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驱五毒的故事【优质3篇】

时间:2019-02-05 07:49: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驱五毒的故事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驱逐五毒的习俗。这个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关于驱五毒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名为“五毒”的邪恶生物,它们分别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和蜘蛛。这五种动物都有剧毒,能够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发现,这些毒物在夏季特别活跃,因此就在端午节这一天采取了驱逐它们的方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屈原的贤人。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他深受人民的爱戴。然而,由于一些政治阴谋,他被流放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看到了人们受五毒之害的痛苦。他决心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人民免受五毒的侵袭。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有效的驱毒方法。

屈原发现,五毒最怕的是噪音和浓烟。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他教导人们在房屋门前和田野间竖起高高的竹竿,然后在竹竿上系上五彩丝线和菖蒲叶。人们还会敲锣打鼓,放爆竹,制造噪音,以及燃烧艾草和雄黄,产生浓烟。这样一来,五毒就会被吓跑,不敢再靠近人们的居住地。

屈原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采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按照他的教导来庆祝这个节日,并驱逐五毒。这样,人们就能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夏季。

这个驱毒的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虽然五毒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威胁,但人们仍然保留着这个习俗,因为它代表着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此外,驱毒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驱五毒的故事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富有特色的就是驱五毒的习俗。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另一个关于驱五毒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她是一个非常善良和勇敢的人,她痛恨五毒带来的病痛和不幸。于是,她决定主动出击,驱逐五毒,保护人民的健康。

曹娥精通草药知识,她了解到五毒最怕的是艾草的烟雾。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她收集了大量的艾草,并用火燃烧,制造浓烟。她还在家门口挂上了艾草和菖蒲叶,为家人和邻居们驱毒。

曹娥的驱毒行动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尊敬。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效仿她的做法,燃烧艾草,驱逐五毒,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驱毒的习俗也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五毒已不再是人们的威胁,但人们仍然坚持驱毒的习俗,因为它代表着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此外,驱毒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端午节驱五毒的故事 篇三

  传说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毒物要等春雷响第一声才可以到凡间去,所以人们都叫那个时候为惊蛰。不过有毒物怕冷,于是,它们就约好到端午节天气暖和后再一起去为害人间。这五个毒物就是蛇、蜘蛛、蝎子、蜈蚣还有壁虎。

  它们在端午时候来到了人间,刚到一户人家门口,就听见这家里女主人在说,快吃,这是油炸五毒。五个毒物大吃一惊,便趴到窗户上看,只见桌上五个盘子里有红红五道菜。那女主人一边吃一边说,这五毒菜真好吃。“五红菜”看在五个毒物眼里变成了它们血,五个毒物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从这户人家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后,人们都在端午这天吃五种红颜色菜来吓退那些有毒动物,希望它们不进自己家里。于是,所谓“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吃“五黄”是江浙一带民间习俗。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说南京人端午节有吃“五黄”习俗。他说:“端午节最大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说是五月近黄梅,国人崇尚黄,菜肴应有“五黄”。科学说法是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精力。

  什么是五毒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

。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避“五毒”是过端午节的初衷,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据说老虎能够威慑百虫驱邪辟瘟。

  为了防五毒,在端午节,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可以避“五毒”之害,等等。

  端午节驱五毒的方法

  1、五毒图: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2、五毒兜: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面有绣织的五毒图,寓意是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者用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滚几遍,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3、戴香包:“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4、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这样做可以驱“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了五毒虫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换新鞋,直到小孩三周岁。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就是通过以毒攻毒,赶走五毒。

  6、五毒饼: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是一种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上的玫瑰饼。五毒饼馅料多是玫瑰馅,既做贡品,最后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细嚼,且有对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齿”的趣味呢,也有着以毒攻毒,无灾无病的寓意。

  7、炒五毒:把银鱼、韭菜、虾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盘“黑菜”。这是出于驱毒等需要。农历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虫出动的时节,而古代的消毒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吃了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黄”中一定要有雄黄酒。

  此外,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要赐扇,捕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等等。在端午节,有的人还用绑有红线的笤帚扫除垃圾,清洁卫生。

端午节驱五毒的故事【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