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之武王伐纣 篇一
武王伐纣,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乎天下苍生命运的战争,也是一场英雄豪杰的集结。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和传承。
故事的背景是在商朝末年,当时的商纣王荒淫无道,残暴无比。他经常举行酒宴,酒醉后纵情声色,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忍受。他们的悲愤之情渐渐转化为对纣王的反抗。
而在这个时候,商朝的周王室也开始崛起。周武王姬发,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他希望能够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稳定的政权。于是,他号召四方豪杰,准备发动一场伟大的革命。
周武王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才华,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向商纣王发动进攻。在战争的过程中,周武王展现出了他的智勇和机智。他运用诡计,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最终俘虏了纣王。
纣王被俘后,周武王并没有立即处死他,而是将他软禁在周朝的地方。这显示了周武王的仁慈和宽容。他希望通过软禁纣王,让他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通过此次革命,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新纪元的开始。周武王的伟大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
传奇故事之武王伐纣 篇二
武王伐纣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英雄的豪情壮志。
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统治变得腐朽不堪。他贪图享乐,耽于声色,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这种暴虐的统治引起了众多豪杰的不满和反抗。而周武王姬发就是其中的领袖之一。
周武王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他认为商纣王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正义和道德的基础,需要推翻。于是,他号召四方豪杰,准备发动一场革命。众多豪杰纷纷响应,加入了周武王的军队。
周武王的军队经过多次战斗,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俘虏了纣王。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政权更迭的战争,更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周武王的胜利,标志着正义战胜了邪恶,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战争胜利后,周武王并没有立即处死纣王,而是选择软禁他。这显示了周武王的宽容和仁慈。他希望通过软禁纣王,给他一个反思和改过的机会,为整个社会带来和谐和稳定。
通过武王伐纣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英雄的崛起和传承。周武王的伟大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政治黑暗和腐败的现象,给我们以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传奇故事之武王伐纣 篇三
传奇故事之武王伐纣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奇故事之武王伐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武王伐纣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
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名义,让军队在前面抬着自己父亲的木牌位,大旗上书
写着西伯昌的名号,而自己也不称王,只称太子发,武王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进行一次虚实试探。武王的军队东进渡过黄河来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果然许多商朝属国的诸侯们纷纷赶来汇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虑到纣王在商朝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纣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贵族大臣们还在竭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觉得灭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进行了一次观兵演习,与诸侯们联络了一下感情,便带兵回到了丰京,这时纣王的昏庸暴虐却更加变本加厉了,有天早晨,纣王在鹿台上与妲己一起观赏风景,此时正是隆冬天气,他们看见远处的淇水边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赤着脚在蹚水过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轻人却缩手缩脚,一副十分怕冷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纣王觉得奇怪,妲己说,这是因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时很年轻,因此他的骨髓饱满、精血旺盛;而这年轻人则相反,是一对老年夫妇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饱满,纣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将两人抓来,当场砍开他们的脚胫骨看个究竟,还有一次,纣王为了与妲己打赌在鹿台下路过的一个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让武士马上剖开了她的肚子,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装假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微子看到纣王实在无药可救了,他不愿亲眼目睹商朝的灭亡,就带着家眷逃离了朝歌,隐居起来了,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况,知道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商朝的气数已尽,于是便正式出动了复仇大军,武王的军队有兵车三百乘、精兵五万人,由周武王和军师姜尚统帅,一路向东进发。
周军正在前进,忽然被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是北方的孤竹国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来投奔的,听说周军要去灭商,认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罢兵,姜尚见是两个不识时务的迂老头,便不和他们争论,只叫士兵将他们拉开后,便命令军队继续前进了,周军于当年年底来到黄河边,黄河正好封冻,大军踏冰渡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四方诸侯闻讯,也都纷纷带了军队赶到孟津与周军会师,第二年初,周军的五万精兵与号称八百路诸侯的联军浩浩荡荡地继续东进,二月上旬便抵达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周武王在牧野与各路诸侯誓师,誓师大会上,武王历数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伐纣,同时规定了作战的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许杀害俘虏,勇敢杀敌者有奖,临阵逃脱或后退者处死。
誓师以后,伐纣大军便以高昂的士气准备进攻朝歌,这时纣王才着慌起来,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但朝歌的守城军队不多,他只好临时抱佛脚,将城内的大批奴隶和前几年与东夷的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武装起来,开往前线,纣王亲自率领这支号称有七十万人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对阵,两军在数量上虽然很悬殊: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失败,更加可悲的是,纣王到这时还耍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返身逃进朝歌,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周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周武王灭纣以后,在离丰京二十五里外的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宣布自己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西伯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拓展:武王伐纣文言文
原文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⑴,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⑵,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⑶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⑷,右秉白旄⑸,瞋目⑹而撝⑺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⑻,楯⑼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⑽;咸刘⑾厥⑿敌,靡⒀使有余。”
注释
⑴河:黄河。
⑵津梁:津,渡口;粱,桥梁。
⑶阳侯:大波之神。
⑷钺(yu ):大斧。
⑸旄(m o):悬旄牛尾于竿头,军中持以指挥的。
⑹瞋(ch n)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⑺撝(hu ):同“挥”,指挥。
⑻邢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⑼楯:同“盾”。
⑽胥(x )余:里落中的屋壁。
⑾咸刘:训杀。
⑿厥:代词,那,那些。
⒀靡:不。
翻译
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里全部毁坏。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
武王伐纣,在孟津地方过渡,忽然,大波之神阳侯掀起了一个个巨大浪涛,迎着船头打来,狂暴的风刮得天昏地暗,连人和马都看不见了。这时,武王坐在船头,左手拿了一把黄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只悬挂白色旄牛尾巴的指挥竿,瞪大眼睛,把指挥竿向前指着说道:“我既然担当了天下的重任,谁敢来违逆我的意志!”武王说完这话,顷刻间,风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于是军队安然渡过孟津。
武王伐纣,到了邢丘这个地方,忽然天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也不休止,并且还发现战士们用的盾无故折为三段的怪现象。武王心里有点害怕,便召太公来问道:“看这光景好象是纣还不可以讨伐吗?”太公答道:“不然。盾折为三段,是说我们的军队应当分为三路。大雨三天不止,那是在洗我们的甲兵,让我们清清爽爽,好上路啊!”武王听了,说:“那又怎么办呢?”太公说:“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老鸦也觉得可爱;要是憎恶那个人,就连他巷子里的壁头也觉得可恶。现在的办法就是去杀光敌人,不要剩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