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 篇一
在这个世界上,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无论是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获得诺贝尔奖都代表着杰出的成就和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这些杰出科学家们的道路并不平坦,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才最终获得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奖项。
诺贝尔奖得主玛丽·居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她曾是一位在巴黎勤奋工作的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放射性元素。然而,她的研究并不受到太多的关注和赞誉。在那个时代,女性科学家很少受到重视,她们往往在男性主导的科学界遇到各种障碍和歧视。然而,玛丽·居里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倒,她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终发现了镭元素,并为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也是对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的认可。
另一个令人敬佩的例子是亨利·登特。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在他获得这一殊荣之前,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失败和挫折。在早期的研究中,他的实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他的理论也没有被同行们接受。尽管遭遇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质疑,亨利·登特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最终,他成功地发现了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科学研究中遇到了失败和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也能够取得成功。
这些仅仅是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的故事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坚韧的毅力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而获得的。他们的故事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 篇二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科学奖项之一,但获得这一殊荣并非易事。在科学界,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
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他的道路却并不平坦。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他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他的研究和理论常常被质疑和嘲笑。然而,他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最终,他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为此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科学界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也能够取得成功。
另一个令人敬佩的例子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尔·林奈。他是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对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他经历了一段困难的时期。他的研究常常受到批评和质疑,他的观点往往被忽视。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深入研究,并最终提出了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他的贡献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并成为了生物学界的巨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些故事都是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励志故事。他们的坚持、毅力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让他们最终获得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奖项。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 篇三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诺贝尔奖的名人故事吧。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趣事
(1)资助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苏利·普吕多姆。他获悉得奖消息后,在巴黎近郊的住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写了35年诗的总收入的4倍以上时,显得异常惊喜。同时他表示,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奖金资助那些苦于出第一本诗集的青年作者。他的应诺一出,请求资助的信件便纷至沓来,以至于使普吕多姆惊叹:“如果我全部答应的话,足可将我的奖金吞得一文不剩。”
(2)表示谦虚
1921年,年近八旬的法国法朗士坚持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庆典在富丽堂皇的瑞典音乐学院的演奏厅举行。在献辞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打盹”。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盹”,他解释说:“没有这回事,那时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语,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3)遗憾
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获得,祝贺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时,希梅内斯钟爱的妻子正患癌症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此时各国的记者都纷纷前来祝贺。希梅内斯强忍住悲痛,只接见了几位来自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的记者。他说:“我恳求各位转达我对那些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于我的妻子。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然而,由于她的沉疴不起,我无法体会这种心情。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4)猎物
