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推荐3篇】

时间:2011-07-06 09:39: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篇一

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食物之一,据说有着一个与佛教有关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

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妪,她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生活非常贫困。她每天都只能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来维持生活。但是每年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她却会准备一锅腊八粥。人们纷纷问她为什么要如此奢侈地做这样一锅粥,老妪却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一位和尚路过这个小村庄,看到老妪正在准备腊八粥,便停下来向她询问原因。老妪告诉和尚,她年轻的时候非常虔诚地信仰佛教,每天都会去寺庙上香祈福。一天,她在寺庙里遇到了一个和尚,这位和尚看上去非常和蔼可亲,他对老妪说:“如果你每年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准备腊八粥,然后在村里分发给大家,你将获得福报,不仅你的生活会变得富裕,而且你所做的好事也会帮助其他人。”老妪当时就答应了,并从那以后每年都会准备腊八粥。

和尚听完老妪的故事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老妪说:“你的善行得到了佛祖的认可,你的生活将会改变。”然后和尚继续他的旅程。

从此以后,老妪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村里的人也开始效仿她的行为,每年腊月初八都会准备腊八粥并且一起分享。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农历腊月初八的一个重要的习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行会得到回报。老妪因为她的善行而得到了福报,而且她的善行也帮助了其他人。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传递爱心和善意的方式。通过准备腊八粥并与他人分享,我们可以传递温暖和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篇二

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食物之一,有着一个与佛教有关的传说。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

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她非常善良,总是乐于助人。她经常会去寺庙里烧香祈福,并且对佛教教义非常虔诚。她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准备一锅腊八粥来供奉佛祖,并分发给村里的人们。

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姑娘准备了一锅特别美味的腊八粥,她带着粥锅来到寺庙,准备将粥供奉给佛祖。但是,就在她进入寺庙的时候,一只饿得皮包骨头的小狗跑了过来,它用可怜的眼神看着姑娘,仿佛在向她求助。

姑娘心生怜悯,她停下了供奉的动作,将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递给了小狗。小狗高兴地舔了舔碗里的粥,然后转身离开了。

姑娘继续她的供奉,但这时她才发现,粥锅里的粥居然没有减少。她惊讶地看着粥锅,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之情。她意识到,这是佛祖的神迹,佛祖赐给她无尽的福报。

从那以后,姑娘每年的腊月初八都会准备一锅腊八粥供奉给佛祖,并且与村里的人们一起分享。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佛祖的慈悲和祝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行会得到回报。姑娘因为她的善举而获得了佛祖的祝福,而且她的善行也帮助了小狗。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传递爱心和善意的方式。通过准备腊八粥并与他人分享,我们可以传递温暖和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篇三

腊八这一天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这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_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佛陀成道的故事

腊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曾经苦修六年,“日食一麻或一麦”,形容枯槁仍未得道。于是觉得苦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便在尼连禅河中沐浴净身,接受牧女难陀波罗供养的乳糜,在菩提树下发愿,终于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开悟证道,成就正等正觉。

怀念岳飞的故事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赤豆打鬼”的习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传说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大人小孩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秦始皇修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警示后人的故事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关于朱元璋的故事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他就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虽然年过六十。还是天天鸡叫起床,扫地攒粪;天明下地,精心耕耘,八亩坟园地年年五谷丰登。粮食囤年年装得冒尖儿。院里呢?树木成林,瓜棚遮天,菜豆鲜果,四季不断。一家人吃喝以外,还能换回不少银两,日子越过越好。衬里人问他,“你家种有摇钱树,日子过得恁舒坦?”老头笑笑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

老太婆呢?也是个勤俭的治家人。一天三顿饭,精打细算,闲月吃稀,忙月吃稠。邻居们说:“您家囤尖缸流的,恁抠索干啥?,老太婆说:“一顿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丰年想歉季,饱时想饿时。老太婆不仅吃得俭省,穿得也节约。做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照样穿。一身粗布棉衣能干干净净穿十几年。年年丰衣足食,常常拿出余钱剩米,周济左右邻舍。又有人问:“您家业不大,咋会过得恁滋润,是不是藏个聚宝盆?”老太婆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

老两口勤俭持家,人人称赞,可惜没养成个好儿子。那娃几十七八岁了,整天饱吃闷睡:怕干活。街坊送绰号叫“瞌睡虫”,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有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知道自己老了,就对娃儿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靠天靠地靠爹娘。都不如自己争气保险哪!你往后甭光睡啦!也得学会种庄稼过日子啊!”瞌睡虫哼哼两声,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扔,照样睡他的懒瞌睡。

不久,老两口又给儿子成了家。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日头未落就睡,日出三竿才起,不拿针线,不进灶房,踢倒了油瓶也不扶,整天扔馍块、泼剩饭。人送外号叫“没底锅”。

有一天,老太婆梳着满头白发,自叹土已围着脖子了。就把心里话说给儿媳妇:“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过日子可得会精打细算啊!”儿媳妇只当耳旁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

过了几年,老俩口同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就把小俩口叫到跟前。嘱托再三:“要想日子常常富,鸡叫三遍离床铺。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男应勤耕耘,女应多织布……”说罢,老俩口咽了气儿。小俩口看看囤有粮食缸有米,男人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再看看满床被褥满箱衣,女人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月西偏。”他俩一唱一和,·谁也没把二老的教诲记心上。

转眼又是一年,八亩坟园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一天少一天,衣服鞋袜,一天烂一天。树叶一青一黄,燕子飞来飞去。一年一年过去了,地里颗粒没收,家里吃空捋尽。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大雪封门,北风呼啸。小俩口偎在一起“筛糠”,肚里没饭,身上衣单。这时,他们想起了二老说的话,可是已经晚了。他俩东抓西挠,缸底、囤缝、老鼠洞,找了点儿陈谷子烂豆和菜叶,放进锅去煮。没柴烧,把仅有的一把铺草也填进了灶膛里。小俩口一人盛了一碗粥,端起来刚吃了几口,一阵大风刮来,把破房子刮倒了。等邻居冒雪赶来,扒开房子一看,两人已经冻死了,每人身边放着一个盛着粥的破碗。

从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日,人们就熬一锅粥,和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讲瞌睡虫和没底锅饿死的故小。这顿饭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

腊八粥的传说民间故事【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