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通用6篇】

时间:2015-03-09 03:49: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份行动方案,以确保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介绍一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首先,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教育部门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行动方案将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更新教材、培训教师和改善教育设施等,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行动方案还将关注教育公平。教育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动方案将采取措施,包括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提供更多的奖学金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行动方案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行动方案将提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开展社会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最后,行动方案还将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教育部门需要与产业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产业的需求和趋势,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行动方案将通过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开展实习和实训等方式,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总之,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份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二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为了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门制定了一份三年行动方案。本文将重点介绍行动方案中关于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的内容。

首先,行动方案将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行动方案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建立多种培训机制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行动方案还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动方案将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和加强家校合作等,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行动方案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行动方案将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行动方案还将加强教育评价和监督。教育评价和监督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行动方案将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和监督体系,包括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等,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教育评价和监督等措施,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份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三

  为确保《桂林市雁山区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23年)》(雁政字〔2022〕3号)和《桂林市雁山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区委教〔2022〕1号)目标任务有效落实,现将《〈桂林市雁山区教育局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23年)〉和〈桂林市雁山区教育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以下简称“任务分解表”)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园、局各办要将落实《桂林市雁山区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23年)》(以下简称“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桂林市雁山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本单位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部署,积极推动本单位本部门承担的各项重点工作,逐条逐项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责任领导负总责、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具体负责、全员参与全力落实的责任机制。相关单位、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单位,全力抓好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

  二、统筹抓好落实

  《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3年)〉的通知》(桂政发〔20xx〕34号)《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23年)〉的通知》(市政〔2022〕5号)要求制定的我区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对自治区、桂林市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所做的具体细化,力争通过3年时间,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是根据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持续深化教育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争创桂林一流教育。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将这两项重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部署,统一抓好落实。

  三、制定实施方案

  各责任部门要对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量化,对指标类、项目类任务要明确

阶段性目标;对不能量化的工作任务,要有具体工作落实措施,明确具体负责人、督办责任人,明确工作进度、工作时限、具体措施等。落实分工任务过程中还需增加责任部门的,由责任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相关责任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和责任部门要求,制定涉及本部门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四、建立工作机制

  各责任部门要坚持负责人具体负责、整体协作的原则,完善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责任部门要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对经协调仍未能解决的问题,应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及时向责任领导报告。相关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助责任部门开展工作,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责任部门要建立节点倒逼机制,将全年目标任务落实到各阶段、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动态跟踪,以节点落实来倒逼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问题分析报告制度和工作进展反馈制度。建立核心指标推进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区教育局督导办将于每季度结束3日前进行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五、强化督查考核

  区教育局督导办要建立《任务分解表》落实情况台账清单,逐项跟踪督查;要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在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区教育局督导办开展专项督查;要建立定期汇报机制,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各责任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

  各责任部门要将重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督查计划,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经常性开展工作检查,督促责任人加强管理,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六、按时报送材料

  请各责任部门于2022年7月起,每月10日前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2023年1月10日前将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通过邮箱报送区教育局督导办。联系人:刘开娥,联系电话:8991650,18978674532,邮箱:ysqdds@163.com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四

  为推进武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根据《江苏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常州市武进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区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争当教育改革排头兵、争做创新发展先行者,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社会服务水平,为推进“两湖”创新区和最美湖湾城建设,争创更多“第一唯一”贡献教育力量。

  二、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市“532”发展战略,打造全市领先、全省前列、长三角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窗口,打响“吾有优学”的武进品牌,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质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高质量教育。到2024年,高标准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全面建成有创新力、影响力、发展力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教育攻坚行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深化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理顺“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监管。针对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类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规范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学校整治方案,开展社会风险评估,2022年完成新市民学校整治,有效推进教育公平。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开展经常性督导评估和动态监测。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实施作业改革,提升课堂质量。创新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校外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完善规范校外培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实现100%学校“作业提质、课堂提效、教研提档、服务提标”,学校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学生负担显著减轻,校外培训规范有序,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减少。

