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历史小故事【精简3篇】

时间:2012-08-07 07:16: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诚信历史小故事 篇一:曹操的信用之道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然而,除了他的才智和军事策略,曹操还以其高尚的诚信品质而著称。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曾多次面临被敌人孤立的困境。然而,曹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用原则,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尊重。

有一次,曹操收到了一个叫做刘尚的人的密信,希望能够投降他。曹操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接他。然而,在刘尚到达曹营的途中,有人告诉他曹操不可靠,劝他不要投降。刘尚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相信曹操,坚持前行。果然,曹操对刘尚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并且给予了他高职和重任。刘尚深受感动,为曹操的诚信和大公无私的品质所折服。

另外一个例子是曹操对待他的部下徐庶的态度。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士,但他看到刘备的野心和虚伪,决定离开他。之后,徐庶来到曹操的面前,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愿意为曹操效力。曹操虽然对徐庶的才华非常赞赏,但他也知道徐庶曾经为刘备效力,因此对他保持了警惕。然而,曹操并没有怀疑徐庶的诚意,而是给予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价值。徐庶后来果然在曹操麾下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并且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助手。

曹操的诚信品质不仅表现在对待投降者和部下上,他还对待敌人也始终如一。在战场上,曹操常常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俘虏和降兵都非常宽容。他经常会饶恕那些投降的敌人,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和待遇。这种品质赢得了很多敌人的敬佩和感激。

曹操的诚信品质不仅让他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在历史上,曹操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坚持不懈的信用原则,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诚信历史小故事 篇二:杨度的信用之路

杨度,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其高尚的诚信品质而闻名于世。

杨度年轻时就以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著称,他很快在官场上得到了重用。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杨度一直把诚信看作是自己的首要原则,并将其贯穿于自己的一生。

有一次,杨度被派往一个地方担任官职,他刚到任就发现当地的官员贪污腐化,百姓生活困苦。杨度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首先以身作则,坚决抵制贪污和受贿。他清廉正直的作风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敬佩。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度的声誉越来越好,他的办公室门前经常排满了前来咨询和求助的人们。

在杨度的带领下,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杨度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建立健全的制度,确保了公平正义的执行。他还经常与百姓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解决问题。杨度的诚信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他深感敬佩和感激。

杨度的诚信品质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他被调往更高的职位,负责整个地区的经济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杨度继续坚持自己的信用原则,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杨度的一生充满了诚信和奉献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守诚信,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尊重和成功。

诚信历史小故事 篇三

诚信历史小故事

  导语: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历史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篇二: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篇三: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

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篇四: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篇五:陈实的故事

  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陈实,字仲弓,曾官太丘长。陈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后来,陈实返回了故里,无官一身轻,当地远近的官员、乡邻村民们却都愿意尊称其为“陈太丘”。

  有一天上午,陈太丘从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与曾一起供职的朋友意外碰面,毕竟两人也是多年未曾谋面,两人相拥一起,真道是友人相见,格外亲热。寒暄一阵后,陈太丘执意要请友人到自家去好好叙上一番,友人家在邻镇,再加上陈太丘的再三邀请,盛情难却,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陈太丘的家门口。

  一进家门,但见诺大的庭院,已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各种物什,摆放得井然有序。陈太丘便去里屋叫来夫人孩子,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了一番。孩子们鞠躬施礼后,便知趣地到庭院玩去了;夫人呢,与那友人客套几句后,就忙着要准备酒菜。友人见陈太丘一家礼仪分明,热情待客,打心底佩服陈太丘的为人处世。

  这时,陈太丘先把友人领进了书房,欣赏了几幅名人字画,各自赞叹和发表评论后,又双双坐在茶几旁,开始品茗。品茗是一种学问,在不紧不慢的举止间,有淡淡而悠然的茗香从杯际腾起,人们可以回忆往事,咀嚼人生,细细思量很多很多。茗香飘逸,话兴正浓。就在谈笑间,夫人进屋,告诉他们,饭菜已齐了。

  两位友人相拥而出,来到厅堂,只见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足足有八个香喷喷的热菜。于是主人取出了一罐陈年老酒,铺上了两个精致的酒盅,那酒香很快飘散,满院飘香,扑鼻而来,两人对视一笑,端杯而尽,酒逢知己,越饮越欢。酒过数巡之后,友人开口说话了:“不能接着再喝了,我差点忘了,明天我还得去郡府会一好友,还得早点回去准备行装呢。”话音未落,陈太丘呵呵一笑:“这么如此之巧,明天我们刚好与你顺路,也得去郡府去办点事。”于是两人相视而笑。

  酒足饭饱之后,两位友人约定,次日午时一块上路,地点就在陈太丘家门前的大槐树下。两位友人为了表达各自的忠诚,他们还在槐树前立了个高高的树干。如此之后,两人才揖手辞别。

  次日,陈太丘提前来到了树干前,等了一段时间,眼看着树干底端的黑影渐渐东斜,午时已过。这时,陈太丘猜想着友人是别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者是他已经提前出发了,于是就先上路了。

  然而,就在陈太丘走完之后,他的朋友终于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太丘的影子,当即就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一到陈太丘的家门口,正看见他的长子正在家门口尽兴地玩耍。于是他便指桑骂槐,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约好一块出门的,却又不等人。”

  当时,陈太丘的长子刚刚年满7岁,名陈纪,字元方,是一个人见人爱、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亲的友人数落完后,小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则表示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则表示没有礼貌。”

  铿锵数语,掷地有声。那刻,刚才还歇斯底里欢叫的知了已经嘎然而至,死一般寂静。那友人当即就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进去,并又想下车解释。抬眼处,但见小陈纪头也不回就进屋去了。

诚信历史小故事【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