生在分享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 篇二

标题:《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

引言: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和理解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

四、教学活动设计:

1.故事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或展示故事图片,引发学生对《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兴趣。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猴子们选择孙悟空作为新的猴王?”、“你觉得孙悟空是怎么证明自己能胜任猴王的?”等。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重新演绎《花果山拥立美猴王》的情节。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一些新的情节和对话。

4.创作故事: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类似的故事,可以是他们自己担任主角或其他动物担任主角,并在故事中展现智慧和勇气。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如“你的故事中主角是如何证明自己能胜任某个角色的?”、“你的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情节?”等。

5.展示与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和展示中学会欣赏他人的创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创作故事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2.可以评价学生在分享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3.可以收集学生创作的故事,评价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3)主旨及意义

  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镌抓耳挠腮石碣顽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采花觅果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阙què须臾xūyú圪蚤gēzǎo濯zhuó

  溅jiàn挈qiè樽罍zūnléi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拖男挈女,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序齿排班,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

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小学六年级语文《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案(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