  优化教育体制机制。推进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推进学前教育更好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经费保障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的“三个优先”和两个“只增不减”,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学校治理机制,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二)实施“五育”融合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展“吾育100”工程。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的学生,实现100%孩子都有专长,100%学校都有特色,三年内全区打造思政、体育、艺术、科学、劳动等特色学校100所。突出德育为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育,每年评选区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开展科创教育的教学实践,打造科创教育品牌。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项目建设,增强体育素养,改善学生体质。加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计划,打造全区域中小学艺术联盟,探索艺术特长生贯通培养模式,创建市“书法教育示范区”。强化劳动育人,依托太湖湾劳动教育基地,探索劳动实践教育新样态,形成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开创“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育人体系。统筹各学段培养目标,优化学生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多元性和科学性,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优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务、支持和保障体系。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加强“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建设,每年开设百场讲座和家长课堂,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探索“创新人才”培育新路径。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绿色通道”,每年选拔一批学生进入省前中“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试点。引进优质师资,搭建平台,设立数理化、信息等领域重点项目,努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探索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设学生创新创造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创新实验大赛等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

  (三)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建立“双减”政策下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推进课堂转型、作业提质、深度教研等领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校制定“一校一案”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三年内评选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项目50个,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2个。组织全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总结提炼各校特色,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宣传推广“武进经验”,推动育人方式改革。

  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提升科研活动参与率,三年内实现两个“百分百”:100%的中小学承担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0%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高标准建设好各级教科研基地,三年内创建市示范教科研基地1所,评选表彰区教科研示范学校50所,区教科研领军教师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适切度,完善四级课题网络,优化教科研课题结构,聚焦区域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设立20项左右专项课题。遴选精品项目持续培育,三年内,评选并持续孵化30项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每学年组织1次区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广活动。提升教科研的贡献度和区域教育的影响力。

  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按照“区级公共平台+校级智慧校园+班级智能教学”的三级建设模式,探索“未来学校”建设,形成武进特色的智慧教育体系。优化智慧教育环境,每所中小学至少建成1个智慧教室,实现名师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学”与“差异性教”相统一的智能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人成长空间,形成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实现100%的中小学成功创建为省智慧校园,每年至少创建1所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实现各学段协调发展。扩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范围,2023年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三年内创建18所省市优质园。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以“市幼小衔接实验区”“课程游戏化”等为抓手,推动幼儿园品质提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市“新优质学校”12所,2024年高标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支持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支持省武高争创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到2024年,全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比例力争达100%。

  (四)实施培根铸魂行动,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优化教师评价机制。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评选为抓手,建立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三年内,建设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20个,评选“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30所。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各类教师培训“第一课”内容,健全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将治理师德师风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畴。

  完善教师队伍培育。三年内,根据我区公办中小学生源数变化情况,结合新市民学校分流、上级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相关部署等工作,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数,有序新增教师。公办幼儿园编制教师和员额管理教师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特优教师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启动“吾有优师”培育计划:设立新教师培训基地10个,探索新教师成才新路径;组建区“名教师工作室”50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三年内,培育15名“苏教名家”、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100名“武进名师”,1000名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争中小学市、区两级梯队教师比例达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高教师交流质量,确保每年教师交流人数不少于应交流人数的15%,其中骨干教师数不少于交流人数的20%。继续推进“1+X”绩效工资改革,激发队伍活力。巩固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备案聘用教师保障,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完善编外教师收入提升机制,保持队伍稳定。

  (五)实施卓越领航行动,打造一流校长团队

  优化校长选拔模式。严格校长选任程序,强调德才兼备。建立“武进区教育系统管理人才培养梯队库”,三年内充实后备库人才600名。实施“未来校长”培养工程,依托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层干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内重点培养校长、副校长后备人选300名左右,为建设高质量队伍奠定基础。推行“武教英才计划”,制定激励政策,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创新校长培育方式。构建全面提能的培养体系。依托校级领导任职资格培训班、“武进教育讲堂”、“校长聚焦课堂”等载体,实施精准施培。继续开展好“名校长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长成长俱乐部”。采取“内修+外研”和“递进式导师制”培养模式,助推校长专业成长。开展校级领导职级制改革试点,三年内评选星级校(园)长100名,星级书记30名,为促进武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校长监督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队伍。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强化监管职能。建立校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开展综合分析。建立立体监督网络,实施巡查计划,三年内巡查学校30所,离任审计100%全覆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打造一支风清气正的校长队伍。

