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张自忠的故事 篇一
枣宜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役,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一次激烈对抗。在这场战役中,张自忠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英雄。
张自忠,字恭亲,山西保德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聪明机智,好学勤奋,立志报效国家。1924年,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投身于革命事业。此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淞沪抗战等一系列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张自忠奉命率领部队参加了保卫河南的战斗。枣宜会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会战开始时,张自忠所率领的部队处于劣势,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部队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进攻。他善于抓住时机,用灵活的战术打击了日军的弱点,迅速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经过多天的激战,中国军队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守住了枣庄和宜州两个重要城市。
枣宜会战的胜利,不仅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势头,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而张自忠的英勇事迹更是广为传颂。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勇猛无畏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楷模。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将军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枣宜会战张自忠的故事 篇二
枣宜会战,是中日两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斗中,张自忠将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枣宜会战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进攻枣庄和宜州两个重要城市,迅速占领山东和河南地区。中国军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一位能够带领他们战胜困难的将领。而张自忠正是这样一位将领。
张自忠在战斗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指挥才能。他善于分析敌情,洞察敌人的意图,准确判断出日军的攻击方向和战术。基于这些判断,他灵活调整部队的阵地和战术,迅速适应敌人的进攻。在战斗中,他经常亲自冲锋在前,率领部队进行突击,士兵们无不感受到了他的英勇和决心。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中国军队取得了宝贵的胜利时间。
除了军事才能,张自忠还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他积极与部下沟通,了解士兵们的需求和意见,鼓励他们英勇作战。他注重士兵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他关心部队的生活,照顾伤病员的需要,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和尊重。他的领导能力使得部队团结一心,战斗力大大提升。
枣宜会战张自忠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将领的风采。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中国军队在困境中崛起,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向他学习,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枣宜会战张自忠的故事 篇三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其中张自忠与日军激战9昼夜殉国。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枣宜会战张自忠的故事。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至6月
18日,侵华日军集结2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日军以湖北枣阳和宜昌地区为中心,对中国第五战区展开大规模攻势,企图围歼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并攻占宜昌,威胁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中国第五战区调集6个集团军共38万兵力,对日军进行防御作战。1940年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3个团的兵力由宜城渡过襄河,与日军激战9昼夜。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不幸陷入敌军重围,身负重伤,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
张自忠将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介绍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人物简介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