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优秀3篇)

时间:2019-07-04 04:48: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篇一

陈嘉庚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的教育事迹和贡献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陈嘉庚于1876年出生在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富有家庭。他自小聪明好学,悟性极高。年轻时,他就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深受中国近代教育家严复的启发,认识到教育是振兴国家的关键,于是决心投身教育事业。

陈嘉庚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北京清华学堂和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学习期间,他不仅努力学习,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

回国后,陈嘉庚投身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南洋公学。南洋公学的成立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由外国人创办的空白,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陈嘉庚在创办南洋公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积极筹款,亲自承担了大部分经费,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洋公学的成立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也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嘉庚的教育事迹和贡献被广大人民所肯定和赞颂,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提倡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推动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名人事迹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他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精神和理念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篇三

  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吧!

  首办集美学校

  陈嘉庚17岁时,由于南轩私塾的塾师陈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办了,于是陈嘉庚失学了,父亲便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着自己即将要离开母亲了,陈嘉庚十分痛苦,但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来到了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了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也很顺利。

  陈嘉庚虽然在国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从小长于故土,对远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十分想念。1893年秋天,陈嘉庚按照母亲的意属返回家乡结婚。结婚以后,他看到家乡儿童失学的情况,那些儿童因失学而结队成群,游戏,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他想,那种情况,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怎么办?于是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他很快便把这种想法变为行动。1895年陈嘉庚出资两千元建起了“锡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办学的开始。

  1912年9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他这次回国的目的是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式学校,不仅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使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规模,必须全体团结一致,停办各房私塾。而当时集美陈姓各房矛

盾很深,陈嘉庚以独自承担新办小学的全部经费为前提,耐心地劝说各房房长,最后把他们全都说服,大家终于都来支持他的办学计划。

  校舍该建在哪里呢,集美村内住宅疆密,找不到合适地点。村外公私坟墓密布,加上当时人们迷信风水?不肯迁移坟墓,说那样动土会惊动祖先,使儿孙不得安宁。也无法找到地方。幸好陈嘉庚住宅附近的村外有一口大鱼池,面积数十亩,是早年从海滩围堤而成的。于是他出资二千元向主人买下鱼池,作为集美小学的校产。1913年夏天,可容七个班的教室和附属房屋的全部校舍竣工,集美小学迁入新址。从此,陈嘉庚首办新学的事际在当地传为美谈。

  筹建厦门大学

  1919年5月,陈嘉庚的同胞兄弟陈敬贤来到新加坡,陈嘉庚把海外企业的工作与他交接后,就启程回国了。

  陈嘉庚这次回国又有什么举动?一是决定把在新加坡的价值数百万元的不动资产全部捐作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二是当时,福建连一所大学也没有,他想在厦门建一所大学。

  1919年6月陈嘉庚回国长住,来到集美,亲自勘察地点,选择了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演武场作校址。因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环境清静,还孕育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自立于世界的伟大精神。他把家中积存的四百万元全部拿出来,宣布要倡办厦门大学。

  1922年,厦大校舍落成,其设备的完善,在旧中国绝无仅有。要维持这样一所大学谈何容易!陈嘉庚几次向比他资金雄厚得多的某些华侨实业家募捐,不料他们竟一毛不拔!他不得不独自挑起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两个重负,每月至少支付三万元经费。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坚持:企业可以牺牲,学校不能停办!

  那些年来陈嘉庚办学的实践表明,办学不是一个人的行为,也不是有了钱就能办好的,它是一个群众的、社会的行为,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参与才行。于是他不惜巨资购置教学设备,请留学美国的林文庆博士担任校长,高薪聘请著名学者出任教授。

  创办厦门大学时,正是“五四”运动开展的时候。到处宣传民主和科学;宣扬新思想、新知识;当时蔡元培提出了教学要“兼容并包”的方针。所以厦门大学是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下诞生的。

  陈嘉庚对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导思想也十分推崇,因此,他鼓励师生进行各种主义的学术研究,邀请各流派的人物到学校进行演讲,如鲁迅、蔡元培、黄炎培、马寅初和杜威等国内外著名学者都在厦门大学作过讲演。在图书馆里,可以阅读到各种政治流派的书刊,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向导》、《中国青年》杂志等。

  这就使厦门大学成了当时福建的“民主堡垒”,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很早就在厦门大学开展活动了。

  人物简介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1.

2.

3.

4.

5.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