当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通知电报来到肖洛霍夫身边的时候,他正在郊外的森林里打猎。后来,在他亲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大批记者来采访他。他说瑞典文学院晚了二三十年才颁奖给他,实际上他是第一位真正该得此项奖的苏联作家。他还说:“当我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天,正好朝天上放了两枪,除了掉下两只大雁之外,还十分意外地掉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5)迟了18年
1948年,犹太作家阿格农(1888-1970)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关于他作品的研究报告由当时瑞典文学院秘书霍尔斯陶穆撰写。霍尔斯陶穆认为:阿格农那些反映犹太人生活题材的小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产生心灵震撼的力量,但它缺乏足以获得此项殊荣的伟大的艺术感召力,因此,建议可以不必考虑阿格农的获奖资格问题。这一搁就是漫长的18年,在这期间,阿格农原来用希伯来语写下的作品被译成法文、英文,获得了西方读者的好评。阿格农再次被提名参加角逐,终于在1966年,瑞典文学院以“他深刻而具特色的叙事艺术,从犹太人民的生活中汲取主题”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从他首次被提名算起,整整推迟了18年。
(6) 荒谬
1889 年,旧金山《检查人报》的编辑告诉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名叫卢雅特·吉卜林的作者,他的投稿“使任何知识平庸的旧金山人都觉得荒谬”。吉卜林拒绝修改他的文章,而且不久就离开了这座城市。1916年《检查人报》获悉,吉卜林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7) 回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一次接到代理人拍来的一份电报,内容是:大明星哈洛小姐要找一位最好的剧作家写一个电影剧本,是否麻烦奥尼尔先生回一封电报,电报字数不超过20个字,电报费由收电人支付。奥尼尔回电如下: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奥尼尔。
(8)托尔斯泰(1828-1910)
梁晓声:我们那一代人把文学当做历史阅读,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战争下的俄国历史为背景。我们读的不是文学,是史诗。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俄罗斯历史,许多重要社会现象和重大历史问题都在他的作品中被讨论。
从讨论的视角上看,由于托尔斯泰出身俄国上层,所以他的作品主要描述了俄罗斯贵族的精神世界。安德烈公爵的绝望,彼埃尔的彷徨,聂赫留道夫的无聊;俄罗斯贵族们的精神衰败,贵族群体的精神没落,集体空虚,甚至绝望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来源:www.gs5000.cn)
(9)契诃夫(1860-1904)
梁晓声:如果说托尔斯泰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帝国的上层,那么契诃夫呈现给读者的则是那个时代俄罗斯帝国中间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那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以及对那些可怜的人、可怜生活的嘲笑,恰恰反映了芸芸众生被旧制度扭曲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
在恰到好处的笔触下,契诃夫把旧制度的保守和虚弱,整个时代的虚荣、庸俗和无聊展现给全社会,使得全社会看到自己是如何可笑而陷入自嘲。
(10)高尔基(1868-1936)
梁晓声:高尔基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文学家。在沙皇时代,与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不同,高尔基关注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现实,把“沉默的大多数”真实展现给读者,这样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展现了俄罗斯帝国上中下三个层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正是由于高尔基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他被苏联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到了苏联时代,高尔基逐渐不合时宜。表面上高尔基与列宁之间有着“伟大的友谊”,实际上两人的矛盾重重。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在一次争论中,列宁对高尔基说:“两个人打架时,你怎么分清哪一拳该打,哪一拳不该打?&rdquo,写作指导;而高尔基也曾说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
最终,高尔基沦为权力驯服工具,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公开说高尔基是一具僵尸,在文学上已成废物。在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不倦地颂扬斯大林,可是后者对他已毫不在意。
(11)昆德拉(1929-)
梁晓声:我认为在海明威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的目光逐渐投射到了欧美之外的世界,比如拉美,拉美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他们的作家不能像欧美作家一样率直表达,不得不使用很多技巧包装他的意图。我们中国作家恰恰对这种曲扭晦涩表达的方式情有独钟。我想,写作应该是一种直接表达。如果一个作家总是在有意地晦涩表达,其心态一定会遭到扭曲,最终会丧失力量。
昆德拉在捷克斯洛伐克并不是最优秀的作家,至少与他同样优秀的作家、诗人还有一些,因为昆德拉离开祖国,在欧美继续写作,他能反观自己的祖国。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谈到1968年“布拉格之春”,以及在这场运动知识分子和民众的表现,昆德拉使用了一个词——媚俗。知识分子迎合民众就是媚俗吗?我很疑惑。如果这就是“媚俗”,那什么样的表现不是“媚俗”?反观昆德拉,他
在“布拉格之春”中是游离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选择游离,那社会不是更可怕?无论是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是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实际上都比不上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那些大师的作品。在我心里,只有展现大时代、大历史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我。
(12)左拉(1840-1902)
陈思和:作为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因为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粗俗的社会现象和人性丑恶,左拉被排除在诺贝尔获奖者的行列之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左拉没有理想吗?且不说左拉在德莱福斯事件中挺身而出,发扬了卢梭、伏尔泰的光荣传统,高举起现代知识分子的旗帜,而且正是左拉,第一次将人的生命内在的遗传因素作为制约善恶良知的超越性力量,写入了文学作品,人类的“理想”才有了新的理解和解释。当左拉引进生命遗传基因对人的命运的制约以后,关于人的解释就不同了,左拉笔下描写的人物,善良邪恶取决于生命内部的遗传基因。因此,决定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力量在于人类自己。左拉不仅开创了西方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观念,而且人类遗传基因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他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