  (六)实施“集团化3.0”行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针对武进教育实际,着力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托名校优质资源和品牌效应,实施品牌孵化计划,采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对新建学校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名校集团化办学支持政策,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区域内集团校师资互派计划,加强对集团发展性绩效评估监测考核。完善名校资源的动态再生发展机制,重点板块新建学校实现100%名校资源全覆盖,推动武进核心区域教育的整体高品质发展。

  实施乡村教育振兴。依托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管理共通、师资共育、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探索以集团为平台的教师交流轮岗模式,引领校与成员校每学年互派不少于5人的交流教师团队,实现学科全覆盖,逐步实现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的共享。深化城乡一体化教育协作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以“硬件设施更新+师资队伍升级+课程文化培育”发展模式,为乡村学校赋能,推动学校提升办学品质,让乡村学校迅速成长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城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三年内打造优质乡村学校15所。

  促进优质学校成长。充分发挥中坚部分学校的力量,成立“优质学校成长”联盟,强化竞争合作机制,统一联盟内素质教育考评标准。制定学校三年成长计划和发展规划,召开联会和论坛,提升学校主动发展能力,在创新管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携手共进,促进学校成为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发展共同体”。通过高质量的校际协作共享,提升武进优质教育群体质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优质学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实施产教融合行动,建设职教创新高地

  推进产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武进区产教融合促进办法》,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充分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试点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1-2个。制定《武进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建设指导意见》,聚焦区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和骨干院校,组建产业学院集群1个,联合区域中小企业共建企业学院N个。完成常高职产教融合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质量。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实施。出台《武进区产业导师评聘办法》,推进校企互聘兼职的双师队伍建设,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3个。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在企业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工作站10个以上,建设省级、争创国家级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推进校企共同研发课程,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共同指导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双创大赛”,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区和最美湖湾城建设,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区域职业教育供给,区内对口合作企业100家,每年为地方培养实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进区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管理和激励办法,锚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和建设,每年培育省、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不少于2家,力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取得突破。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园区联结,探索建立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共建”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促进城市、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共同提升。

  (八)实施平安校园行动,提供和谐安全保障

  建设高质量平安校园。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建设,压实校园安全责任,优化部门联席联动机制,完善学校安全防控体系。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工作,依托校园专属网格系统推广使用,全力防范消除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努力把每所学校建成安全标准更高、稳定基础更牢、师生员工更满意、社会各界更认可的高质量平安校园。2022年创建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

  推进校园安全保障工程。推进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总结推广一批平安校园建设和校园及周边治理经验成果。推进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设,加大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着力开展校园智慧安防建设,三年内建设15-20所“智慧安防校园”。大力推进校园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三年内完成全区20所公办幼儿园消防设施改造任务。

  深化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推进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深化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用好武进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制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方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体验和技能训练。推动安全教育实践(体验)阵地建设,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为主题的综合性中小学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体验式安全教育,开展多样实操和培训课程,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安全素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区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委办局及各地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形成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形成工作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强化资源保障。结合“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和最美湖湾城等布局规划,编制《武进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xx-2035)》和武进“两湖”创新区域教育专项规划,推进“两湖”创新区基础教育配套建设,优化全区教育规划布局。高效率、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教育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推进《武进区教育“强弱项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3年)》,增加优质学位供给,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三)强化宣传保障。充分提炼武进教育发展理念,打造“吾有优学”品牌特色,每年举办“教育发展论坛”“教学成果汇报会”,宣传推广教育发展成果。整合媒体力量,深度报道武进教育特色亮点,形成全媒体立体化宣传格局,切实提升武进教育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组建“武进教育好声音”团队,提升宣传队伍素质,营造教育发展和谐氛围。深化跨区域、跨层次教育交流,进一步输出“吾有优学”品牌,提升武进教育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强化督导考核。区委、区政府将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纳入对各乡镇及区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区委、区政府将教育工作作为督查重点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高效落实。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五

  为贯彻落实《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发〔20xx〕6号)和《汕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2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推动城区教育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把城区建设成为教育中心,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宏伟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存在问题为主要导向,大力实施城区教育“九大工程”,全面解决城区教育发展“师资弱”“基础差”“不均衡”“质量低”等问题,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补齐发展短板,强化薄弱环节,提升质量水平,推动城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城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市上游、接近全省中游。

