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经典3篇)

时间:2012-05-07 07:24: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 篇一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走进了哲学课堂。教室里的温度似乎比外面更冷,同学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望着黑板上写着的“哲学是什么?”几个字,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

教室里的气氛有些沉寂,仿佛大家都在等待着什么。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哲学教授走进了教室。他身穿一件灰色西装,头发整齐地梳在一起,看起来很有学者的样子。他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然后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哲学的定义,他说:“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思维和存在意义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于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升起了一种对于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授开始讲述了一段关于树的故事。他说:“有一棵树,它生长在一个荒凉的沙漠中。这棵树没有花朵,没有果实,甚至没有叶子。但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它会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让人们感到愉悦和宁静。有一位哲学家看到了这棵树,他思考了很久,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棵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故事让我深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成就,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棵没有花朵、果实和叶子的树,却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快乐和满足感,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存在。

教授接着说:“哲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思考的能力和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

课程结束后,我满怀着对于哲学的好奇离开了教室。这堂课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哲学的重要性。从此以后,我决定要多读一些哲学的书籍,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 篇二

我沉浸在哲学的世界中,仿佛一切都变得平静而明晰。我开始获得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新的认识,这是哲学课给予我的礼物。

在上一堂哲学课后,我对于哲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我决定更加深入地了解哲学的知识。我找到了一本哲学经典的书籍,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存在与时间》,是由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写的。我打开书的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思想深深吸引住了。他通过对于存在和时间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写道:“存在即是意义。”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意义,而这个意义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来体现的。他进一步解释道:“时间是存在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成长和改变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用它来追求自己的意义。”

读完这段话,我感到心中一片明朗。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时间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用它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哲学课给予了我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从此以后,我开始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我相信,只要保持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我们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 篇三

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

  在奥马哈听了一堂哲学课,坐在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中间。十八个人,三个白孩子,十五个黑孩子,这是奥马哈的一所贫民小学。两个老师坐在藏蓝色的地毯上,倚着墙,孩子们靠着他们俩围成一个极不规则的半圆。不规则是因为,只要在这教室里,在这附近,你可以随便坐在哪里,也可以不坐,站

着,躺着,趴着,只要听讲和参与,你也可以站起来走两圈。

  我和Y教授到时,课刚刚开始。老师用大签字笔在写字板上写下四个问题,正在统计大家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数。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你想搞清楚什么,你就问什么。问题如下:

  1、什么是哲学?2、大学像什么?3、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力的?

  统计的结果是:第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孩子感兴趣;第二个问题九个孩子感兴趣;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五个孩子感兴趣。两个老师说,少数服从多数,这节课谈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大学像什么?也可以从这个问题开始跑题,只要和大学有关就行,说出你知道的一切,说出你好奇、迷惑和想知道的一切东西。

  发言之前先举手。老师手里拿着红白两色各半的一只小皮球,你举手了,皮球抛给你,你接住了才可以发言。发言完毕,别的孩子举手,你可以选择把皮球传给你认为合适的同学,接到球的孩子再发言。你说完,球也传出去,如果突然意犹未尽,再举手要求发言权。有孩子急着要球,拿到手发现自己没想好要说啥,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把球传出去,想起来时再要。一堂课,这一帮小孩叽叽喳喳,想什么说什么,皮球在老师和十八个孩子中间传来传去。经常会传丢,外围的`孩子就站起来去追。我旁边的一个孩子老举手,老拿不到球,累得趴在地上,一旦开始传球他就双手举起如投降状。我就代他举手,接到球递给了他。

  发言五花八门:大学像个大城市。大学里什么都有,待在里面世界上哪儿都不用去了。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树多,长得还都好看。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操场大,篮球架也多,我要天天打篮球。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有图书馆,有很多书。念大学才能接受好教育,受了好教育才能找到好工作,工作能挣钱了,我就不用整天给我妈妈洗碗了。我爸爸现在天天干重活儿,就是因为没念过大学。我念好了书,我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爸爸要是念了大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喝酒了。我外婆说,只要我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买好衣服穿了。念了大学,受了教育,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大学里出来,你就是个有知识的人,就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对,就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有了知识,我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学法律,告诉别人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我想去大学里看看,听说大学很好,我没看过。

  老师问:“必须念大学才能接受教育吗?”

  大家一起回答:“不是!”

  “必须念大学才能成为一个好人吗?”

  “不是!”

  “那好,为什么?我们继续说。”

  又是一堆五花八门的理由,孩子们之间也开始相互争辩。因为记忆的差错,也因为有的孩子的英文发音我不能一下子把握,信息的记录一定有很多误差,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很多表述在我意料之外,不是道理讲得好,而是思考问题的角度,那个极其自由、烂漫的角度。有中正之言,更多的是偏僻、可爱、由衷的话。这样的哲学课离我的设想很远。哲学系的终身教授Y女士跟我说,她的两个助教在给二年级的孩子开哲学课,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么小的孩子能上什么哲学课?谁都知道哲学是门艰深抽象的学问,有一大堆规律、定理和假说。“哲学”两个字让我立马想起的是一张沟壑纵横的干瘪老脸,想到皓首穷经,想到无数人告诉过我,这个世界如何、这件事如何,你要如何如何做才行。

  但在二年级的小学生这里,哲学不是知识,也不存在结论,没有圣旨和终审判决,而是一种思辨和寻找的过程:首先是自由的、充分的自我表达,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说自己的话;其次才是逐渐深入世界的方式。多少年里,我在理解哲学时,首先排除掉的就是“人”,几乎是先验地认为这是个没有“人味儿”的学科,只有榨干了血肉的抽象的道理和逻辑推论才堪“哲”。我喜欢它只在思辨的意义上,在思维游戏的意义上,其他时候我敬而远之、畏而远之。可是,那思、那感却偏偏也发自内心,是从我们骨子里流出来的……

  想一想,然后得自嘲地笑笑。年过而立,突然在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身上发现了另外一种“哲学”。多年来我习惯于把哲学等同于与“人”无关的结论和定理,总觉得要一把抓住干巴巴的结果才算弄对了,原来不尽然。这一群孩子的带着鲜活体温的寻找和自我表达过程,也很“哲学”。

一堂哲学课校园故事(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