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及传说故事 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国家的统一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这个时期,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是楚国的官员,他为了国家的命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传,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官员,他非常爱国,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国王被腐败官员所蒙蔽,屈原的建议无法被采纳。屈原非常失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听闻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当地的渔民们纷纷划船前往拯救他。他们划船在江面上打捞,希望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为了避免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渔民们在江面上撒下了米粽子,希望鱼虾们能吃米粽子而不是屈原的身体。还有人在岸边敲鼓以震慑鱼虾。这就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还有一个是关于屈原的。据说,在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五日都会划船竞渡、吃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同时,人们还会在门前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邪。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不仅仅与屈原有关,还与中国古代的龙文化有关。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神圣的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传说,屈原投江后,江中出现了一条凶恶的大龙,它在江中肆虐,危害了百姓的生活。为了驱赶这条大龙,人们纷纷划船竞渡,敲鼓震慑。最后,他们成功地驱赶了大龙,并且在江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从那时起,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的比赛,以纪念当年的英雄壮举。同时,人们还会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以祈求平安和驱邪。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人们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的敬仰。
端午节来历及传说故事 篇二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官员,他为了国家的命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国王被腐败官员所蒙蔽,屈原的建议无法被采纳。屈原非常失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听闻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当地的渔民们纷纷划船前往拯救他。他们划船在江面上打捞,希望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为了避免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渔民们在江面上撒下了米粽子,希望鱼虾们能吃米粽子而不是屈原的身体。还有人在岸边敲鼓以震慑鱼虾。这就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来历。
除了屈原的传说,端午节还与中国古代的龙文化有关。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神圣的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传说,屈原投江后,江中出现了一条凶恶的大龙,它在江中肆虐,危害了百姓的生活。为了驱赶这条大龙,人们纷纷划船竞渡,敲鼓震慑。最后,他们成功地驱赶了大龙,并且在江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从那时起,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的比赛,以纪念当年的英雄壮举。同时,人们还会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以祈求平安和驱邪。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人们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的敬仰。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让人们铭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无论是龙舟竞渡还是吃粽子,都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参与和观赏。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端午节来历及传说故事 篇三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来历及传说故事_端午节名称由来及别称,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呢?
说法一: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说法二: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说法三: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其实“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 “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
端午节别称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
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此版本为最为人接受的版本。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欢骑马、击剑,有当代花木兰、秦良玉的美誉。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革命起义,不幸在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贞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但是此说法认可的较少,因为在秋瑾时期,端午习俗已经传承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