  (二)具体任务

  1.学前教育普惠发展。20xx年,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的占比达到80%。至2022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办园质量稳步提升。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加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一批学校,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全面消除“大班额”问题。至2022年,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所,新增学位3800个。中考合格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

  3.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新改扩建汕尾中学、新城中学、田家炳中学等普通高中学校。至2022年,全区建成2所以上在党建、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的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高考各项指标逐步提升,力争到2022年本科上线人数完成率名列全市前茅。

  4.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至2022年,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成为市级重点中职学校;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提高毕业生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5.教师学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80%,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70%,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0%,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4%,中职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0%。

  6.提升城区教育首位度。把新城中学、田家炳中学打造成全区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把凤山初级中学、逸夫初级中学打造成全区初级中学示范性学校,把凤山街道盐町头小学、香洲街道光明小学打造成全区小学示范性学校,把汕尾市城区中心(东古)幼儿园打造成全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把东涌中学、红草一中、捷胜中学、马宫中学建成软硬件达标、教学质量较好的标准化乡镇寄宿制学校,振兴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东涌镇为试点,打造“东涌镇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构建城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全面提升城区教育首位度。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

  1.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成立区委教育工委为契机,加快推动理顺教育系统党员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中共汕尾市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统一归口管理、指导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人才培养机制,配备党务工作者,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牵头单位:区委教育工委,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

  2.构建“党建+”新模式。坚持“党建+教育”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学校发展、教育质量、师德师风等关键环节抓党建,突出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保证方向、提供动力。推动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比学赶超、赛龙夺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区委教育工委,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二)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1.着力提升校长能力水平。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校长选拔和培养长效机制,进行梯次培养,有序选拔;实施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增强名校长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实施校长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升校长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素养,逐步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搭建成长平台。用好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政策,每年争取深圳选派一批名校长到城区挂驻帮扶,服务时限不少于3年;每年选派一批城区校长、副校长或中层干部到深圳跟岗研修,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借脑借力发展。三是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中小学领导班子考核办法,严格考核评价程序,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专业标准作为校长管理学校、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全区中小学领导班子考核,继续对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校长给予奖励并延伸到学校班子成员。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才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校长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2.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从20xx至2022年,每年引进80名以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每年教师退休空缺职位全部用于招聘新教师。落实省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每年定向培养10名以上教师。二是全面提升在职教师学历。实施学历晋升补贴计划,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后,并承诺继续在城区工作满8年的,给予学费全额报销。服务期未满且离开城区的,以上补贴须全额返还。加快推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打造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基地。20xx年底完成区教师发展中心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20xx年初投入使用。以教师发展中心为阵地,举办学科专业培训和通识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实施革命老区教师全员轮训工程,从20xx年至2022年,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结对,对全区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全员轮训工作。三是加大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区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对我区公办学校的校长、教师被认定为区级及以上的“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任期内每月发放特殊岗位固定补助(省级400元、市级300元、区级200元)。经市级以上考核被评为优秀工作室的,给予每个工作室3万元奖励。每培养1名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分别给予主持人最高5万元的奖励。四是实行教师合同聘用制办法。各学校急需增加教师编制,但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可探索实行教师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区教育局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区财政保障工资核拨。五是加强编制统筹和转岗管理。对患重大疾病、长期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满足提前退休退职条件的可以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退休退职。对未达到提前退休年龄、经区教育局考核不胜任教学工作的,转岗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转岗后空缺职位全部用于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六是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制订出台教师年终绩效奖金考核指导意见,奖勤罚懒,调动教师积极性。七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要在盘活学校教职工编制数量、加大教师队伍补充、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拿出举措,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

  3.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师德教育。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建立新入职教师宣誓制度,突出正面引导,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意识,树立教师廉洁从教、潜心育人的自觉意识,着力培养和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二是加强师德模范宣传。大力挖掘并宣传“感动城区年度教师”“城区‘四有’好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扬奖励宣传活动,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宣传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三是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公平地对教师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评价;科学使用考核结果,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和业务考核的核心内容,在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教师自觉维护良好师德形象。四是完善违规惩处制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执行教师坐班制,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明查暗访,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严厉查处违规补课、有偿补课行为,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全区师德师风情况进行评估,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五是建立师德师风信用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师风不正、信用缺失等问题。(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三)实施青少年塑魂育人工程

  1.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区委常委会每年要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不少于一次,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为师生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建立齐抓共管思政课建设工作制度,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和思政课程实施力度,切实办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市、区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开设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促使青少年学生自觉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民主法制和网络安全等教育,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团队衔接,常态化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各中小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加强学生的体质监测,增强学生的体质,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妇联、团区委)

  3.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公安、卫健、市场监管、城管、综治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落实联合专项整治,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教育系统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巡查力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探索设立“校园警务”,保障在校师生安全。要加强公共卫生和消防安全工作,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卫生防疫和安全防护意识。要加强学生法治教育,严肃校规校纪,坚决防止校园欺凌等校园暴力行为发生,为师生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工程

  1.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大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取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扩班增容和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约3200个公办学位,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园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的攻坚目标;至2022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公办园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2.着力解决幼儿园建设用地。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建设用地问题,老城区要通过购买、迁建、改造等方式腾出教育用地,新城区要优先规划好教育用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坚持做到与居民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加快实现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行政村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

  3.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省委编办关于幼儿园师资配备的规定配足幼儿园教师,吸引优秀幼教人才到公办幼儿园任教。教师编制一时难以落实的,可探索实行教师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区教育局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区财政保障工资核拨。完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制度,20xx年最低标准为400元/年,20xx年提高到500元/年,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机制。(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完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优化幼儿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构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幼儿园课程。培育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巩固并提升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坚决防止伤害幼儿事件发生。(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五)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1.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要高度重视学校布局调整,合理调配好教育资源,科学合理撤并“麻雀学校”。中心区要梯次迁移高中学校,增加学位供给,缓解学位紧张压力。20xx年至2022年,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所,新增学位3800个。“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明显改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实施班额控制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七年级、一年级新生班额分别控制在50人以下和45人以下。(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

  2.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实施强校帮扶弱校制度,推进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和分校区管理,实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创新驱动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以东涌镇为试点,打造“东涌镇教育集团”,探索推行“一校多区”集团化办学,为全区提供可复制的办学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实施好“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要高位推动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该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借脑借力提升我区教师能力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4.积极推动民办教育。积极发挥民办教育作用,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城区。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制度、落实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

  (六)实施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实施“决胜课堂”行动。突出课堂核心,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化“集体备课”,推广“推门听课”,开展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全覆盖教学视导。(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区教研部门、各学校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业水平,中、高考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查找问题,找准弱项,落实整改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状况分析,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融合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及成果应用,将监测实施和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评聘)等挂钩,促进校长加强管理、教师改进教学、学生努力学习,确保到2022年,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及格率、优秀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深化教育科学研究。一是树立教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意识,打破“教科研”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立足“问题”做研究,把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中考和高考普遍性规律的研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备考效能。三是积极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探索推进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新模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率、入围率和优先投档率。四是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机构建设,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加入教研机构。五是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尤其要加强市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到2022年,全区市级课题结题要达到32项,省级课题申报要达到10项,结题率要达到90%以上。每门学科都要打造出一定数量的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课,具体数量由区教研部门做好规划。六是加强教学指导。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大力抓好优质课评比、推广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4.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立足实际找准学校发展定位,一校一策,形成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破解高中“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难题。鼓励学校在党建、科学、人文、数理、外语、艺术、体育、技术等方面形成学科优势,彰显学校个性风貌,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5.加强教育督导。要高度重视督导团队建设,按规定配足督导室工作人员,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多渠道挑选一批教育专家、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组成教育督导团队,每所学校至少1名责任督学(1名责任督学可挂牌多所学校)。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每学期进驻薄弱学校进行解剖,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严肃追责问责。(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6.加强奖教奖学。要设立教育基金会,通过政府拨款、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和捐赠,多方筹措资金,对高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对教育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重奖,每年教师节要继续通报表扬优秀教师,并给予奖励。区财政局要拨给高考备考激励教师经费。对贫困生且学习成绩优秀的要加大帮扶资助力度。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给予重奖。(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七)实施职业教育品质提升工程

  1.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建设。加大中职学校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扩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提高中职生源总量,提升中职人才质量,至2022年,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普职比基本相当,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财政局)

  2.优化中职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科学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整合优化非主干专业,加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专业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调中职学校和企业、园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在推进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确保职业教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根据中职学校专业需要,实行弹性教师聘任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职校担任兼职教师,经区政府批准后,其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局解决。配齐“双师型”教师,教师编制一时难以落实的,可探索实行教师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区教育局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区财政局保障工资核拨。(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八)实施特殊教育扩容提质工程

  1.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规模。到20xx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加快完善区特殊教育学校配套设施设备。鼓励增加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鼓励举办适合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提高特殊学生的生活能力,让特殊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区残联)

  2.保障特教教师和经费配备。采取灵活措施配齐特教专任教师,招聘特教专任教师允许简化程序,直接到特教学院进行现场招聘。采用政府雇员或劳动派遣的形式招聘助教和生活老师。要优先保障特教经费及特教岗位津贴。探索建立残疾学生生活费(午餐费)补助政策,探索实施校车接送服务,由区财政局保障经费核拨。(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

  (九)实施信息化融合创新工程

  1.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应用融合发展。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校园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市高考定点考场视频监控平台及视频会议系统、明厨亮灶、智慧教务管理、云阅卷应用、学生入学报名收费管理等实行信息化管理。(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财政局)

  2.推进基础教育教学与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线上直播互动课堂、同步课堂、AI教育教学测评等教学应用。到2022年,建成3个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培育2个市级现代化标杆学校,打造1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标杆项目,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财政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推动城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要牢固树立“抓好教育是本职,抓不好教育是失职”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面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理顺政府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推进教育领域行政审批改革,精简教育办学、建设等行政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为师生办事提供便利。要减少各类非教学检查、评估,不安排教师做与教学无关工作,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大保障力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的“六大”优先发展机制,不断强化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区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给予全力支持。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和“两个不低于”落到实处。

  (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各有关部门要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条件,在资金、土地以及教职工编制、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等关键问题上,出台针对性强、实操性好的政策措施。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要强化教育领域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规律,重点展示全区教育系统发展成果、典型经验、生动案例、模范师生,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推动机制。将《汕尾市城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2年)》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件一件抓落实,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区政府将开展经常性检查督促,建立健全教育重点项目督查通报机制。区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进展情况汇报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推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任务落实。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篇六

  为深入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宁党办〔20xx〕4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十大行动”为载体,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补齐教育短板,着力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贺兰路径,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贡献教育力量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优化教育结构。坚持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3年,建立起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公平性、开放性、协同性、融合性全面推进,资源支撑更加有力,师资队伍更加优质,育人方式更加科学,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区县域前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样板。

  ——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健全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园)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幼儿园党建工作体系,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改革创新的凝聚力。

  ——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的教育发展格局,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

  ——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多样化更加鲜明,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氛围更加浓厚。

  ——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队伍建设、办学机制、综合评价、育人方式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化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教育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施政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

  ——合作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加强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的交流合作体系,构建起共建共享、共赢共荣的优质教育发展大格局。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破解群众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大班额、择校热、负担重等教育热点难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行动

  1.突出德育实效。加强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组织开展好“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同上一堂思政课,共话民族大团结”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题研究,积极培育区市思政名师工作室,每年打造1节区级、2节市级、20节县级优质精品思政课例,推动实现“一校一精品课例”“一师一优质课例”。加强德育科研,制定德育工作实施细则,构建学校德育主题班会体系,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发挥共青团、少先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育人作用,选树德育工作典型,每年培育1所区级、2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打造1节区级、3节市级、10节县级红领巾精品队课,推动形成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格局。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组织做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角色扮演、大家访等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抓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全面净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提升智育水平。聚焦课堂教学,落实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完善优质课标准,广泛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方法。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培养和形成。开展调研课摸底、推门课检查、优质课评选、竞赛课展示、示范课推广。

  3.坚持体育强基。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三大球”项目,推广武术、太极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试点开展冰雪项目,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打造一批“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评价办法,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活动管理能力,巩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创建成果,加强视力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

  4.注重美育熏陶。建立健全美育协同机制,组建学校美育教学联盟,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机制。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开足开齐上好音乐、美术和艺术鉴赏等艺术类课程。积极引进优秀文艺工作者进校园,持续推进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及高雅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活动。鼓励师生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包括歌剧、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并定期交流展示,让每个学生至少具有一项艺术爱好、掌握1-2项艺术技能,打造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招收一批艺术素养高的学生进行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与影视等方面的联合培养,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5.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课表,构建目标明确、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体系,做好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结合学段特点,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加大资金保障,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打造校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定期组织学生走入农村、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工业体验、高新科技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二)实施教育资源增量扩容行动

  6.优化学校布局。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幼儿园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布局足量教育设施,适当预留发展空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内容纳入空间规划,在土地招拍挂方案论证中充分征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落实好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严格按照《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有关要求配置教育资源。

  7.扩大资源供给。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新建、扩建20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7所义务教育学校,在德胜片区规划建设1所高中,到2023年,县城内小学达到11所,县城内初中学校达到5所,保证县城内学位充足。从2023年秋季起,所有中小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班额。

  8.优化教育资源。坚持城乡统一的办学标准,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全部达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新建学校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教育装备的采购要有前瞻性,要严格按标准配备。

  (三)实施教育体系提档升级行动

  9.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配套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按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调整完善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优化办园结构,加快幼儿园建设。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按照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鼓励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依法支持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幼儿园办园结构,推进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均衡协调发展。2022年,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县。到2023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稳定在100%,85%以上的班额达到国家认定标准,新增自治区级示范园2所,自治区级示范园占比达到20%。

  1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普及程度、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等方面均衡配置。推动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学校布局,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办学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落实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到2023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

  11.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按照增强个性特色化、群体多样化的导向,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发展,力争“一校一品牌”。全面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建设,鼓励普通高中从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探索多样化办学形式、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结合“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校,形成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教学富有创意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到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办学体制和育人方式进一步优化,办学多样化特色化进一步凸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12.特殊教育延伸融合发展。谋划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增加特殊教育资金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形式的岗前和在职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快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建设,配套建设资源教室。支持中小学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学校原则上达到无障碍建设标准。

  13.终身教育持续推进。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建设一批乡镇老年人学习场所。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居民学习需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4年。探索建立“终身学习卡”“职业培训补贴券”制度,健全培训前补贴和培训后奖励机制。

  (四)实施新时代强师行动

  1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考评、评优选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涵养机制。深入开展“三长六进”活动,建立局长、校长、园长进班级、进课堂、进网络、进教研组、进教职工餐厅、进教师家庭长效机制,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建立和完善师德监督员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家委会成员”、社区群众作为师德师风监督员,依法接受监督举报。建立师德师风承诺、负面清单和失范通报警示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评价与教师人事档案同步管理。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法治和纪律教育。突出典型宣传,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入职宣誓和荣休制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15.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市培训,分批选派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实践,用好县级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加强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等培训,注重外出培训后的二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书育人“大比武”活动,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课程育人、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应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将各校“培青”工程延伸到联盟范围,通过开展贺兰名师工作室活动,健全各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发展机制,加强骨干教师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和各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培育骨干教师梯队,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水平。

  16.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对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采取调剂、补充、压减、引进等方式,优先保证义务教育教师需求,加强思政、艺术、体育、科学、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推进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建立教师走教制度。

  17.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教师优待制度,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和特岗教师“五险一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落实乡村教师各项补贴补助,坚持发放乡村教师交通补助。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分配办法,建立联动增长机制,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18.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规范校长选任程序,选好配强校长和班子成员。按照自治区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的安排,组织参加各级研修、跟岗锻炼、高校定点培训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

  19.发挥教研员带动力。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专兼职教研员,充实增强教研员队伍。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优化联盟教研员结构,明确职责和要求,形成县、联盟、校、学科部、备课组五级教研联动机制,督促、引导开展好联盟教研、校本调研活动。要求教研员上好示范课、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五)实施减负增效行动

  20.加强“双减”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抓制度,控总量,加强作业布置管理,确保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每天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抓落实,优质量,加强作业设计管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实践类作业、阅读类作业相结合,推行弹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抓监管、提效率,加强作业指导管理,通过课后服务等方式,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规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查处力度,实行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规范收费行为,指定银行对资金进行监管,查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发布招生广告和虚假宣传,依法查处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违法行为,加大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查处力度,杜绝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超范围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换证、变更业务。设置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机关、家长、行业、机构齐抓共管局面。

  21.全面加强“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加强作业布置管理、作业指导管理、作业批改管理,全面实现作业“减量提质”;推进作息管理、家校协同、检查督导,实现学生睡眠时长有保障、监测有方法、质量有提高;建立手机入校园申请制度、学生手机校园内统一管理制度、禁止手机布置或完成作业制度,做到手机“管得住、用得好”;成立学校课外读物推荐与管理领导小组、抓好进校园读物监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现课外读物全过程管理;以建设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引领,抓好体质管理。

  22.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从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面推行课后服务,鼓励学校实行“一校一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探索第三方补充的服务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

  23.完善教师减负机制。严格落实教师减负十项措施,建立“进校园”事项清单,从严控制面向学校、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严禁各级党政机关借调、抽调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有效减轻中小学校教师负担。

  (六)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

  24.优化乡村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教育职责,成立乡镇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事项。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强化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教育要素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功能。将中小学发展水平作为评价乡镇工作的重要指标,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

  25.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扩充乡村学校优质教师,加大乡村教师招录力度。建立乡村学校校长选拔任用新机制,通过竞聘上岗,把师德高尚、学养丰厚、具有乡村教育情怀、能够扎根乡村校园的年轻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强化优质学校、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力度,畅通教师成长渠道。不断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6.加快乡村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新建乡村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标准化足球场、游泳馆等,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学校内涵发展与品牌建设。大力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支持乡村学校开发实施乡土课程,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涵育学生家园情怀。

  27.推动城乡协同发展。采取委托托管、线上结对、联动教研等方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学校教学过程性监管,统一城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管理、业绩考核、教育评价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执行学业水平分级监测管理考评制度,监测考评结果作为校长和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七)实施教育改革助力行动

  28.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巩固“互联网+教育”达标县成果,加快“互联网+教育”标杆校、示范校、培育校建设,加强13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炼总结县域整体推进模式,提高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字化应用水平。依托区市教育云平台,构筑“平台+资源+应用+服务+数据”的教育生态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有效获取优质资源,及时上传精品课程,开展线上师生互动,形成课内与课外、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29.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稳妥推进中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公办与民办同步招生,落实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机制。根据区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将品行日常表现、体质监测、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

  30.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活动,按照新修订的课堂教学评价“五项核心指标”,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加快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虚拟现实(VR)教室等新型学习空间,推进教学模式变革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的深入落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1.加强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考察,倡导绿色评价、增值评价。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动态监控教学质量。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双丰收。

  32.健全学生发展指导机制。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开展指导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发展指导实效性。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做好学生初高中衔接,分年级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设立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通过导师制活动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增强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同时注重利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八)实施协同育人行动

  33.完善家校共育体系。实施“贺兰县家校共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校率达到100%,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进第三方家庭教育培训机构,依托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培育创建一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学校和优秀家长学校,确保学校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和1次“新时代模范家长”经验交流,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家长学校评选。

  34.健全社会育人机制。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服务教育,推动图书馆、博物馆、雷达站、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军事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向学生免费开放,丰富校外教育资源。设立“新时代贺兰教育高质量发展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贺兰教育事业发展,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凝聚更强大的社会力量。

  (九)实施合作交流拓展行动

  35.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县域内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突出以点带面,以优质校为引领,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办学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36.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争取华中师范大学等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委托管理、集团办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多种模式,在品牌建设、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与区内外名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整体提升我县中小学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7.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构建校长及教师发展平台,通过校(园)长挂职、专题培训、委托培养、网络教研、教师论坛等方式,引入先进教育和管理理念,学习新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我县培养教育领域的领先人才。

  (十)实施校园治理提质行动

  38.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保证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推行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学校根据办学需求,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自主管理具体开支事项。

  39.完善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和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护学岗”配备四个100%工作目标。加强医教协同联动,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创建,每年创建2所区级、3所市级健康学校。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校园欺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健全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机制,依法打击“校闹”行为。

  40.完善校园治理保障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防范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提升师生服务管理水平等各项校园治理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开展校园治理达标和示范县(校)创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监督问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导,各级党政机关、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强化资金保障。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资助政策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好“贺兰教育高质量发展基金”,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全力保障教师工作生活待遇,为贺兰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严格督查考核。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对各乡镇场、街道办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县政府将教育工作作为督查重点内容,定期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责任追究。

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